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怨天,不尤人

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怨天,不尤人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精神病學家弗列曼教授認為:“人們患病的原因,心理因素佔了很大比例。”一個真正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而一個成天埋怨老天,抱怨他人的人,往往心情比較差,健康、生活、事業也受到因此影響。

《論語》記載:“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人生一世,有很多東西是我們不能左右的,若是呼天搶地、怨天尤人來應對所遇的不幸,不僅於事無補,對身心來說也不是一種好的狀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時時調整自己的內心,讓自己處在恬淡安寧的狀態中。

著名歷史學家沈志華,聰穎好學,從小到大考試門門滿分,從小立志做一名科學家。1966年,16歲的他本想考清華,但在導師的開導下最終決定報名當飛行員,為國效力。全校100多人報名,就他一個合格。

然而,不久文革來了,學校停課,飛行員的事黃了。為了不上山下鄉,他當上了海軍航空兵。他刻苦學習,鑽研技術,熄燈後還拿著電筒在被窩學習,很快就成為最受器重的機械師。鑑於他的優異表現,部隊打算安排他入黨。可一天,滿懷希望的他突然被告要復員,並說他繼續待在部隊沒有前途。

想著自己為了當好機械師,熬夜鑽研,如此上進卻告知沒有前途,沈志華肝腸寸斷、心如死灰。復員後,他陷入絕望中,直到過了半年,才振作過來,覺得不能就這樣放棄,工作之餘開始自學。

過了兩年,聽說大學開始招收工農學員,沈志華覺得機會來了,決定考試,卻被告知自己沒有資格!後來沈志華才知道,原來哥哥的同學為了自保,誣陷他是聯動分子,還殺過人。沈志華很想發作,但發作並沒有用,僅僅讓對方寫了證明,幫忙把檔案撤了。

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怨天,不尤人

第二年,沈志華拿到京津唐地區系統考試成績第一名。清華老師上門找到他說:“你是我們國家需要的人才,清華歡迎你!”

沈志華心裡美滋滋地等著拿通知書,誰知又出現了“凡是考高分的,就是瞧不起工農階級”的神邏輯,於是,他又和清華失之交臂。但他並沒有沉淪,思前想後,他決定轉身探究政治問題。他一邊當鉗工,一邊學習哲學、歷史等,很快被調去當宣傳幹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好事一來,壞事緊跟著就來了,因其撿了些反對四人幫的話,被扣上“散播分裂謠言”的罪名,被捕入獄。幾個月後,四人幫倒臺,他又趕緊報考大學,卻被告知自己還沒平反……

命運從未善待沈志華,每次的陽光普照後,總是更深的噩夢,但他依然不怨天尤人,最終憑藉努力,重回學術界,編成一部《蘇聯歷史解密檔案選編》,揭秘了眾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圓了自己的夢。

《道德經》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你羨慕的人,也有你看不到的煩惱。人生總會有許多考驗,但如果沒有這些考驗,怎能體會到戰勝困難、取得成功時的喜悅?如果不懂得知足,常常怨天尤人,又怎會看到風雨過後的彩虹?

真正的心理健康——不怨天,不尤人

六祖慧能曾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外境從不隨我們心意而變,真正心理健康的人,懂得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不因失去的奶酪而哭泣,不因舉步維艱而放棄,更不會在怨天尤人中鬱郁度過此生。

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極,儘量保持高雅、恬靜和淡然。正如梁實秋所言:“如果我們用如此的心態審視我們所處的世界,將會發現世界充滿美好、光明,即使人生愁苦也會呈現新的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