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槓精:關於PPT,你懂個P?

閱前需知,本文僅針對我遇過的不友善評論者...

嗨,各位木友們好呀,我是小木。

新媒體做得越久,我就越喜歡公眾號這個平臺。因為比起微博、知乎、頭條這些平臺,公眾號的讀者友善度最高,知乎則墊底。

因為每次我辛辛苦苦寫點東西,知乎上總有一堆不友善的槓精來給自己加戲。

更逗的是,這些人槓來槓去永遠都是下面這幾個問題,把他們拙劣的抬槓技術以及低下的PPT水平暴露無遺。

拙劣抬槓例子一:PPT案例都是英文,是怕醜不敢用中文吧?

抱歉,還真不是,我用英文做PPT案例,主要是為了效率。

第一,PPT中有個能快速生成假字的功能,這能在我製作PPT案例的過程中為我節省大量的輸入文案的時間: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輸入“=lorem()”,按回車鍵)

但很不巧的是,目前PPT的這個功能只支持生成英文的假字。

所以,迫於軟件限制,如果我想用中文,我就必須放棄這部分的效率。在效率與中文面前,我選擇了前者。

什麼時候PPT支持快速生成中文假字,麻煩這些槓精們早點來通知我,我好改掉這個在他們看來有點“心虛”的習慣。

第二,英文要比中文容易排版,這也能為我節省一些排版的時間。

“對比原則”是設計的四大法則之一,你可以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對比產生美”。

英文的每個單詞長度都不一樣,所以同樣的一段話,英文看起來更加錯落有致,有對比的美感: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這一點中文也能做到,只不過需要我額外花時間去手動斷句而已: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綜合以上兩點,知乎槓精們能把我“為了提高做PPT案例的效率而使用英文”的行徑理解成“我是因為怕中文丑所以才用英文”,也算是槓得相當沒水平了。

最後我再補一刀,槓精們覺得英文比中文好看,僅僅只是因為他們沒見過好東西,以及他們的審美水平跟文化水平低下而已。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這裡我就不解釋為什麼這些槓精的審美水平跟文化水平低了,畢竟連設計學的東西他們都搞不懂,我再用心理學跟生物學的東西去懟人的話就顯得太沒品了。

拙劣抬槓例子二:這些東西為什麼不用Ps/Ai/Pr做?用PPT做怕不是傻嗶?

有時候出於興趣,我會寫一些諸如“用PPT做海報”、“用PPT做視頻”的教程: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可能是“PPT”這個關鍵詞引起了這些槓精們內心的“我用Ps/Ai/Pr/Ae我驕傲”的優越感,所以我經常能收到這種覺得某款軟件強過某款軟件的槓體。

這種槓體,乍一看能把你槓得啞口無言心服口服五體投地,但實則根本經不起常理的推敲。

第一、每個工具都有各自的優劣之處。

你能說Ae做動畫效率更高,我也能說PPT的世界裝機量是你的一萬倍;

你能說Ps能做出更復雜的效果,我也能說PPT的入門難度是你的百分之一。

“以彼之長處,槓他人之短處”的抬槓思維,這就像梅西嘲笑科比射門沒他準一樣可笑。

第二、這年頭連個人的習慣或興趣也分對錯?

有人喜歡用杯子喝啤酒,有人喜歡拿著瓶子直接喝,你什麼時候聽過有人會因為自己用杯子喝酒而覺得優越感十足了?

有時候你不需要跟槓精計較太多,因為大多數時間我都覺得他們連基本的常理都不懂,更別提抬槓時必備的邏輯思維能力了。

拙劣抬槓例子三:PPT案例裡的文字那麼小,鬼才看得到?

跟那些禮貌地向我提問PPT字號問題的人不同,這部分人上來就抓住字號太小的“毛病”怒懟。

恕我直言:所有脫離實際場景的判斷,都是缺乏全面思考能力的表現。

換句話說,就是這些槓精可能只有一半的腦子,判斷對錯太片面。

致杠精:关于PPT,你懂个P?
  • 我教程中用作示範用途的PPT,根本不是用來給你讀的,而只是用來呈現整體設計效果的而已,否則我用英文假字幹嘛?

  • 我在部分發佈會的PPT中,還使用過10號那麼小的字號,你不去現場看20x10米的大屏幕,非要在手機上看我這個“看不清”的PPT,你說你是視力有問題還是智力有問題?

  • 我做給小孩子看的PPT,你說老年人看不清,所以我又要背鍋?

我只能對這些槓精說: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你能找回丟失的那一半。

拙劣抬槓例子四:PPT做得再好看有什麼用?

沒用,一點用都沒有,全國幾十上百萬的學PPT的人都是傻的。希望你能保持這種想法一萬年,真心希望。

我覺得,所有人都應該感謝這個世界還存在以上這種“無知,而且還不知道自己無知”的人,不然到了職場上、社會上,你都不知道自己能踩著什麼往上爬。

最後,你問我這篇文章敢不敢發到知乎去?

我覺得用不著發,因為我預感到槓精還有三十秒就能到達戰場,我已做好拉黑準備。

再賤。

▎近期你可能錯過了的文章:

我是小木,跟哥混,有P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