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達摩院」想修煉什麼神功?

去年10月11日,雲棲大會上,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宣佈成立全球研究院,在未來三年時間裡集團將為此投入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的研究”,這一研究院有一個既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達摩院。達摩院究竟能為世界帶來什麼?阿里的技術顛覆之路又該怎麼走呢?

馬雲的“達摩院”想修煉什麼神功?

當理想照進現實

達摩院是禪宗始祖菩提達摩的修道場。當年達摩從南天竺來到中原,在洛陽等地宣講佛法,當時中土佛教門派觀念眾多,自己的觀念不能被中原接受,達摩就在嵩山面壁九年,參悟佛法的玄機。馬雲彷彿也曾遇到這樣的困頓煩惱,在阿里巴巴剛剛步入正軌的時候,人們對於互聯網的理解,恐怕比當年人們對佛教的理解更加複雜多樣。在雲棲大會上,馬雲承認,阿里過去的18年過得都很艱難,如果當年有人跟他說,阿里巴巴可以像微軟或者英特爾一樣,創辦自己的研究院,他一定會讓那個人離開。企業家的理想和殘酷現實之間總有一道鴻溝——他當時一門心思想著的,就是怎麼讓公司活下來。

但達摩即使面壁,心中還是在堅守,他後來的徒弟慧可來拜師,終究還是要斬斷自己的一隻手臂,才能化解達摩的憂心,他雖然悟了禪,卻不能確信人人都有禪心,對信仰從一而終。創業就像參禪,無論什麼時代,優秀的企業家不只有對商業利潤的渴望,更有自己的堅持,以及對能不能堅持的焦慮。大會上,馬雲自己也說,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工程師,如果他們只關心技術能夠帶來多少利潤,而不去思考它們能為人類帶來什麼改變,解決怎樣的問題,那麼他們很快就會失去一切。技術服務人類社會,這本身就是堅持。

這是兩種極端,也是兩種不同的無奈,一種是“Research for fun”(“為帶來快樂而研究”),它代表著高揚的理想主義氣質,對科學技術理念化的追求,以及一切填不飽肚子的高尚想法;另一種是“Research for profit”(“為利益而研究”),它代表著一切科學理想的閃光點,都會在產業化的洪流中沖刷得不見蹤影。這十八年,摸爬滾打中的阿里也在面壁頓悟。(“為解決問題而研究,同時帶來利潤和快樂”)這就是阿里的禪機。

“達摩院”想修煉什麼神功?

在傳說中,“達摩院”代表最高武學機構。天下武功以少林為宗,而奠定少林武學根基的《易筋經》、《洗髓經》,都出自達摩院。阿里選擇用“達摩院”給自己的實驗室命名,並將為此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嘗試尋找新的科技和人類的未來,自然也是有所準備的。

據瞭解,“達摩院”匯聚了一大批行業內的頂尖學者,首批公佈的學術委員會十人中有三位中國兩院院士、五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佈式計算大家李凱、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人George M. Church等。同時,“達摩院”籌辦者包括中國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中國量子力學第一人潘建偉院士、定義了“計算思維”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周以真、全球人臉識別技術“開拓者”和“探路者”湯曉鷗教授等十三位頂級科學家。首批公佈的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在“達摩院”的發展模式上,馬雲提出“為解決問題而研究,同時帶來利潤和快樂”的核心觀點。在這一核心基礎上,“達摩院”擁有幾個使命去傳承:首先“達摩院”不僅僅是阿里巴巴的研究院,它應當比阿里巴巴活得更加長遠,即使有一天阿里巴巴不在了,它也能夠將科技的精神傳承下去。

為了實現這一點,研究院在接受早期投入的1000億元啟動資金之後,就必須實現盈利,不能依靠集團撥款和論文活下去,所有的研發成果必須能夠轉化成為品,從而具有變現的能力。

馬雲的“達摩院”想修煉什麼神功?

這一點在中國大市場環境中顯得尤其可貴。近年來中國科技發展很快,如何實現技術轉化變現成為當下中國產業所面臨的一個挑戰,企業對市場的反應更為敏銳,因此在技術變現環節,相比行政設立的研究機構具有更大的優勢。當年柳傳志在中科院工作,對於技術研發沒有什麼興趣,卻有著出色的產品天賦。倪光南當年決定把聯想式漢字系統交到他的手裡,也正是因為柳老向他承諾,能夠將技術快速轉化成為產品,這才有了後來的聯想公司。馬雲也說:“正因為貫徹了這個思考,也因為我們對於技術的欣賞和敬畏,阿里巴巴可能是跨界做得最好的公司,是商業和科技結合最好的公司。”

馬雲的“達摩院”想修煉什麼神功?

最後,科技應當面向未來。阿里一直將自己的目標定為打造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達摩院要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服務。新的技術將會帶來新的就業崗位,根據阿里設想,“達摩院”的研究成果可以解決1億人口就業,要創立真正的普惠型的技術產業,服務20億消費者,為1000萬企業賦能使其實現盈利,這就是阿里的野心。

最後說回達摩祖師,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講授佛法,為的是給人信仰,救人於苦難。希望阿里巴巴和它的“達摩院”,不但能夠像達摩當年一樣,在困頓中堅持、領悟、涅槃,也一樣能夠堅守普惠世人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