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之後,要避免熱傷風

芒種容易“黴”

芒種氣候炎熱,雨水增多,溼度變大,地處南方的廣東進入陰雨連綿的梅雨天,空氣非常潮溼,天氣異常悶熱,各種物品容易發黴,又被稱為“黴雨”季節。芒種之後,要避免熱傷風

芒種時節溼氣瀰漫,應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有條件者可用空調抽溼,而不宜採用緊閉門窗的方式來防止屋內受潮,因室內外空氣缺乏流通,在高溫、潮溼的環境下,真菌、細茵和其他微生物繁殖加快,反而影響室內環境,影響人體健康。

打開門窗通風最好選擇傍晚室外溼度最低時。清晨太陽未出,空氣相對渾濁,打開門窗反而會引入不潔空氣;中午室外空氣溼度大、溫度高,門窗大開不僅會使人感到悶熱,而且會助長黴菌孳生。

避免“熱傷風”

芒種節氣天氣炎熱,人體為了散發體內的熱能,毛孔擴張,出汗增多,此時若過度貪涼或忽冷忽熱,則容易導致夏季感冒,即俗稱“熱傷風”。

芒種之後,要避免熱傷風出現低熱或自覺發熱、頭痛頭暈、打噴嚏、流鼻涕、身重如裹、倦怠無力、嘔吐、腹瀉、小便黃等症狀。此時,應適當增多飲水,以溫開水為好,以促進新陳代謝、內熱的排出。在使用空調、電扇時要注意方法,防止使用不當傷害身體,一般來說,使用空調室內溫度不要低於26℃,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換氣。出汗後,要及時換衣服,勤洗澡。宜洗溫水澡,使皮膚毛孔舒張,有利於陽熱的發洩。但切忌出汗後立即洗澡,更不要大汗淋漓時用冷水沖澡,會使寒邪趁機進入人體,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防傳染病

芒種天氣越來越熱,蚊蟲孳生,容易傳染疾病,所以又稱“百毒之月”,是登革熱、手足口病、腮腺炎、水痘等高發季節
芒種之後,要避免熱傷風

預防傳染病,一方面要加強生活區域的清潔衛生;另一方面要注意增強個體體質,芒種季節因氣溫升高,溼度增加,熱蒸溼動,人體容易感到精神不振,全身乏力,偏於“懶散”,此時,抵抗力容易下降導致感染疾病。因此,芒種應適當進行戶外運動,但宜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相對平和的運動,儘量不要做劇烈運動。

芒種起居飲食

芒種較高的氣溫容易使人煩躁或倦怠,此時,要注意精神的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安閒自樂。起居應適當增加午休時間(以0.5~1小時為宜),有助於恢復疲勞,因夏日午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間(11~13時),午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午時睡覺,有利於人體養陽。同時,午時是氣血流注心經之時,睡好午覺不僅可以養陽,而且可以養心。芒種之後,要避免熱傷風

芒種天氣炎熱,一方面,人體出汗比較多,容易耗氣傷津,此時應多吃些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作用的食材,如

蓮子、百合、西洋參(花旗參)、太子參、沙參、玉竹、麥冬、石斛、銀耳、雪梨、海底椰等;另一方面,人體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宜清淡、低脂、易消化,多吃雜糧、蔬菜,避免肥甘厚味。並可適當多吃具有清熱、利溼功效的食材,如苦瓜、冬瓜、絲瓜、蘆筍、西瓜、雪梨、蘆根、竹葉、荷葉等。另外,夏季進食冰鎮食品應適度,避免損傷脾胃。

專家簡介:鄧聰,中醫世家,副主任中醫師,廣州醫科大學兼職副教授;廣東省中醫師承導師;香港中醫師公會會務顧問,香港白鶴體育總會醫事顧問;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腎病分會理事;廣東省針灸學會易醫臍針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衰竭專業委員會委員。

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內科、婦科、兒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尤善中醫養生、治未病,對病後調理、慢性疲勞、亞健康狀態運用膏方、中醫傳統療法整體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