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輸給不屬於自己的一天,更輸給世界盃的歐洲化

巴西1比2惜敗比利時,痛別俄羅斯世界盃。如果單就這場比賽找敗因,除了比利時準備充分、變陣成功,有效抑制了對手特長之外,巴西還輸給了糟糕的運氣。用足球場上常說的一句話:

這一天不屬於巴西。

巴西輸給不屬於自己的一天,更輸給世界盃的歐洲化

(亨利阿扎爾賽後首先上來安慰內馬爾)

黴運之一

烏龍失球

巴西輸給不屬於自己的一天,更輸給世界盃的歐洲化

費爾南迪尼奧送烏龍大禮,成巴西出局最大罪人。

巴西開局氣勢不錯,蒂亞戈.席爾瓦頭球擊中門柱,保利尼奧面對空門踢高,這兩個必入球打進一個,比賽的走勢可能就完全不同,不得不逼出來打的比利時或許根本沒有機會上演後來令人驚歎的防守反擊大戲。你該進的球不進,人家第一次打到你門前,一個不該進的角球居然烏龍得分。沒有這個烏龍,比利時不會早早地縮回去擺大巴、打反擊,也就不會有後面德布勞內反擊中攻進的第二球。

黴運之二

卡塞米羅缺陣

巴西輸給不屬於自己的一天,更輸給世界盃的歐洲化

(缺少卡塞米羅的巴西中場推進慢、防守弱!)

頂替卡塞米羅的費爾南蒂尼奧被公認為此役巴西最薄弱環節,正是他造成了那個烏龍球,也正是皇馬鐵腰的缺席,使巴西失去前4場比賽鐵閘般的中場攔截和由守轉攻時最重要的後場出球點。卡塞米羅若在,比利時的兩個進球或許都不會出現。

黴運之三

裁判

巴西輸給不屬於自己的一天,更輸給世界盃的歐洲化

(或是點球漏判,本場裁判成熱議)

塞爾維亞籍主裁執法尺度寬鬆,對更多時間處於被侵犯一方的巴西不利。巴西球員4次在禁區內倒地,假如主裁執法嚴厲,至少可以獲得一個點球。由於VAR技術的介入,本屆世界盃點球之多創了紀錄,可是被侵犯次數高居各隊榜首的巴西,5場比賽竟未能得到一次罰點機會!甚至已經吹了的點球也會被取消。

黴運之四

庫爾圖瓦

巴西輸給不屬於自己的一天,更輸給世界盃的歐洲化

(庫爾圖瓦:出色發揮是最好的證明)

庫爾圖瓦此戰完成9次撲救,超過前4場總和。巴西遇到的每個對手都擁有一名頂級門將,而且都在對巴西一戰時發揮出神級水準。前4場巴西實力領先較多,一個好門將尚不足以擋住他們前進的腳步。到了實力相近的比利時這一關,庫爾圖瓦封住的那幾個必進球,就足以要了巴西的命。

然而,把視角放寬到整個世界盃,巴西的命運就不能簡單歸咎於運氣了。

巴西輸給不屬於自己的一天,更輸給世界盃的歐洲化

(巴西出局是傳統南美足球沒落最直接的表現)

巴西早已不是鼎盛時代的巴西,只是,論球員的天賦、才華和個性,論比賽的觀賞性,仍然沒有任何球隊能與巴西相比。巴西出局,“世界盃變成歐洲盃”這句口號才會響起。巴西所代表的傳統南美足球的衰落,本質是世界盃的歐洲化。阿根廷、烏拉圭和沒有J羅的哥倫比亞踢的已經不是南美足球了,唯一還在捍衛南美足球榮譽的就是巴西。也正因為如此,巴西足球與主流的歐洲足球骨子裡是格格不入的。

巴西輸給不屬於自己的一天,更輸給世界盃的歐洲化

(梅羅內,回家的時候一個都不能少!)

隨著歐洲職業足球的高度發達,世界盃從當年南美歐洲兩大勢力輪流坐莊,逐漸變異到了以歐洲為中心。世界盃儘管有世界二字,規則卻是歐洲人制訂的。阿維蘭熱之後,國際足聯徹底被歐洲人把持。因此,所謂現代足球,實際上就是歐洲足球。最好的南美球員都在歐洲踢球,裁判執法尺度更是歐洲標準。歐洲足球的精髓,是嚴謹的整體配合、嚴格的戰術紀律、有機的三線銜接和高效的攻防轉換,這對突出球星、依賴天賦、注重臨場發揮的南美足球,是一種足球理念、足球文化和足球市場運作模式上的全面顛覆和碾壓。對這種顛覆和碾壓,巴西是最後一個抵抗者。

巴西輸給不屬於自己的一天,更輸給世界盃的歐洲化

(輸一場,等四年!)

巴西輸給比利時,輿論批評蒂特用兵保守,與馬丁內斯的針對性變陣收到奇效形成鮮明對比,但蒂特的帶隊方式恰恰是巴西教練的傳統,不太重視佈陣變招,而是給球員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即興揮灑藝術般的天賦靈光,踢出華麗浪漫的桑巴足球。遺憾的是,在現實面前,理想是蒼白的。內馬爾若拒絕歐洲化,永遠不可能成為梅西C羅之後的下一代巨星;巴西若不真正融入歐洲,“六星巴西”就只能在夢裡實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