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要的答案我沒法給

對不起,你要的答案我沒法給 | 心理諮詢

圖文 | 心之愛 (本訂閱號第292篇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

對不起,你要的答案我沒法給 | 心理諮詢

對不起,你要的答案我沒法給 | 心理諮詢

整理諮詢記錄的時候,眼前閃現出可欣無助的表情,她囁嚅著,嘴裡喃喃追問著:“怎麼辦?我該怎麼辦?”看著她無助的樣子,心裡真想替她找出一些辦法,以解她燃眉之急。然而我給她的反饋卻是:

“對不起,你要的答案我沒法給!”

當可欣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她的失望全然寫在了臉上。我能理解,一個人特別無助的時候,她想花錢購買一些服務(心理諮詢)來解決自己的無助,那個提供服務的人(心理諮詢師)卻告訴她,幫不了她。那是一種怎樣的失落呢?看著她那麼失落,有那麼一刻,我後悔自責內疚著,覺得自己太沒有溫度,而這樣的冰冷一定傷害到了可欣,她會因此而疼痛,更加無助。可是,職業操守四個字也隨之冒出,身為心理諮詢師我所要做的,不僅僅是呵護好她此時此刻的內心,關於她成長的長遠規劃更是諮詢的重要部分。換句話說,離開我之後,如果可欣再也不需要無助地抓著別人不放,她能夠更好地幫助自己,也許這樣,我們的諮詢目標就達到了。所謂的“助人自助”不過如此吧?

然而,來訪者們卻不這樣想。起初他們完全不理解,為什麼諮詢師總是微笑不語,為什麼諮詢師不直接給自己答案?甚至大家會以為,接受心理諮詢就是從心理諮詢師那裡獲得一些方法指導。否則,錢就白花了。然而,真正的心理諮詢從來都沒有具體方法的提供。如果有,你一定碰上了假諮詢。諮詢中我們可以圍繞著各種不同的選擇去討論利弊,我們可以談論自己在不同選擇下的感受,但選擇的主體依然是來訪者自己,諮詢師本人無權給來訪者做出選擇。假設你的諮詢師忍不住為你做了選擇,你需要去追問自己:你們之間發生了什麼?諮詢師為什麼要替你做決定?在諮詢師幫助你做決定的時候,你內心的感受是什麼?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這些與你長期以來的生活模式有關係嗎?……多問自己幾個問題,你會發現:簡單的決定背後,隱藏著你原本不夠清晰的部分。確切地說,向別人追問“怎麼辦”也算是自己遭遇挫折無助時的一種模式,它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你的依賴性。你的心理諮詢師和你可以圍繞著“依賴”做工作,但絕對不可以順應你的模式繼續餵養“依賴”。否則,這樣的諮詢,錢真的就白花了,還搭上了很多時間做陪葬。

對不起,你要的答案我沒法給 | 心理諮詢

有人說,我就是因為沒有辦法才來尋求幫助的,諮詢師不告訴我方法,我心裡不痛快。是的,我理解你的不舒服,但也鼓勵你改變自己的依賴和懈怠。無助的你,在心理諮詢師那裡,也許是你尋求幫助和改變的最後一站。如果連最後一站都沒有希望,也許你自己都要放棄了。諮詢師也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這份責任不僅體現在對來訪者的尊重、理解和接納上,更要體現在陪伴來訪者感受痛苦、直面痛苦、與痛苦抗爭、而後破繭成碟。這裡我們所說的痛苦不僅僅包含難以抉擇的無助,還包括認識到自己的依賴,敢於承認自己的依賴,並慢慢地脫離依賴直至獨立。用簡短的幾個文字描述這段成長遠遠不夠,因為在這期間來訪者要經歷內心的萬千複雜,不斷地嘗試、不斷地碰壁,而後跨越著成長。

所以,

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對不起,你要的答案我沒法給”這句話的意義。

對不起,你要的答案我沒法給 | 心理諮詢

——————————————心之愛 | 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分享 轉載請聯繫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