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張家口堪比上海灘,有這些老照片爲證


張家口,又稱“張垣”或“武城”,有著悠久歷史、 燦爛文化、 古樸民風的熱土。蜿蜒的長城, 賦予了它豪邁的氣質; 古老的張庫大道, 寫下了其商業傳奇。沒有間斷的文化符號, 在這裡銜接起一幅歷史畫卷, 展示了這座古城博大、 深邃的獨特魅力。

堡子裡——“明清建築博物館”之美譽 堡子裡是張家口市區最早的城堡,建於明宣德年間,至今已經有近600年的歷史。堡子裡的建築格局,明顯具有軍事防禦功能,故以“武城”之譽而雄冠北疆!

張家口——博採眾長 從茶馬互市的發展壯大,到張庫商道的形成,歷史上的張家口在對外貿易中曾經擔綱過重要的角色,促成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張家口的交流往來。

張庫大道——走出200年商貿傳奇 興盛了200多年的張庫大道,促進了當時張家口經濟的繁榮、財富的積累和城市化的進程。 “陸路商埠”、“旱碼頭”等美譽先後叫響。

百年怡安老街 1909年京張鐵路的通車,讓張家口名聲大噪。怡安街為張家口主幹的商貿、住宅區域,成為張家口當時最繁華的地段,聞名遐邇。

店鋪鱗次櫛比,街道繁華 民國時期,張家口的商號、銀行進入了一個集中發展時期,貿易的繁榮,也吸引了許多外國資本到張家口投資,衍生出許多新行業。

京張鐵路——首條國人自主設計的鐵路 1909年,由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竣工。京張鐵路的建成通車,不僅載入了中國鐵路建設史冊,對於當時及以後張家口經濟的發展、城市版圖的擴大,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城”——張家口 1945年,晉察冀軍區部隊解放了察哈爾省省會、偽蒙疆政府所在地張家口市。隨後這裡便成為晉察冀軍區政府所在地。使晉察冀與晉綏解放區聯成一片,併為進軍東北創造了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