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

小樹葉岑

黃埔一期,老蔣嫡系

要說孫元良,那絕對是老蔣的嫡系,可以說在黃埔一期將星雲集的璀璨中絲毫沒有暗淡,胡宗南如果算是老蔣天子第一門人的話,孫元良就是第一梯隊。

在黃埔期間參加東征陳炯明,畢業之後參加北伐,從連長一直做到團長,而且是第一師第一團,這個團長也不是一般的團長,1926年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時,當時北伐軍氣勢如虹,結果程潛輕敵冒進,攻打許昌遭到了孫傳芳部的激烈反抗。

當時第一軍軍長王柏齡還在窯姐的床上,遭遇孫傳芳部的反擊,孫元良驚慌失措中率先逃跑,這是北伐軍在一路勝利的道路上鮮有的失敗,此戰被蔣介石稱為:“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頁”,蔣介石當時還要槍斃孫元良。

但是,說實在的,這仗輸的不能賴一個團長,大環境如此,為了躲風頭,孫元良被安排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鍍金,後回國不但沒有追究以前的責任,反而官復原職,1931年時更是榮升警衛軍第一師第一旅的旅長。

德械師師長孫元良

一二八事變後,孫元良調任第八十八師副師長,師長是俞濟時,這次升遷對於孫元良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提升,第八十八師是當時僅有的幾個德械師之一,是當時國軍中一直在吹噓的精銳。

有說法是,張學良在西安事變看了老蔣的日記,老蔣要打造八十個德械師,然後來抵制日本的侵略,看的張學良老淚縱橫,後來更是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請罪。

可見不管德械師厲害不厲害,名聲和態度以及期望在那了。

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孫元良一直率領部下積極剿共,1935年因為表現良好,隨著俞濟時的升遷,孫元良接替俞濟時成為第八十八師師長。

在黃埔第一梯隊中,孫元良一直名列前茅,沒有淡出老蔣的視線。

孫元良在淞滬戰場的表現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老蔣也是拼上了家底,調集所有中央軍嫡系到淞滬戰場和小日本血拼,作為當時的主力德械師,孫元良的第八十八師奮勇向前,堅決阻擊敵人,第八十八師損失慘重。

隨著日軍援軍的到來,國軍由於未能突破日軍的防禦工事,為了避免整個中央軍被日本切斷退路,國軍開始撤退,結果由於國民政府在之前還從未打過這麼大規模的戰爭,因此,撤退變成了潰退。

當時第三戰區副司令顧祝同要求孫元良率八十八師堅守閘北,為其他部隊撤退爭取時間,但是在最後關頭,孫元良只讓所部的一個營,據守四行倉庫,也就是謝晉元請纓率八百壯士抗日的大事件。

因為該營的表現,孫元良在撤退中升任中將軍長。

孫元良在南京保衛戰中的表現

經過上海戰場的一仗,蔣介石已經意識到國軍是打不過日軍的,只有進行戰略縱深,打持久戰,也就是傳說中的B計劃。

但是南京是國都,國都都不進行設防,豈不是很沒面子,後來唐生智立軍令狀,要堅守南京,於是老蔣就留下一部分人讓唐生智進行抵抗日本侵略者。其中就有當時已經在淞滬戰場損失慘重的孫元良第八十八師。

其實第八十八師在南京保衛戰的過程中表現尚可,只不過打不過日軍而已,孫元良部在遭到重創後,曾想撤退,但是遭到宋希濂的勸阻,後來場面一度很混亂,第八十八師基本就沒剩幾個人,只不過孫元良逃了出來。

關於孫元良是怎麼逃出來的,說法不一,孫元良說自己是正大光明的撤退,另外的說法還有孫元良買通老鴇子躲在青樓中和難民營中等。

時也,命也,孫元良的低評價還是因為太自私

縱橫看了很多答案在為孫元良鳴不平,說孫元良是一個抗戰極其積極的人,並且對孫元良的作戰經過呈現和大部分記錄不太一樣,我認為這應該是史料的差異,甚至是有些人譁眾取寵的表現。

孫元良的逃跑之路,實際都是大環境下的無奈之舉,在頹勢的情況下,是個人都會以生存為第一要務,孫元良的求生慾望可能更強烈一點。

但是孫元良不是老百姓,而是軍人,守土有責的軍人,如果當兵的在戰場上還是惜命的話,只能說明這個軍人他不合格,如果這樣的人都能被誇讚成英雄,那麼,那些張學良、韓復榘那些放棄抵抗的又怎麼說。

我認為也正是孫元良打了敗仗,所以,對其的評價也趨於負面化,甚至是一些捕風捉影,空穴來風,比如孫元良貪財好色等等花邊新聞如噴泉一樣湧現,這些不一定真實,但是人們這麼說,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在困境中只求自保的緣故。

評價歷史人物,既要看他自己怎麼說,也要看別人怎麼說,早先我在評價馮玉祥的時候,一個讀者朋友說他看了馮玉祥寫自己的書,認為馮玉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縱橫只能說,你多看看別人的評價好嗎?

在徐州會戰的時候,老蔣要調宋希濂擔任徐州剿總的副總,但是宋希濂知道孫元良在徐州擔任兵團司令,所以明確表示不去:“孫元良我是深知道的,是個把個人看得比什麼都高的人,我無法與他共事。”

說到底,孫元良就是一個自私的人,雖然戰局如此,但是其缺乏殺身成仁的精神。

在淮海戰役的時候,黃百韜兵敗身死,蔣介石知道後說了一句:“黃埔精神不死”。實際意思就是黃埔精神不死也!黃百韜不是黃埔出身卻能殺身成仁,然而,黃埔出身的例如孫元良這樣的人貪生怕死,將個人利益看的比國家的還重,所以,黃埔的學生又怎麼會死呢!


史論縱橫


孫遠良,被稱為“飛將軍”,這不是一句“好聽的話”,主要是說:腳底抹油,逃跑得快,就像飛毛腿一樣。

估計“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是孫遠良最重要的座右銘。

在南京保衛戰中,孫遠良的第88師表現很英勇,卻又很混亂,這些都源於他們的統帥孫遠良。

奉命守城,浴血奮戰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蔣介石提出“戰略轉移”,計劃遷都重慶。對於這個計劃,大多數將領是支持的,畢竟死守可能會導致所有精銳覆滅,這對“黨國”是大大不利的。

可是,陸軍一級上將唐生智提出:“南京是國父所葬之地,是首都,這樣直接放棄,實在說不過去。本人主張死守到底,和敵人拼一拼。”

蔣介石很高興有這樣的將領,然後直接任命唐生智為南京城防司令,並留下十來萬人馬供其調遣。

孫遠良部也被留了下來,當時孫是72軍軍長,兼任88師師長。估計,孫遠良的內心是不爽的,那麼多人都撤了,為什麼自己這麼倒黴悲催,被留下來堵“日本人的槍眼”?


日軍的炮火是猛烈的,從12月1日開始,南京外圍不斷被攻克。

12月10日,日軍見國軍不願投降,遂向雨花臺、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第3峰等陣地發起全面進攻。

此時,在雨花臺固守的88師,拼命死戰,不願放棄。但日軍2個師團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協同攻擊,將第88師右翼第一線陣地全部摧毀。無奈,88師殘部退守第二線陣地。

12月11日,日軍第10軍的第114師團、第6師團主力,繼續猛烈攻擊雨花臺。第88師的第二線陣地又被摧毀,88師守軍被迫據守核心陣地。

當日,少數所謂的“日軍小股精英”,突入城中核心陣地,被我88軍全部殲滅。

此時的88師,雖然困難重重,但個個浴血奮戰,生死置之度外,沒有一個放棄。

眼看,88師就要和南京城共同“淪陷”。

死戰還是撤退?這是個問題


11日當夜,唐生智看狀況慘烈,又結合蔣介石提出的“守不住時可撤退”的建議,決定“全面撤退”,並安排參謀人員開始制定撤退計劃。

12月12日,日軍繼續猛烈攻擊,88師防守的雨花臺陣地,終於被日軍攻佔。

88師264旅殘部想退入城中,但“中華門”已關死,在敵人火力下,只好沿著護城河橫向移動,想從北門繞進去,但談何容易?除了一個個倒下的屍體,只剩下活著人眼中的“恐懼”。

日軍佔領雨花臺後,繼續大力“轟中華門”,88師262旅的將士們,堅守“城垣陣地”

孫遠良看了看整體戰況,做出了判斷,南京城會馬上淪陷。於是帶著自己的直屬隊和262旅一部分將士,開始向下關退卻,計劃渡江北撤。

但,撤退時,碰到了一個人,這個人阻止了孫遠良的撤退行為,這個人就是宋希濂。孫遠良很無奈,就此放棄了撤退計劃。返回後,看到了被攻破的中華門,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單獨脫離了隊伍,幾經波折後,藏匿到了城中“難民營”,在德國人拉貝的幫助下,孫遠良活了下來。


但88師的剩餘兄弟們,一看老大不在了,早已亂作一團,繼續死戰?還是撤退?這是個問題。

但,隨之而來的是:12日下午,唐生智開會,會議的內容就是各軍準備棄城突圍,並下發了書面突圍指令。後來又口頭通知各部,如果有輪渡,可以直接做輪渡撤退。

人心都是肉長的,“死”誰都不想。長官找不到了,最大的長官又下令了撤退,再去死戰,實在說不過去。

88師殘酷的結局


12月12日下午,大軍開始逐漸撤退,可哪有那麼容易?領導們,早已知曉上面的撤退意圖,把一些收尾工作交代下去,就提前撤了。至於去突圍的隊伍少之又少

(唐生智的命令有缺陷),都是想坐船和輪渡撤退,這樣犧牲最少。

等到下屬官員們從下關撤離時,慌亂極了,人多船少,註定有很多人是走不了的。

88師沒有陣亡的兄弟們,大部分沒有撤離成功,而是做了俘虜,最後死在了南京大屠殺。早知如此結局,也許拼死更好,誰知道沒有人性的日本軍會開展大屠殺呢?誰知道日軍會殺了所有的俘虜呢?

在南京保衛戰中,88師損失慘重,三個旅長中,兩個陣亡;六個團長,陣亡三個(韓憲元、李傑、華品章),營長陣亡十一個,連排長傷亡更大。


第88師戰前約6000餘人,等戰後清點時,只剩了500人。

88師最高長官孫遠良活了下來,靠自己的“智慧”和局勢的“判斷”活了下來。

說實話,也不容易,委員長撤了,李宗仁撤了,大部分人撤了,叫囂著要“死守南京”的唐生智也準備帶人撤了,自己帶著人馬在這裡送死,實在是“有些愚蠢”。從人性出發,“明哲保身”不是大錯。

但,這一戰役,給孫遠良的終身都卡上了“丟下隊伍,提前逃跑”的恥辱烙印。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也許孫遠良寧願死在守城上,如果是這樣,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臺灣巨星秦漢了。(孫遠良是秦漢的父親)

國軍當初死守南京的勇氣值得提倡,但進攻的安排,撤退的協調,實在是不盡人意。


88師的英雄們在南京保衛戰中,早期拼搏過,死守過,但實力的差距,最終沒有完成死守城門的任務。至於後期出現的“缺乏主帥指揮”的混亂,不怪他們,真不怪他們。

那些守城死去的先烈,那些被日軍屠殺的戰士,安息吧!好在,死在了國父埋葬的那一片土地上。如果真有“泉下”一說,國父孫中山會在地下為他們戴上勳章。


向88師所有的將士們致敬,包括孫遠良,畢竟能留下守城,而且前期能那麼頑強,真心不容易。

也向所有在南京保衛戰中獻出生命,流過血、受過傷的將士們致敬!活下來不容易,死去的很偉大。


藍風破曉

孫元良的88師幾乎在南京保衛戰中全軍覆沒。該師下轄的3個旅中,在中華門外的2個旅基本拼光了,只剩下2000多傷員,2個旅長朱赤、高致嵩殉國。

孫元良讓輜重營在長江邊準備了200多艘小漁船,幫助部隊撤退。

但這2000人撤退期間出現問題,被其他部隊攔住。無奈之下,孫親自前往交涉,最終才得以放行。

這被人曲解為孫要逃走,正是笑話。

令人震驚的是,這2000多先行撤退的傷員,竟然是88師唯一成建制撤退的部隊。

在12日17點下達撤退命令後,孫元良仍然奉命在中華門繼續防守。

在日軍的攻擊下,孫元良又死撐了2個小時。於是,該師剩下的部隊又傷亡極大,日軍認為中華門內的88師官兵遺體就有1000具。

該師剩餘部隊約一二千人,從中華門向南到中山碼頭撤退時,日軍已經封鎖了長江。

最終,這些部隊幾乎都沒有撤退成功,連孫元良自己都被裹在城中,差點死於大屠殺。

至於有些傢伙黑孫元良,說什麼孫元良放棄部隊逃走。

那麼請問,國軍在南京有差不多10萬軍隊。其他那麼多軍長都撤退成功了,只留下孫元良一個人沒走成,差點把命都送了。

都逃走了,為什麼就他一個沒走掉?這符合基本邏輯嗎?

88師最終成功突圍出去的僅僅二三千人,師長也險些送命!

之所以黑孫元良,是因為他說明一句名言:說國軍消極抗日,真是天理難容!


薩沙

淞滬會戰中,孫元良的88師已元氣大傷。但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依然十分頑強!

淞滬戰場的上海,國軍與日軍的巷戰打得非常慘烈。

我曾經看過一個日本當時戰地記者拍的戰事紀錄片,上海巷戰的場面完全是一片瓦礫。淞滬會戰尾聲,孫元良指定第262旅第524團第1營在中校團附謝晉元帶領下,堅守四行倉庫掩護大軍轉移,此即日後名揚四海的“八百壯士”。


淞滬戰場

1937年11月,從淞滬戰場撤離的孫元良帶著第88師殘部4000餘人到達南京,駐防堯化門一帶。部隊隨即補充了兩個團,合編為一個補充旅。因三個多月的淞滬會戰損耗頗大,部隊沒有恢復正常的戰鬥力。

淞滬戰場

在淞滬抗戰中國軍營級以下的基層指揮官傷亡率極大,這就造成了在南京保衛戰中新的基層指揮官一是缺乏實戰經驗,二是不熟悉自己的士兵,士兵不認可自己的長官,指揮系統發生了一定的紊亂。同時由於時間倉促,補充的新兵訓練嚴重不足,一時也難以形成戰鬥力。

11月26日,南京衛戍部隊戰鬥序列頒發,72軍88師奉命防守雨花臺、中華門等城南地區。

孫元良

孫元良以264旅527團、補充旅扼守雨花臺,528團為預備隊,前線並附工兵一營、通信營兩個連、輜重營兩個連;以262旅守中華門至光華門一線城垣。

圖為日軍戰車向南京中華門發起突擊。

在之後的南京保衛戰中,孫元良的88師表現依然是很頑強的。

負責防守雨花臺的右翼陣地是88師262旅,負責左翼陣地是88師264旅。從12月9日到11日,雨花臺陣地不斷受到日軍的進攻。262旅和264旅憑藉地形殊死抵抗,寸土未失。

殉國的第262旅長朱赤

88師朱赤的第262旅還擔任中華門至光華門一線的城防。12月10日,日軍第6師團一部開始進攻中華門,第二天上午,城垣陣地多次出現險情。當晚11時,雨花臺守軍高致嵩的第264旅請求增援。朱赤留下第262旅第523團由孫元良直接控制,自己率領餘部出城增援雨花臺守軍。

殉國的第264旅長高致嵩

戰鬥進行到12月12日凌晨,第262旅第524團陣地被日軍突破,團長韓憲元陣亡。天亮後,日軍調集重炮和飛機轟炸262旅陣地,激戰至最後時刻,朱赤身中數彈渾身血汙,甚至連腸子都出來了,仍手持兩把駁殼槍繼續指揮戰鬥......守軍262旅全軍覆沒,旅長朱赤少將殉國。朱赤犧牲後,口袋裡還放著幾張結婚照片和一封沒有寄出的家書。國民政府追贈朱赤為陸軍中將。

南京保衛戰後的中山門

264旅堅守到12月12日下午,高致嵩命令士兵把幾十箱手榴彈的蓋子全部打開,用導火索串連起來,擺在陣地前沿,等到日軍進攻上來時,幾百枚手榴彈瞬間引爆,衝在前頭的日軍被炸得血肉模糊。在日軍重炮和飛機的聯合打擊下,264旅陣地最終失守,旅長高致嵩少將陣亡。國民政府追贈高致嵩為陸軍中將。

至此,孫元良的88師已基本拼完了。

日軍佔領後的光華門

日軍的進攻重點轉向雨花臺取得制高點後,繼續重新向中華門進攻。至12日,守軍74軍51師302團團長程智殉國。但中華門守軍依然死戰不退。

12月12日下午,262旅上校副旅長華品章率殘部一百餘人殺傷大量日軍後因彈盡全部殉國。

最終262旅全旅官兵盡數壯烈殉國。華品章時年35歲。

國民政府追贈華品章為陸軍少將。

12日,光華門也再度被日軍突破,被87師守軍謝承瑞團長親率戰士用十餘挺機槍的火力,將第二次入城的日軍悉數殲滅,並用沙袋重新堵塞缺口。

12日下午5時許,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召集各軍師長開會,司令長官唐生智下令撤退。

撤退令下達後,各軍師長大多未回部隊,只是打電話將命令下達後就各自撤退,失去了指揮的撤退轉瞬間就成了潰退。

在大多數部隊潰退之時,光華門上謝承瑞團仍然在竭力反擊。當撤退令下達到謝承瑞團時已是13日凌晨。謝承瑞團撤退下關途中,身負重傷體力不支的謝承瑞被潰散人群踩踏而亡。

12月13日,日軍攻佔中華門。日軍第一一四師團步兵第六十六聯隊從南京中華門突入城內。

圖為日軍第一一四師團官兵在中華門慶祝。


限於篇幅,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或進入本頭條號《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讀私家歷史,品黔臺美酒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有網友問: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中有何表現?在南京保衛戰當中,以第88師任右地區雨花臺及城南之守備任務。簡單說,12月10日,日軍向雨花臺、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陣地發起全面進攻,戰況激烈。特別是城東南方面,因復廓陣地已基本喪失。

12月11日,日軍第10軍的第114師團及第6師團主力繼續攻擊雨花臺。第88師的第二線陣地又被摧毀,守軍被迫據守核心陣地。日軍第114師團右翼部隊開始攻擊中華門,城門被炮火擊毀。少數日軍一度突入城內,但被第88師據守城垣的部隊殲滅。

12月12日自拂曉起,日軍即集中炮兵及航空兵火力對復廓陣地及城垣發動猛攻。城南方面,戰鬥至10時前後,雨花臺陣地被日軍攻佔。

日軍佔領雨花臺後,居高臨下,加強了對中華門的火力襲擊。第88師第262旅部分官兵堅守城垣陣地,奮力阻擊。中午前後,在日軍猛烈炮火轟擊下,中華門及其以西城垣數處倒塌,一部日軍在炮火掩護下由缺口突入城內。第88師遂即撤走。

我們再來看看,擔任攻擊的日軍第6師團戰史的說法,日軍第6師團戰史關於攻擊第88師的記錄是,12月10日,日軍第6師團,所屬4個步兵聯隊從左右兩翼攻擊雨花臺第88師,另外,野戰炮第6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1個大隊,獨立山炮第2聯隊,獨立機槍第8大隊,獨立裝甲車2箇中隊擔任火力支援,工兵第6聯隊支援。

雨花臺陣地高度為90米,山脊平緩,反坦克壕溝到處可見,還有機槍掩體,在各個要地都有水泥碉堡,佈滿了鐵絲網。第88師的迫擊炮炮彈呼嘯而來,機槍猛烈掃射。以至於,步兵第13聯隊軍旗的旗杆都被機槍子彈打斷。

在12月10日,日軍佔領了安德門附近陣地,當天夜裡,第88師發動了十幾次夜襲想要奪回陣地。雙方徹夜激戰,在擊敗第88師的反擊以後,日軍發現在山上的碉堡全部都被反鎖,裡面的守軍只能戰鬥到死。

12月11日,戰鬥再次開始,日軍工兵爆破敢死隊,105毫米榴彈炮全部進入戰場,準備攻擊第88師的碉堡。到下午,日軍已經基本控制了陣地,到12月12日,日軍第6師團和第114師團聯手突破了第88師據守的城門。

12月12日夜裡和13日凌晨,第6師團開始追擊撤退的第88師。整個戰鬥非常混亂,日軍炮兵開始拼命開炮,還導致衝在前邊的日軍遭到炮擊,師團所有預備隊都投入戰鬥,通信兵,輜重兵,傳令兵都已經參加戰鬥。

2個裝甲車中隊掩護1個步兵聯隊,向河邊衝進,緊緊追蹤第88師。2個裝甲車中隊一個晚上向江邊撤退的第88師發射15000發機槍子彈,導致撤退的第88師損失極大。12月13日,日本海軍第11戰隊朔江而上,與在陸地上的日軍炮兵,機槍和裝甲車一起圍攻,退守在江邊的第88師,此時的第88師已經沒有還手之力。


深度軍事

“我輩既已為軍人,生死便已置之度外,今日奉命守此陣地,則無棄地保命之由,古人云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尺寸與人,今日我88師的命是和南京在一起的,否則有何面目見南京數十萬民眾。”——高致嵩

孫元良的第88師在南京保衛戰的過程中的所做所為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國家,無愧於民族。縱觀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孫元良的部隊都有參與,而這支部隊的表現是可歌可泣的,這支部隊的功勞是用血淚寫就的。

1937年11月30日,剛剛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的第88師接受了保衛南京的任務,他們的陣地是雨花臺朝中華門方向,這是南京守衛戰中最重要的部分,丟了這個陣地南京就丟了一半。



1937年12月10日,日軍憑藉強大的炮火優勢再加上兩百餘架飛機的空中支援向雨花臺陣地發起攻擊。88師下面的兩個旅只能憑藉防禦工事守衛陣地,但到了11日陣地工事全部被毀,此時的88師是既無彈藥又無援兵,士兵的傷亡極其嚴重。

大家都認為雨花臺陣地是不能再守了,再守下去88師就交待在這裡了,然而此時有一個人說了開頭的那句話,那就是高致嵩,這是一箇中國軍人的氣節。

但情況並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氣節而好轉,到了12日凌晨,雨花臺陣地已經到了守無可受的境界了,第88師減員到8000人。日軍調來飛機,大炮,坦克猛烈進攻,第88師523團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到了上午88師指揮員幾乎全部死亡,再也不能組成有限抵抗,只能撤退到南京城裡。

當日殉國的高級將領有88師264旅旅長高致嵩少將,88師262旅少將副旅長華品章(黃埔四期)、88師264旅少將副旅長兼527團團長李傑(黃埔一期)、88師524團上校團長韓憲元(黃埔三期),還有中校參謀趙寒星、少校參謀楊華龍等高級將領。


撤退到南京城內的情況其實並沒有好多少,因為此時的唐生智下達了總退卻令,除了南京衛戍司令部的警衛人員從下關突圍,其餘的部隊一律向正面突圍,88師在正面突圍的過程中被打散,損失更加嚴重。

後來統計88師12000多人打完南京保衛戰以後只剩下800多人,兩個旅長全都戰死沙場,六個團長除了528團團長幸運存活下來以外其餘的也全都陣亡,營排長傷亡率高達90%。

所以我說南京保衛戰88師是無愧於民族,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的。整整一個師差點就把全都交待在了南京,想想都不免讓人傷心難過,他們都是好樣的,歷史沒有那些士兵的名字,但我們不能忘記他們。

不知道大家對孫元良和他的88師有什麼看法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觀點。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一樹梅花一放翁

全師幾乎全部陣亡,孫元良僥倖逃脫


其實在南京保衛戰之後,有大批的人開始黑孫元良,主要聚焦點在於國民黨消極抗日,孫元良率殘部消極出逃。然而孫元良部逃出去了嗎?沒有,幾乎全軍覆沒。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第88師的情況。

1937年12月11日在接到蔣介石的撤退命令後,然而最後除了陳廣東的兩個軍和宋希濂撤了下來,其餘幾乎全軍陣亡。而關於孫元良逃跑,是來自宋希濂所說:

88師負責的雨花臺淪陷後,又全部轉去中華門,之後孫元良率領2000殘部向下關退去,企圖過江逃跑。最後在宋的堵截下,孫又不得不率部回中華門,最後因為敵人火力太猛,撤離中華門。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被阻的88師是因為雨花臺淪陷後,又無法從中華門進城,所以部隊是繞城而走。而當時孫元良還在中華門的城樓上,在這之後才與部隊匯合。並不是孫元良率部從下關撤退,而是該部隊無法入城,又無法按計劃從雨花臺突圍才走下關,這就涉及到了突圍路線。

南京軍的突圍計劃是在12日按照鐵心橋――古裡村――路廊橋的路線,中間必經之地是雨花臺。 當時雨花臺已經淪陷,衝上去是白白送死。而下關位置是留給長官部隊的位置,孫是正面雨花臺突圍無望才走的下關。

總而言之,88師沒有臨陣脫逃,全軍所有官員灑盡最後一滴血。該師的兩個旅長,幾乎一半的團長全部戰死。除了廖齡奇率領殘部2000人從下關坐船突圍外,其他所有人全部死於雨花臺與中華門。8000多人被日寇所殺,孫元良未能跟部隊撤離,後隱藏民間。


史之策

孫元良——有名的飛毛腿逃跑將軍!

我們廣東粵軍在抗戰中很出色能打的,但我們從不吹自己,祖父在粵軍部隊裡當兵吃糧超過10年,聽他說南京保衛戰,當時所有國軍部隊都一窩蜂擠在江邊過河,滿岸都是人,施展不開,自相踐踏者死傷無數,83集團軍軍長鄧龍江將軍(茂名人),當機立斷,相信自己部隊的袍澤之情結協作,一句“丟那媽,從正面衝出去”,率部從日軍正面突圍,是唯一的一支從正面成功全建制突圍的部隊,突出重圍之後,不忍扔下落散的子弟兵,還各個方向派出小分隊搜索,救援,收容病傷散兵。更厲害的是,一星期後,撤退到蕪湖,鄧將軍瞭解到日軍也是剛剛佔領蕪湖不久,立足未穩。召集所部154,156兩個師的師長,參謀,又來一句“丟他媽,南京撤退好溼柴,在此打一仗振奮士氣”,巧妙指揮展開攻擊,一舉收復蕪湖,全殲日軍一個聯隊,粵軍各部在抗戰中打遍淞滬,蘭封會戰,長沙會戰,上高會戰,萬家嶺大捷,雪峰山大捷,粵北大捷,豫湘桂,雷州半島.....可惜這一支善戰之軍,不為蔣光頭所容,藉故裁撤,拆分到各個部隊中去,越之能打的將領越不被重用,如蔡廷鍇,鄧龍江,華振中等等。反而忠心的草包們卻能重掌兵權,官越做越大,比如臺灣著名歌星秦漢的老爸孫元良,便是有名的逃跑將軍,國軍眾將都戲稱他為“飛毛腿”,南京戰事吃緊時,他連部隊都不敢回,只是打電話叫部下撤退,自己躲在妓院裡一個多月,等風頭不緊之後才輾轉回到部隊,蔣光頭不但不責怪,還官職連升。


賺錢還債養兒子

國民革命軍第88師是抗戰前以德式裝備和訓練組建起來的一支精銳部隊,轄262、264旅共6個團。淞滬會戰後,88師傷亡過半,未來得及補充就投入到南京保衛戰,擔負雨花臺和中華門,對手是日軍的兩個師團,其中一個就是南京大屠殺的主要劊子手——第6師團。

88師264旅和262旅分別擔負雨花臺左右兩翼守衛,同時迎擊日軍。從1937年12月8日至12日,88師以極為劣勢的兵力兵器頑強抗擊日軍進攻,遠以機槍橫掃,步槍點射,近以手榴彈亂炸,直至白刃格鬥,兩個旅旅長高致嵩與朱赤全部在白刃戰中陣亡。12日中午,師長孫元良被迫率餘部撤出屍首相疊、血流成河的雨花臺戰場,由中華門退入南京城內。最後又在督戰隊嚴令下,孫元良又率部2000餘人繼續返回中華門阻擊日軍,直到當晚8點南京衛戍司令部下達總撤退命令後才放棄陣地突圍。只可惜由於總撤退秩序極為混亂,88師僅有少數部隊突出重圍。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先來介紹一下孫元良。孫元良,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紹興,生於四川成都華陽,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曾任國民革命軍88師師長,第22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5綏靖區司令官等職。1944年,率29軍在獨山阻擋日軍進攻,這裡也成了日軍侵華的終點站,1949年後退去臺灣,2007年在臺北去世。



在南京保衛戰中,喬裝難民逃出南京

1937年12月12日,孫元良率師參加南京保衛戰,是所在部隊傷亡最為慘重的,陣亡朱赤,高致嵩兩名旅長,陣亡韓憲元,李傑,華品章三名團長,另外還有旅司令部參謀主任趙寒星,工兵營營長王鴻烈以及十一名步兵營營長,全師百分之八十的排長連長殉國。1937年12983月13日還師撤退的時候,已經不足千人。在撤退的時候,孫元良與部隊失散,後來喬裝改扮難民,混跡於金陵女子大學難民營,躲藏一個多月才逃離險境。輾轉經泰興,淮陰,徐州,鄭州等地,1938年3月到達武漢,覲見蔣中正時,蔣表示,你不要灰心,我立刻給你部隊帶。第二次見面時,蔣說,有人說你在上海軍紀不好,發通行證給老百姓,你自己到軍法處去證明。4月3日,就被撤職了。被關押在武昌銀元局街軍法執行總監部監獄,拘押了四十二天之久。時常有同窗好友去看望。後來經調查控告不實,獲得軍法判處釋放。



孫元良也算是一個大人物了,基本上不會做出當逃兵這件事來了。只是因為師部死亡人數過多,其師部都已逃走,在進行抵抗也沒有什麼意義。只好離開。以圖後志。且不論怎麼逃。首先是要保命了。所以那些說孫元良逃跑將軍的。只能說孫元良逃跑技術不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