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被稱為“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同時也是今日頭條優質內容創作者。他拍攝過

張藝謀、陳凱歌、姜文、北島、史鐵生、崔健、周迅等名人,還拍攝了三毛生前的最後一組照片,三毛說他“拍出了自己的靈魂”。

在拍攝了 10 年名人後,肖全將自己的鏡頭對準了生活中的普通人。他拍過在成都挖耳朵的工人,拍過成為殘運會冠軍的汶川地震倖存者,拍過用 36 年時間帶領全村挖水渠的村支書……他已在 10 個城市給 4000 個普通人拍過照,而他想拍更多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這個時代的一份子。

6月2日,在第一期海綿演講活動現場,肖全向現場觀眾講述了他近年拍攝那些平凡人照片背後的故事,他的講述平實而飽含真情。

以下為肖全“海綿演講”文字實錄:

時代的肖像

大家好,我是肖全。非常開心能借今日頭條的海綿演講,來到北京跟你們分享我和攝影的故事。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我自己是一位攝影師,但我要先給大家介紹另一位我非常崇敬的攝影師,來自德國的奧古斯特·桑德。在100年前,他做了一件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把拍攝日耳曼民族的眾生相作為他自己終生追求的事業。他以20世紀的人為他的拍攝計劃,對自己的同胞進行了非常冷靜而熱誠的拍攝。照片完成在上個世紀的1904年,整整104年過去了,桑德的這些圖片依然閃現著人性的光芒。

我第一次接觸到照相機時,我拍了第一張肖像攝影作品。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是我奶奶,在我還是嬰兒的時候,奶奶抱著我給媽媽去餵奶,我們要和爺爺一起坐公交車。長大後,完全是我蒙的拍下了這張照片。作為奶奶的孫子給她留下了這麼一張影像,我覺得我在用我的方式盡孝。

也許大家看過我的一些照片,就是《我們這一代》,完成於八九十年代。我覺得那是整個八九十年代,是那一代人集體的理想主義結晶。它最早出版於1996年,14年以後做了一個再版。

2012年,聯合國在里約熱內盧召開人類未來的發展大會,邀請了中國的office出一個節目。他們找到了聯合國的親善大使周迅,周迅找到拍《轉山》的杜家毅。我們3個在北京為聯合國做了一個公益拍攝項目:找到200多個普通人,由老杜拍視頻,我搭了一個照相館拍照片。

很多人在這個視頻裡講述自己對20年後的憧憬。其中有一個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他希望20年以後街上看不到一隻流浪狗。周迅在這個視頻裡面講,她說希望20年以後我父親的身體還很好,我可以陪我爸爸釣魚,我也可以跟我媽媽吵架。

我覺得周迅是一個非常有情商的女生,她用20年以後還可以和媽媽吵架,來祝福媽媽20年以後不是躺在病床上,而是活蹦亂跳地跟她一起玩。最後我們拍的這些圖片被聯合國傳往170多個成員國,把這些中國普通人許下的願望放進聯合國總部的時間膠囊裡,20年以後他們會取出來看,哪些事我們實現了,哪些事沒有實現。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意義。

時隔3年,我在昆明時,突然覺得我應該把拍攝普通人的計劃完成下去。接下來,我會跟大家來分享這些年我拍的照片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組關於“愛”的時代肖像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是3年前,我在哈爾濱拍攝的圖片,這個叫Amy的3歲半的小朋友,她在媽媽肚子裡就接受過瑜伽胎教。當她來到照相館我給她拍照時,她非常活潑、健康、友愛,我和她交流沒有任何障礙。拍完這組照片後,我抱著她,她還親吻我。所以我覺得對孩子的培養,其實真不一定非要去在意他的學習分數,身體、心靈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我的四川老鄉陳巧茹,是川劇院的一位非常著名演員,得了無數的獎。她把川劇介紹到世界各地。據說她之後會跟意大利的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同臺演出,非常了不起。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大家經常會問我:“你拍了那麼多照片都是黑白的,為什麼這張會用彩色的?”其實我這張照片用彩色,是想突出他戴在胸前的黨章。

2017年,我在遵義見到了這位黃大發老人,他當年是遵義一個山區裡的村支書。整個村子因為長期缺水而非常貧困,他說這裡的小夥子們根本就娶不到媳婦。當時還算年輕的他帶著一幫共產黨員用了36年,以最土的辦法鑿了一個水渠,這個渠他們叫它“大發渠”。我走過全程,有一段特別特別的險,幾乎是擦耳巖。在兩隻手這麼寬的路上走,下面就是絕壁懸崖,掉下去絕對粉身碎骨。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老人和村裡面的一幫年輕人,花了36年做了那麼的一件事情,完成後自己都已經成了老人,他被譽為當代的愚公。我覺得今天中國有巨大的發展,就是因為各行各業都有這些普通人在專注做事,構成了今天的社會。

這是一組關於“生活”的時代肖像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張照片來自成都,如果大家去過成都的話,會在公園裡面喝喝茶,這是公園裡一個掏耳朵的工人。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我想講講這位老人,今年在成都桃花盛開的時候,我在龍泉山上遇見了這位老人。他是賣叮叮糖麻糖的,一個月辛辛苦苦能掙2000塊錢,但是這2000塊錢他要去養活自己重病的老婆,還有躺在床上因為工傷致殘的兒子。可是我們要多給他一點錢時,他堅決不要我們的錢。所以我說:“老人家,你坐下來嘛,那我給你拍張照片。”我打著燈,我覺得這個燈是對他的讚美。

我想為這位老人拍下有尊嚴的勞動者的這麼一面。

這是一組關於“苦難”的時代肖像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個叫吳海媚的女孩是北京殘疾歌舞團的一位演員,當時23歲。在聯合國的公益拍攝時,她來到我的拍攝現場。她見到我的時候有一點點不自在,因為很明顯她的右肢是一個木頭假肢。然後我說:

“你不就右手遇到一點麻煩,你還有左手,你左手可以做很多事情,你可以摘花,可以做很多事情。”她看了我一眼,沒說話,然後轉過身去,對著牆,把木頭假肢給擰了下來,空了一隻袖子來到我面前。

之後我拍過鳳凰衛視的傅曉田,在今日美術館的展覽裡我對曉田講:“你看吳海媚,她眼裡沒有一絲恐懼和抱怨。”後來我在翻她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她最近得了一個特別可愛的寶貝兒子,生活非常平靜。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是前不久我在成都拍的一位白血病患者,她叫胡蝶【音】。16年到17年,有240天她都在化療。前一陣又因為骨髓移植,在無菌病房裡渡過了100多天。她說要不是為了女兒和愛她的老公,天天各種嘔吐,她真的就撐不下去了。成都的拍攝是她老公報的名,希望我能為她拍張照片。拍這張照片的過程中,她老公靜靜的在旁邊,一句話不說地看著她。我覺得有愛是非常重要的。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位小夥子,他叫代國宏,他沒有腿了。他腿去哪兒了?512大地震,我們四川汶川。他當時是北川中學高二的學生,就在下午上課時,突然山搖地動。老師說,同學們別動,然後他走到窗戶外面去看一眼,就再沒回來。當代國宏反應過來時,他已經從3樓掉到-1樓,四周漆黑一片。我問他,疼嗎?他說真的不痛,那個時候完全不知道疼痛。當時他旁邊還有一個同學,他們不斷說話,相互鼓勵。後來這個同學的聲音慢慢變弱了,最後跟他說:“代國宏如果你活著,你一定要替我們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50多個小時的等待,他終於被那些說重慶話的叔叔救活了。到醫院治療時,他非常瘦弱,別人就建議他可以學游泳來增強體質。可想而知,沒有腿在水裡面肯定是喝了很多水。但他的意志非常堅強,他連續獲得了9個比賽的金牌,最牛的是他獲得過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的100米蛙泳冠軍。在四川大學拍攝時,他說那時他作為一個高二學生,一隻腿都幾乎要邁進大學了,結果突然出現這麼一個天災人禍的事情。可現在,他旁邊有一個特別好看的女孩兒,一個美麗的護士嫁給了他,他還可以去幫助更多的人。

這是一組關於“希望”的時代肖像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個女孩叫劉暢,我在麗江認識的她。後來她學著三毛獨自去世界各地旅行,在喜馬拉雅的山腳下為夏爾巴人畫速寫。當她知道我在重慶拍攝,她就回到重慶,然後問我,“全哥你能不能帶我去三毛住的地方?”這張照片就是在三毛真正居住的地方——黃桷埡拍攝的。三毛在這個地方出生,3歲以後跟她的爸爸到南京,然後去臺北。

這張照片讓劉暢突然變成了“小三毛”。劉暢用愛,用她自己的方式去傳遞三毛的精神。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位小女孩叫宛妲,她和她的姐姐、媽媽一起在西雙版納的天子山保護熱帶雨林。她的爸爸是德國的一位世界級熱度雨林專家,因為心臟病突然去世。後來,這兩個孩子就跟媽媽一起在山上保護熱帶雨林。現在宛妲在北京舞蹈學院附中讀書,我們講話時,她正在拍《葉問4》的電影,以後很有可能會成為一位優秀的演員。她說:“即便我有名了,我有什麼了,也依然要回到山上去,依然和姐姐媽媽一起保護熱帶雨林。”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位老人從他的爸爸那兒學會了做機械傳動風箏,他又把這樣一個手藝傳給他的兒子,他的孫子。他的兒子在某個研究所研究飛機,他的孫子在一個名牌大學讀書後回到中國研究無人機。三代人都在研究飛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傳承。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是金川的雍宗俄瑪,一個藏族小姑娘,拍她的時候她還在讀幼兒園。她說:“肖全叔叔,我一定會好好的學習,我一定會考大學,我一定要到北京來。”我現在在北京,希望她長大了以後真的能夠實現她的夢想。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這兩個非常年輕的科學家都是博士,他們是教授、副教授,在研究室裡面為中國很多重要的科技項目做材料研究。其實剛才(李永樂老師)在海綿演講談到了中國過去為什麼不造芯片,我想這件事情對這些年輕的科學家們一定是很大的刺激和激勵。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這個時代的一份子。

下面我要講講我非常喜歡的這張照片。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我在重慶拍小三毛時,無意中看到了這個石墩。我當時心想,如果請一個人站在這個石墩上演自由女神肯定很有意思。在我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它就是這一個石墩子,沒有任何人站在上面,我想到了,然後我們一起拍出了這張照片。

這就叫相由心生,就是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我們人是三維的生物,照片是一個二維的影像,二維是三維的投影。這張照片是由從心裡投射到實際場景中,非常有意思。她頭上戴著的皇冠是我們在地上摘的草和柳枝編成的。真正的自由女神是拿著一本厚厚的大書,拿一個火炬。我們就用電腦當書,然後她握著想象當中的火炬。那一剎那我覺得她的臉放著光芒,她當時的內心一定非常自由,那想象中的火炬不僅僅照亮了她,也照亮了我,我甚至覺得照亮了我們所有年輕人。這是新一代自由意識的覺醒,我們不需要別人來承認我們,我就是最優秀的,我就是特別重要的。

在每個拍攝現場,我都會在牆上寫上那麼兩句話:“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都是這個時代的一份子。”剛剛在休息室時,有一個演講嘉賓就對我說:“肖全,你很顯年輕,是什麼原因啊?”我是這麼認為的:桑德拍他自己的同胞拍了40000張底片,而我現在《時代的肖像》才拍了10個城市、幾千人,我覺得我不能這麼快老去,我要好好地珍惜我的肉身,我要拍更多的人。

每天當我想起我又要去給這些陌生人拍照片時,心裡就非常開心。我希望有一天我能為你們拍照片,謝謝。


打開今日頭條 APP,搜索“肖全photo”,關注“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

汶川地震倖存者成殘運冠軍,祖孫三代研究飛行,他用鏡頭記錄時代

海綿演講是由今日頭條主辦的,主要面向當代青年人的系列演講活動,平均每兩個月舉辦一次。每場海綿演講,我們都會邀請 8 位不同領域的今日頭條創作者來演講,他們可能是來自科學、醫學、心理學、體育等領域的資深專家,也可能是在旅遊、美食、遊戲、時尚界炙手可熱的網絡紅人。他們將在現場分享各自的故事與經歷,和對自己所處領域獨到的智識與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