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死後,楊廷和爲何會選擇嘉靖皇帝來繼位呢?

Single___

公元1521年,年僅31歲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病逝,因為朱厚照沒有後代,朱厚照母親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商議,由血緣最親近的宗室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這就是咱們熟知的嘉靖皇帝。但是張太后和楊廷和都沒有想到年輕的朱厚熜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權謀高手,一場“大禮議之爭”讓張太后淒涼而死,楊廷和丟官去職。

張太后和楊廷和選擇朱厚熜繼承皇位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參與制定的《皇明祖訓》中有一整套的帝位傳承製度,有嫡子立嫡,無嫡立長,無子就兄終弟及。而明武宗朱厚照死後絕嗣,還沒有任何兄弟,因此只能從朱厚照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的兄弟中選擇,而興獻王朱祐杬已經去世,因此由朱祐杬的兒子朱厚熜繼位。

二、明孝宗朱祐樘兄弟侄子一大堆,為什麼偏偏選朱厚熜?因為當時的朱厚熜只有15歲,在內閣首輔楊廷和看來更容易控制和教育。畢竟楊廷和之前已經伺候過一位任性、特立獨行的天子朱厚照了,自然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一位新天子。

嘉靖皇帝朱厚熜可以說是一位非常早慧的人,自幼聰敏過人,從小就開始參與王府的各種事務、祭祀、典禮,因此對於各種禮儀和規範、官場套路都非常熟悉,根本就不是能任人擺佈的人,完全不按照楊廷和的安排走。

按照楊廷和的策劃朱厚熜應該是先擔任太子,然後在繼承皇帝的位置,這樣一來從禮法上朱厚熜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子侄輩,便於控制。但是朱厚熜到京城後就是不進城,堅持直接登基當皇帝,最終張太后和楊廷和妥協讓朱厚熜直接登基。

剛登基的時候朱厚熜還表現得很尊敬楊廷和和張太后,但是等到朱厚熜明白朝中誰是楊廷和的人,誰是自己能利用的人之後,1524年朱厚熜立馬翻臉利用“大禮議之爭”將楊廷和等一幫明武宗舊臣趕出朝堂,1528年朱厚熜收回一切封賞將楊廷和削職為民。朱厚熜還找藉口殺死了張太后的親弟弟張鶴齡、張延齡,張太后在悲憤交加中去世,葬禮被從簡辦理。從此嘉靖大權獨攬,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獨特、任性的皇帝。


當狗容易做人難

因為從輩分、親緣上來說,嘉靖皇帝都最為合適。


(正德皇帝朱厚照)

正德皇帝朱厚照於1521年突然駕崩,年僅30歲,無子。朱厚照一來年紀尚輕,沒人料到死的這麼快;二來生前不理朝政,倔強逆反,與大臣關係相當惡劣,因此也不可能聽從大臣的建議,選擇宗室之子收養立為嗣子。所以無子可立。古代選擇繼承人,無外乎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兩種,既然沒辦法父死子繼了,那只有選擇兄終弟及。


(弘治皇帝朱祐樘)

但是又有問題,朱厚照是弘治皇帝朱祐樘長子,弘治皇帝是出了名的模範丈夫,一生只有一個妻子張皇后,沒有任何妃嬪,再加上自己也活得短,三十幾歲就死了。所以他跟張皇后只生了兩個兒子,除了長子朱厚照之外,只有一個兒子朱厚煒,而這個小兒子也年僅一歲就早夭了。所以朱厚照不僅沒有兒子,也沒有親弟弟。


(嘉靖皇帝朱厚熜)

於是只能從堂弟當中找。弘治皇帝朱祐樘是成化皇帝朱見深的第三子,朱見深一生一共十四個兒子。前兩個兒子都早死了,所以朱祐樘當年等於是以長子身份繼位,而第四個兒子就是興獻王朱祐杬。而後來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就是興獻王的長子。因為興獻王在成化皇帝諸位皇子中地位、年紀都僅次於朱祐樘,而朱厚熜是他的長子,因此,朱厚熜的親緣關係跟朱厚照最近,讓他以堂弟身份繼承皇位最為合適。


(興獻王朱祐杬)

但是,由於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堂弟而非親弟弟,而楊廷和在選擇繼承人之前沒有明確朱厚熜是繼嗣還是繼統,也就是說他究竟算是誰的兒子的問題。楊廷和等人認為理所當然他要作為弘治皇帝朱祐樘的兒子,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弟弟繼承皇位,但朱厚熜卻堅持自己是興獻王朱祐杬的兒子不能改。甚至後來還為自己的父母徵皇帝、太后的名份,進而要求父親要在祖廟有廟號等等,為此與群臣鬥爭很長一段時間,就是著名的“大禮議”事件。


(光緒)

以此為教訓,後來清朝出現同治皇帝無子而逝,光緒皇帝繼承皇位時,就明確他是作為咸豐皇帝的嗣子,等於與自己的親生父親醇親王奕譞脫離了父子關係,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而之後光緒皇帝又無子,繼位的溥儀也是作為同治皇帝的兒子,與生父載灃脫離了父子關係。


伊耆角木

中國封建王朝幾千年,自古皇帝繼承人的選擇,都是按長幼有序,嫡庶之分的原則選擇繼承人,但也有選賢不選愚者,當然還有依靠宮廷政變上位者也不在少數,但大體都是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而朱明王朝,在朱元璋時就已經為以後皇位的繼承人選作好安排了,他的《皇明祖訓》中有這麼一條“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其三年朝覲,並如前式”。正因有這條祖訓,明世宗朱厚熜才在楊廷和的主導下,得以入京繼皇帝位。


楊廷和在明武宗時已歷經三朝,可謂是元老重臣,李東陽致仕回家後,他接任內閣首輔,明武宗因在遊玩中落水,救起後醫治無效,不久後就駕崩了,可是皇帝死了,這繼承人可沒有,因武宗無子,又沒有遺召,咋個辦?於是作為首輔的楊廷和與百官,以及皇太后(孝康敬皇后)一起商量,該由誰繼承皇位。於是大家搬出《皇明祖訓》找依據,最終大家找到其中一條,那就是上述所說的“兄終弟接”這一條比較適合。依據有了,那人選,誰最適合呢?於是又開始翻查朱家皇家玉蝶,結果找到了朱厚熜覺得最為合適。


其原因是,明武宗無後,也無兄弟,其兄弟早都夭折了,於是只能在明孝宗也就是武宗的叔伯輩裡找,結果興獻王這支比較合適,興獻王朱祐杬已死,而其嫡子朱厚熜繼位,為第二代興獻王,按血緣關係他與武宗同輩,而其父也死了,這樣也少許多麻煩,於是大家一致同意迎朱厚熜進京繼皇帝位。這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

嘉靖繼位後,對楊廷和等定策大臣那是大加封賞,為表對楊廷和的感謝,加封楊廷和為左柱國,並多次找楊廷和談話,以是慰問,朝中大事都倚仗楊廷和,而隨著時間的增長,嘉靖的位子越來越穩固,這時他對楊廷和也產生不滿了,大家都知道嘉靖是最愛猜忌人。

其實他二人的不滿,在嘉靖繼位時就已經產生,先是在繼位禮儀上,嘉靖覺得楊廷和搞的不對,不應以太子繼皇帝位禮儀,繼皇帝位,而後因大禮儀之爭,嘉靖為其父興獻王追認皇帝位,楊廷和反對而更加不滿。


於是在總總原因下,楊廷和也心生退意,而在一次爭論中楊廷和再次反對 ,其結果就是招致嘉靖的更加不滿,於是楊廷和上表請辭致仕回鄉,而嘉靖也覺得內閣該換換人了,也應該有自己的班底,不應讓武宗朝的人繼續主持內閣,於是他立即同意楊廷和致仕回鄉,嘉靖七年世宗《明倫大典》成,重定議禮諸臣之罪,楊廷和被定為罪魁,嘉靖又削其爵為民。其子楊慎是武宗朝狀元,因大禮儀之爭上表反對世宗,也被貶雲南直至死在雲南都未赦免。到明穆宗時楊廷和才得以平反,官復原職,追贈太保,諡號文忠。


觀楊廷和一生於明王朝,那是鞠躬盡瘁,光明正大,在武宗這樣不靠譜的皇帝時,他都能盡心盡責,而為世宗繼位順利,他也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可是最終卻晚景淒涼,不得不說為其可悲,為其可嘆啊!

感謝大家支持


史話傳奇

這個決定也不能說是楊廷和做的呀……當時那種情況按照慣例,嘉靖本來就是各方面比較合適的人選,宗藩、以及當時朝中大臣都是贊同的。怎麼能說是楊廷和一個人的決定呢,他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權力。

按照慣例,出現朱厚照沒有兒子的情況,基本上就兩個解決方案——其一,從宗室裡頭挑一個孩子作為朱厚照的嗣子,然後成為新君。其二,皇明祖訓裡提的“兄終弟及”,沒有親弟弟,那就是血緣最近的堂弟。第一種方案在朱厚照活著的時候是有大臣提出來過的,但是朱厚照不以為然,沒有同意。那也就是說,在朱厚照死後,只有第二種方案可選了。那按照這種方案,嘉靖就是最合適的,他的父親興獻王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弟弟中年紀最長的,而且也頗有“賢王”的名聲,血緣近,年紀較長,不選他選誰?這不是楊廷和的選擇,是按照慣例和皇明祖訓的規則選出來的。內閣贊成,其他大臣贊成,宗藩也不反對,唯一覺得不爽的大概只有江彬而已吧。

而且在正德朝,朱厚熜(那會兒還不是嘉靖皇帝,只是興獻王世子)就已經得到了特殊待遇,比如說“十六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襲封”,在三年喪期未滿的時候,朱厚熜就特旨繼承了興王的王位,這是很罕見的,是不是也是一種提前對朱厚熜的認定?所以說後來他即位倒真的不是意外事件,事前還是有一些跡象的。楊廷和只是順應這些規矩和跡象而已。


營三千

嘉靖皇帝即位是遵照祖訓,明朝皇帝繼承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繼。明朝武宗駕崩後沒有兒子,所以繼承人就只能是武宗的弟弟,但是武宗的弟弟剛出生就死了,所以只能從孝宗的弟弟裡找,孝宗弟弟也就是興獻王他是孝宗最大的弟弟,但是他已經死了,所以就得是他的兒子,也就是嘉靖皇帝即位。楊庭和想讓嘉靖認孝宗為皇考,不過是為了看看自己能不能控制這個皇帝,根本就不是出於嘉靖即位合法性的考慮,因為嘉靖即位是最合法的!除非嘉靖的爹也就是興獻王無子,才能再考慮興獻王的弟弟。


Man139876657

1521年,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結束精彩而又荒唐的一生。朱厚照同志離開的輕鬆,卻給主政朝廷多年的內閣首輔楊廷和留下了一個難題。

楊廷和像

朱厚照同志廣撒種,卻顆粒無收,沒有子嗣。朱厚照同志的父親明孝宗朱祐樘用情專一,只有一個正宮皇后張氏一個老婆。張皇后倒是給明孝宗生了兩個兒子,可是活到成年的只有朱厚照一人。用文人避諱的說法叫絕嗣,用民間大白話就是明孝宗和朱厚照父子成了絕戶。內閣首輔楊廷和負責起了尋找大明王朝下一任掌舵人的重任。最後,他做了自己一生最後悔的事情,選擇朱厚熜,也就是後來的嘉靖繼承了皇位。

正德皇帝畫像

為什麼選擇嘉靖皇帝朱厚熜

1.從禮法上來講,朱厚熜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弟弟,是朱厚照的正宗堂弟;

2.從厚黑學角度來講,嘉靖皇帝12歲的時候,父親興獻王就去世了,1521年的時候,嘉靖皇帝也才年僅14歲。對於一個14歲未成年,還沒有父親的孩子,自然容易掌控。當了多年內閣首輔的楊廷和自然不想放棄權力,選擇朱厚熜理順理成章。

嘉靖皇帝畫像

嘉靖皇帝讓楊廷和自食惡果

原本想掌控小皇帝、繼續大權獨攬的楊廷和卻沒想到反被小皇帝擊敗,黯然離場。當了皇帝的朱厚熜非常有主見,他堅持認為自己的父親仍然是興獻王朱祐杬。而按照禮法,做了皇帝的朱厚熜就不能再是興獻王的兒子,應該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兒子。關於誰是自己親爹的問題,嘉靖皇帝與楊廷和進行了三年的鬥法,最後嘉靖皇帝勝出,楊廷和辭官回鄉,這就是著名的“大禮議之爭”。

“大禮議之爭”,看似是嘉靖皇帝認誰為親爹的倫理問題,實質是大明帝國最高權力的爭奪。天縱奇才的14歲少年朱厚熜利用皇帝身份的優勢打敗了主政大明王朝近10年的老臣楊廷和,自此開啟了嘉靖長達40多年的統治。


驃騎將軍劉

首先武宗沒有子嗣,而他唯一的親兄弟朱厚煒早夭。

按照規制,只能上推至武宗父親孝宗一輩。孝宗的兩個哥哥夭折,四弟興獻王朱祐杬有兩個兒子二子,長子朱厚熙已死,只能立次子朱厚熜為皇帝,即為嘉靖皇帝。

按照宗法朱厚熜也是最合法理的繼承人。楊廷和立他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另外我覺得是嘉靖年紀小,楊廷和覺得好操控。

楊廷和是權臣,所以他在乎的是首輔,是權力。而嘉靖當時十多歲,楊廷和覺得好掌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