阿里云ET城市大脑发布“天擎”,1分钟可分析处理16小时视频

7月4日,阿里云ET城市大脑发布大规模视觉计算平台"天擎"。这是继天曜、天鹰、天机后,ET城市大脑的第四款AI视觉产品,据阿里巴巴机器智能实验室副主任华先胜博士介绍,"天擎"可以用1分钟处理16小时的视频,处理分析速度惊人。

"摄像头"是ET城市大脑的眼睛,城市中有数以万计的摄像头,每天产出的海量视频数据不仅数量大,相当于1000亿张图片,一个人看完所有视频需要100年;而且难以理解,机器无法直接看懂,要先对视频信息作结构化处理,翻译成机器可以理解的二进制语言。

阿里云ET城市大脑发布“天擎”,1分钟可分析处理16小时视频

"天擎"就是ET城市大脑处理视频信息的发动机,负责把海量的视频图像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为二进制语言,从而为之后的车辆识别检测、行人识别检测提供基础。

由于部署在云端,"天擎"可以利用云计算的弹性扩容、高可用性来处理任务,满足不同规模城市的需求。此外,"天擎"支持多规格实时和离线视频接入,实现多种数据融合,获得更全量的视频信息。同时全面开放相关接口,赋能合作伙伴。

除了"天擎"之外,ET城市大脑还有天曜、天鹰、天机三款AI视觉产品。

阿里云ET城市大脑发布“天擎”,1分钟可分析处理16小时视频

"天曜"能够对城市里的交通事件、事故进行全方位实时感知、自动巡逻。目前在杭州,天曜已经覆盖700多个道路断面,实现自动实时巡逻,有效释放200余名警力,交通事件、事故的报警准确率达95%以上。

"天鹰"能够快速识别车辆、行人,能够用于失踪人口、肇事车辆逃逸等场景。衢州城市大脑已经借助"天鹰"建立起了智能化安防体系。

阿里云ET城市大脑发布“天擎”,1分钟可分析处理16小时视频

"天机"则可以通过区域内的历史视频数据,预测未来的车辆、人流量,从而合理安排出警、人员接送车等,做好交通疏导,避免发生拥堵和安全问题。

ET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是许多技术研究的起点,被称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登月计划"。全球权威咨询与服务机构Forrester曾发布报告,对国内机器视觉厂商进行了一轮全面评估,阿里云被选入最强阵营。

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阿里云ET城市大脑还将向与城市治理有关的全部生态参与者开放平台上的AI能力,引领技术孵化和产业发展,更好地改善城市管理模式。


在去年的杭州云栖大会上,达摩院正式成立。在达摩院中,就有两位机器视觉的大牛人物:任小枫和华先胜。

任小枫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对图像分类,物体识别、跟踪、检测,事件检测都有全面且深入的理解,华先胜是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视觉识别和搜索领域的国际级权威学者。

阿里云ET城市大脑发布“天擎”,1分钟可分析处理16小时视频

▲阿里巴巴机器智能实验室主任金榕(中)阿里巴巴机器智能实验室副主任任小枫(左)、华先胜(右)

除此之外,成立8个月来达摩院获得了约20项国际顶级技术赛事第一,其中有多项和机器视觉有关。

例如,在机器视觉知名赛事Pascal VOC Comp4目标检测上夺得第一,可用于农作物检测,预防早期病虫害;首次参加国际最大的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算法集KITTI,将三项道路场景分割任务第一收入囊中;世界知名行人再识别数据集Market1501首位命中率长期由达摩院占据第一。

阿里云ET城市大脑发布“天擎”,1分钟可分析处理16小时视频

除了这些国际技术赛事外,阿里巴巴的机器视觉还被用于肺结节诊断、电池片内部缺陷等实际问题。

成立达摩院之初,马云为达摩院设立了三项原则:第一达摩院必须比阿里巴巴生存得长久;其次,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口;第三,必须面向未来,其必须解决人类未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未来自立生存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