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戰場,日軍武士道精神的白刃戰,在「絕對力量」面前不堪一擊

二戰期間,日軍認為白刃戰為最能表現軍人血性的作戰方式,所以日本孩童上學時就開始練習拼刺技術,從體力、心裡素質及白刃戰技巧的打法上,到成年入伍都已十分成熟。日軍在二戰期間非常自信的流行戰法是——在推進到對方陣地二、三百米時,便下令使用軍刀和步槍裝上刺刀,並以囂張的武士道氣焰,近距離向敵方陣地發起衝鋒。促使對方陣地戰士心理崩潰,減弱抵抗戰鬥能力。從而達到奪取戰鬥勝利的目的。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兩軍經常發生肉搏戰,其中二戰史上規模最大的,最著名的白刃戰就是發生在抗戰的石牌戰役,我方將士和日軍血拚刺刀整整三個小時。我軍將士在武器落後,經驗不足的情況下。以保家衛國的男兒血性、視死如歸的信仰,以弱勝強,一戰成名,完勝日寇。被西方軍事家譽為"東方斯大格林保衛戰"。
亞洲戰場,日軍武士道精神的白刃戰,在“絕對力量”面前不堪一擊

日本軍國主義教材《陸軍讀本》指出:“即在科學戰時代,兩軍衝突的最後,還是必演一次的肉搏戰。這時候,籍各人的腕力以行刺刀的突刺,就是唯一的戰鬥方法。”所以,以“肉搏戰制勝”的觀點在日本的陸軍上下得到共識。但是,在亞洲戰場面對蘇軍、美軍的的先進自動武器,仍然持這樣“白刃突擊”戰術的日軍,被消滅的不堪一擊,打得日軍一片心裡陰影。

1939年5月至9月間,蘇軍與日軍的諾門罕戰役中,日軍延續教科書的寶典——採用近距離衝鋒的白刃戰戰法,可是沒想到。蘇聯軍隊根本就沒有給日軍表演白刃戰的機會,蘇軍的步兵、坦克協同作戰配合自如,再加上蘇聯士兵普遍配備衝鋒槍,在密集的子彈及炮火下,衝鋒的日本士兵成片的倒在蘇聯陣地前。打得日本兵從此在無武士道精神的白刃戰。
亞洲戰場,日軍武士道精神的白刃戰,在“絕對力量”面前不堪一擊

在對美軍作戰中,剛開始美軍士兵被其衝鋒的氣勢嚇得不知所措,傷亡較重。隨後,美軍經過縝密的研究分析與實戰。決定用手槍來對付日軍的白刃戰,近距離白刃戰中,美軍三個士兵編為一組,成品字形,如果其中一名士兵子彈打空的情況下,其他兩名士兵可以掩護,另一名士兵裝子彈,一次可以裝七發子彈,背靠背360度無死角輪流交替。子彈的威力遠遠超過刺刀,而且也不易貫穿擊傷後面的自己人。往往衝鋒的日軍還沒靠近美軍,便被擊斃美軍腳下……此戰法一出,日軍再也不敢隨隨便便找美軍拼刺刀送死了。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白刃戰從此也就“煙消雲散”。
亞洲戰場,日軍武士道精神的白刃戰,在“絕對力量”面前不堪一擊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