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和法國品牌PSA在國內市場悄無聲息的慢性死亡不同,韓國品牌現代起亞這幾年的衰退,可以說是“轟轟烈烈”!前年還有180萬輛的年銷量,去年就直接降到了100萬輛,幾近腰斬。現代起亞究竟遭遇了什麼?又做錯了什麼?今天我們從表層到深層,一層層的剖析探索這個問題。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聲明:本文較長,但絕非任何意義上的宣傳軟文,請一定耐心讀下去,謝謝!

現代起亞產品力不佳……嗎?

如今很多業內大咖都在鼓吹韓系車產品力不行、自主車超越韓系車,對於這樣的觀點,即使它迎合了很多人,但我必須要說:鼓吹自主超越韓系,這種觀點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事實上作為亞洲大陸上最大的車企,現代起亞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全球銷量前五名,儘管去年整體銷量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了歐州、美國、中國三大市場超百萬的銷量,超過750萬輛的全球銷量,其旗下的途勝、伊蘭特(領動等),也同樣是全球暢銷車型。可以這麼說:儘管在高端市場上還遠遠沒有得到認可,但現代起亞在家用車市場物美價廉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研發能力方面,現代起亞構築了完善的產品線,動力方面擁有1.0L、1.2L、1.4L、1.6L、2.0L、2.4L、3.0L、3.3L、3.8L、5.0L等排量發動機的全面佈局,從直列三缸到V6、V8,能夠滿足A00級車到D級豪華車的動力需求。在傳動系統上,也是全球少數能夠完全自主研發6AT、8AT、7DCT變速器的廠商,同時在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車上,也都有所建樹,這樣的企業,你說它不算頂尖,我能理解,但你要說它沒有技術實力,那我只能認為你是在自欺欺人。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從產品上來說,韓系和自主品牌相比,真的是在欺負人,因為截至目前,還沒有幾款自主品牌車能做到把自動變速箱匹配的又快又平順,大多數產品二者只能兼顧其一,甚至很多車平順和快竟然一個都做不到。其實這5、6年時間,自主品牌在飛速發展,韓國品牌也在飛速發展,那些說自主車10年將超越所有合資車,怕是以為所有的國際大廠都會原地不動,不進反退來成全自主品牌吧?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在我們實際做過的測試中,採用1.4T發動機的現代領動,和同級別的採用1.3T發動機的吉利帝豪GL,在同樣的路況下,百公里油耗分別是6.65L和8.94L,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都要說:不對,自主車用料厚道、車重。是麼?實際上現代領動依然是C-NCAP五星評級,如果你覺得C-NCAP不靠譜,那領動同樣斬獲了IIHS優+的頂級安全評價。事實上,在歐美權威機構的質量評價中,現代起亞近年一直都保持了前五以內的成績,在我看來,現代起亞在國際市場都是走日系的老路:經濟+可靠,而它們獲得市場的辦法就是比日系車更經濟可靠。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以上,說明現代起亞絕對是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的,起碼現階段,自主品牌仍然能以望其項背,只能說自主品牌盡力塑造了一些產品亮點,在配合本地化的營銷宣傳策略,和合資車進行差異化競爭,實際上在“品質”和“技術”上,自主品牌要走的路還很長。

那產品不背鍋?誰背這口鍋?

第一口鍋:表層原因:產品/營銷策略

現代起亞的產品沒問題,但它們的產品佈局卻大有問題!在全球市場近幾年颳起的SUV風潮下,現代起亞仍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轎車上,是其失策之一。在國內市場多代同堂,造成了消費者始終體驗的是現代起亞“過時”的產品,(實際上,這些過時的產品,在可靠性上也表現得不錯,只是底盤感受、技術先進程度和最新款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同時,這樣的佈局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同品牌車型的競爭加劇,最新產品滯銷,進一步形成惡性循環,造成品牌形象、產品形象的傷害,是其失策之二。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失敗的產品策略,把現代起亞塑造成了一個有能力的村炮,明明啥都能造,偏偏啥都不捨得扔,老途勝換代叫ix35,ix35換代叫新途勝,三代同堂銷售,並且起亞那邊還有同父異母的獅跑、智跑、Kx5,六款車代表了“厚重的歷史”,BUT,不要給消費者看你的歷史,請給我們看最好的你。摳摳索索的產品佈局,用我們中國消費者的話來說就是:這個品牌不行,不大氣!

第二口鍋:

“韓國”品牌

淺層的講,作為一個韓國品牌,現代起亞受到了朝鮮半島“薩德”風波的影響,17年沸騰的民族情緒使得國內韓國品牌遭遇抵制,韓國產品滯銷。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深層的講,很多韓國人的形象,是優缺點鮮明的。我自認為對韓國沒有什麼偏見(也可能是有,但不自知),在本屆世界盃期間,作為一個偽球迷,我是非常希望伊朗、日本、韓國這些亞洲球隊能夠出線的(最後只有日本“恥辱”的出線了),在墨西哥對戰韓國的比賽裡,韓國的表現我覺得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了韓國的性格:作為一個地理上的小國,曾經中國的屬國,日本的殖民地,韓國獨立以來,廢除漢字,強調韓國文化,其實一直都是迫切的想證明自己。最終矯枉過正,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盲目自信的形象,殊不知盲目自信就是最招人嫌的,盲目自信的人,人人都可以去踩上兩腳,還能讓圍觀群眾齊聲叫好。所以在國內批評韓系車,從來都不缺看客的叫好。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世界盃比賽中,韓國隊想贏,想證明自己,它們踢得足夠拼,拼到球員腳抽筋,這點遠遠比國足強的多,但韓國踢的著實是髒啊,明顯有大量的惡意犯規,這樣的韓國隊,即使取得勝利,也終將遭到人人唾罵。同樣的,儘管韓國在電子、汽車、工程方面的產品都有很不錯的產品力,但“韓國”長久形成的形象,實在難以讓人有什麼好感。

幕後大鍋:弱勢韓元

作為一家超大型跨國企業,現代起亞同樣也難以逃脫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和韓國國際地位的影響,由於韓元在國際資本市場中處於弱勢地位,其註定無法擺脫被收割的命運。這裡我們需要講一些簡單的經濟和金融原理,事實上我也不是這方面的專業認識,我只能把我的理解,儘量口語化的給大家說明,所以如果有錯誤歡迎大家指正。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我們知道,越是經濟形勢不佳時,大家的投資、消費都會越加謹慎,當大家都把錢存起來,社會上的流轉的資金減少,經濟增長就不復存在。而銀行降低存款利息,就是要促進大家花錢。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但如果是在經濟危機期間,銀行已經把利息壓的極低,大家還是不肯花錢怎麼辦?終極辦法就是:印錢!讓想投資的人拿得到錢,同時社會上總的錢數增多了,那大多數人捏在手裡的錢其實就是在不斷的貶值,此時此刻人們會更加願意花錢。而且,印錢所帶來的效應是幾何倍數級的,現代銀行是這樣操作的:假使銀行有100元作為存款準備金,那麼它就可以放出500元貸款,按照複式記賬法,這500元既是500元的貸款,也同樣是500元的存款(不理解的話,可以腦補這個邏輯:銀行的500元給了A,A拿這筆錢買了B的原材料、付了C的工資等等,消費到儲蓄,這500元又被存進了銀行)此時此刻,通貨膨脹,你如果不去花錢,那真的是田間待割的某種水靈的綠色蔬菜了。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誰來印這筆錢?毫無疑問是美聯儲,憑藉著美元全球主要定價、結算和儲備貨幣的地位,加印的錢得以迅速流入全球,讓中國、印度、越南這些後進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讓來自韓國的現代起亞甚至雙龍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復甦,最終全球市場似乎都變得繁榮起來了。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但理性告訴我們,印錢可以解決一時之危機,可如果一直源源不斷的印錢,往往會形成更加一發不可收拾的危機,並且,最讓美國不能接受的是:如果超發貨幣造成貨幣貶值,這會大大傷害美元的信用,動搖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所以為了維持美元的穩定,這筆放出去的錢,美國人終究還是要收回去。如何收回這筆錢?辦法有很多:美聯儲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來吸引資金回國、製造地區動盪來促進恐慌情緒,促使美元迴流。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簡答來講這個過程:美國經濟停滯不前,開始降息印鈔,然後錢投資至世界各國,造成短暫繁榮,匯率上漲,投資升值,之後通過加息等方法收回美元,此時新興市場彷彿被抽乾,熱錢流走,流動性下降,泡沫被刺破,甚至還有一堆債務需要消化,此時美國再回來抄底購買低價資產,如此循環往復,也就理解了,每年都是貿易逆差的美國,為何還能維持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於實力——只要美元還是國際貨幣,這波韭菜就還可以割。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從2014年年底開始,美聯儲開始加息,吹響了資本回流的號角,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年銷量超過770萬輛的現代起亞開始了連續三年的緩慢下跌。為了保持公司的競爭力,現代起亞只能不斷的壓縮營銷成本和人力成本,而縮減了營銷成本,也一定程度會造成公司利潤的下降,所以這也是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好好的汽車巨頭為什麼要走進這個循環中呢?現代起亞一定比你我更明白,只是沒辦法:市場上的熱錢少了,獲取資金的成本大大增加了。現代起亞和豐田、本田甚至吉利相比,最大的劣勢是,韓元的國際地位遠不及日元和人民幣,而韓國的本土市場又很小,在經濟上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在軍事上,高度依賴美國盟友,這造成國際資本市場一旦有個風吹草動,現代起亞無論怎麼躲,都是中槍的其中一個。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如何跳出這個怪圈?其實就是要跳出美元體系,跳出美元對於國際社會一輪又一輪的洗劫。事實上美國是斷然不允許任何國家挑戰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的,歷史上世界各地的一系列事件我們不提,單單是“薩德”就很值得思考:從2012年中日韓開始啟動自由貿易區談判開始,美國在2013年開始強調釣魚島適應於《日美安保條例》第五條,造成中日對立升級,2015年中韓自貿區成立,2016年韓美宣佈在韓國部署薩德,造成中韓對立升級,事實上,目前美國已經不斷強化其在亞太地區的佈局,其用意不言自明。而一旦經濟體量堪比歐盟的中日韓自貿區完全建立,其後果同樣時美國斷然不會允許的。

現狀和出路

目前,現代起亞推出的新ix35、智跑、煥馳等車型甚至殺入了自主品牌同樣的價位段,我毫不懷疑:這些中國特供產品肯定難以和途勝、Kx5這樣的全球車型相比。市場的反應也很能說明問題,現代起亞目前最好賣的還是領動、途勝,當然這些車型在終端也都有極大的優惠幅度,為了能留在中國市場的牌桌上,現代起亞不得不斷尾求生。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現代起亞的產品沒問題,但想要迎來複蘇,還是要看“神仙打架”,看大國之間的較量,但我相信未來東亞區域內各國的聯繫一定會愈加緊密,屆時,日系車將一步擴大在華的影響,而韓系車也將迎來複蘇。

產品問題還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銷量腰斬的韓系品牌做錯了什麼?

聊一個題外話,現代和三菱合作造車是在上世界八十年代末,那時上汽大眾也才剛剛成立幾年,國產的桑塔納剛剛和我們見面。有時候我在想,為什麼現代起亞用30年做到了國際一流的研發實力和可靠性,而我們卻還連自動變速箱的匹配都做不好?如果30年前,和大眾合作的是吉利、是長城局面是不是會不同?他們是會沉浸在躺著撈錢的幸福之中,還是追求做大自己,走上一條佈滿荊棘的路?(來源:愛極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