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月亮、太陽,這三個天體,最早形成的是哪個?

天上仙人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的當然老大,它的資格最老,所以形成得最早。

俺們所在的這個太陽系本來是一片非常稀薄的星雲,漸漸凝聚就成了一團極速旋轉著的雲團,主要有氫元素組成,還有一些氦元素和金屬元素,塵埃等拉七雜八的物質,隨著中心引力的增大,星雲極速向中心坍縮,巨大的壓力和熱度點燃了氫核,這團星雲的中心開始了核聚變,核聚變巨大的張力抵消了坍縮的壓力,達到了一個平衡,太陽的胚子就形成了。


其實這團星雲主要就是為太陽準備的,主要就是形成太陽,而太陽系這八大行星和拉七雜八的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塵埃都是太陽形成後剩下的一點點殘渣。

所以太陽在太陽系裡的質量比重佔了99.86%,咱們所有的這些殘渣才佔了0.14%,而在這0.14%裡,木星和土星又佔了99%,其餘的六大行星和所有其他的天體才佔有1%,地球質量為5.965×10^24kg,在太陽系的質量比重為0.000299714%,也就是約百萬分之三。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太陽和地球、月亮的形成時間來看,太陽誕生是最早的,大約已經有50億年的大壽了,地球其次,大約壽命已經有45億年左右。

月亮的形成尚有不同的看法,比較多的看法是撞擊形成說。這個說法認為在地球形成之初,一個叫忒伊亞的小行星遊蕩到了地球軌道,這顆小行星與現在的火星相仿,有一天“轟”的一下就與咱剛剛結了殼的地球撞上了,“忒伊亞”破碎了,地球剛從熔融狀態結成的地殼也破碎了,撞擊的岩漿等物質和破碎的“忒伊亞”部分碎片飛上了太空,被地球引力吸引著圍著地球轉,然後慢慢又吸積到了一起,形成了月球。

按照這個理論,月球是形成得比地球稍晚一些。但這個撞擊地球的“忒伊亞”到底是比地球早還是晚呢?尚無定論。

據對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分析,有些比地球年齡還長,有些又稍短,這似乎是對撞擊說的一個重要證據支撐,也說明那個“忒伊亞”可能比地球形成得早一些。

現在的科學界普遍認為,太陽大概還有50億年的壽命,而地球會在太陽變為紅巨星時被吞噬,所以壽命比太陽要短一些,大約還有45億歲左右。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當然最終也會與地球同生死了。

這就是時空通訊的觀點,歡迎討論點評和發表高見。如喜歡此文可以轉發轉載和收藏,但請註明出處,尊重作者原創版權。感謝各位朋友的關注支持和理解。


時空通訊

地球、月亮、太陽三者之中最早形成的是太陽,太陽的年齡約為46億年。46億年前,太陽系還只是星雲狀態,即最初的太陽系只是一大塊氣體雲,這塊氣體雲在旋轉、坍縮的過程中不斷聚攏,質量不斷增加,其中絕大多數的氫、氦元素形成了太陽。

太陽形成之後,那些邊角料仍然在太陽周圍公轉,因為太陽已經形成,天體引力的作用下物質不斷聚集在周圍的軌道上,這些剩下的物質組成了行星、衛星等較小的天體,我們的地球也是其中之一。地球早期應該不是地球,而是一個原行星天體,原行星天體需要做的就是清空自己的軌道,因此會不斷髮生碰撞,碰撞後再合併,形成更大的天體。

這時候地球軌道上的天體就基本沒有了,只剩下地球,這也是地球的第二階段模樣。但這個時候,太陽系還不能說是太平無事,因為行星軌道是清空了,並不意味著太陽系就沒有其他亂飛的天體。於是這為月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與地球相撞,誕生了今天的月球。地球和月球的年齡十分接近,約為46億年。

月球與地球形成的時間十分接近,但二者的相對關係已經有了普遍認識,即月球來自這次相撞。關於月球的形成,有捕獲說、分裂說、撞擊說等假說,但撞擊說比較深入人心,也得到了理論上的支持,比捕獲說更有說服力。


川陀太空

最早形成的是太陽其次地球再次月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過程。

46億年前有一大團氣體雲團詭異的在銀河偏遠旁支漂浮,主要成分為氫和氦,超新星爆炸給這巨大的氣體雲團,帶來了鐵和鈾等這類重金屬元素,同時它的震波將這團氣體雲推向未來,波前鋒使鄰近太陽附近的星雲密度增高,重力得以克服內部氣體的膨脹壓力造成塌縮,在角動量守恆的作用下,原始星雲收縮塌陷,同時轉動加快。隨著星雲濃縮,壓力增大,其中的原子相互碰撞頻率增高,把它們的動能轉化成熱能。其質量集中的中心越來越比周邊環繞的盤熱。大約經過十萬年,在引力、氣體壓力、磁場力和轉動慣量的相互競爭下,在中心形成一個熱緻密的原恆星(內部氫聚變尚未開始的恆星),其餘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形成了“行星胎”。在五千萬年內,太陽核心的溫度和壓力變得巨大,它的氫開始聚變,產生內部能源抗拒引力收縮的力直到達至靜力平衡。這意味著太陽成為了主序星

在太陽形成之後,大量遠處的星際氣體、岩石和冰封碎片,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下圍繞太陽公轉。而這些氣體、塵埃、岩石和冰塊碎片在太空零重力狀態下,會在引力的作用下聚成一團,隨著不斷的吸積。宇宙塵埃就是這樣形成了行星。

內太陽系過於溫暖以至於易揮發的如水和甲烷分子難以聚集,只有鐵、鎳、鋁和石狀硅酸鹽等高熔點的物質,這些石質天體形成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在太陽星雲中從原始太陽的中心起算的一個特殊距離,在這個距離的溫度讓氫的化合物,如水、氨和甲烷,能凝聚成為固體的冰凍顆粒,這個特殊距離就是凍結線。在星雲中溫度在凍線之下的低溫能讓更多的固體顆粒吸積成為微行星,最終形成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四顆行星。

大約在45.4億年前,我們的星球更像地獄,而不像家園,地球形成時基本上是各種石質物的混合物,初始地球的平均溫度估計不超過1000攝氏度,所以全部處於固態。形成後,由於長壽命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和引力位能的釋放,內部慢慢增溫,以致原始地球所含的鐵元素轉化成液態,某些鐵的氧化物也將還原。液態鐵由於密度大而流向地心,形成地核。由於重的物質向地心集中,釋放的位能可使地球的溫度升高約2000攝氏度,所以當時新生的地球是沒有堅硬的表面,只有無邊無際的熔岩海,沒有空氣,只有二氧化碳、氮和水蒸氣。

由普林斯頓科學家愛德華·貝魯諾和裡查德·戈特提出的假設,應該有一顆名為忒伊亞的年輕星球,由於受到正處於發育階段行星的重力增長作用,離開了它的軌道,進入與地球發生相撞的運行軌道,直撲地球而來,它與火星大小相近,它的引力扭曲了地表,衝擊 波迅速擴散,不僅使地球自轉產生了偏斜,而且使忒伊亞碎裂,其硅酸鹽殼和幔受熱蒸發,膨脹的氣體以及大的速度攜帶大量粉碎了的塵埃飛離地球,這些飛離地球的物質,主要有碰撞體的幔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質,被分離的金屬核因受膨脹氣體的阻礙而減速,被地球吸積,並變成了地球的一部分。飛離的氣體塵埃物質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它們通過吸積,先形成一些小天體,然後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吸積增長,最終形成現在的月球。碰撞使地球的自轉極快,但地球內部物質的運動,如重元素下沉,向地心集中,輕元素上浮、岩漿噴發等,大氣的變化,潮汐力等因素一直影響地球的自轉速度逐漸變慢,這種影響一直存在,我們現在地球的自轉速度就一直再變慢中。


科技見解分享

綜述:月亮早於太陽早於地球

首先要搞明白什麼時候的地球才算地球,不然這個問題不能解決,如果按照一般的思想把還是一球岩漿的狀態稱之為地球個人感覺欠妥,反倒是覺得岩石圈生成之後的狀態叫做初始地球更貼切。

太陽與地球的形成個人覺得是太陽,太陽系的雛形是建立在以太陽提供萬有引力的引力場中,雖說太陽與地球年齡均為40億歲以上(太陽年齡使用恆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電腦模型確認大約是45.7億年。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陽最古老的物質是45.67億年,由於恆星物質穩定那麼這些應該是太陽出現時的存在,所以太陽的年齡在46億歲左右;而地球的壽命在46億年左右,一般的理論認為是近乎同時形成,因為初始太陽(那個時候也許只是一顆黃矮星)的引力等才促使太陽系的形成,故此這一點本人才疏學淺不能推斷,但由於本人認為岩石圈產生之後的地球才能稱作地球,而岩石形成之後顯然不是46億年前,故此,個人認為太陽更早一些。

而月球形成應該早於地球,首先,一般的學說普遍認為月球形成於45億年前,那麼至少他是與原始的地球太陽同時期,然而事實證明,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標本經分析發現其中99%的年齡要比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長.阿姆斯特朗在“寂靜海”降落後揀起的第一塊岩石的年齡是36億歲.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齡為43億歲、46億歲和45億歲,然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億歲.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年齡為53億歲的月球岩石.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古老的岩石都採自科學家認為是月球上最年輕的區域.根據這些證據,便可進行推理得到答案。

那麼最後,太陽和月亮的比較,不難看出,太陽存在於46億年左右,然而月球上卻發現了53億年前的岩石,那麼也容易說明月球單指起源便久於太陽,至於太陽系怎麼形成,為什麼最久遠的月亮成了地球的衛星,恕在下不才,不能想出。

本文為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歡迎指出,噴子一概不理


苦逼高三模擬狗

當然是太陽啦,為什麼我會選擇太陽呢?太陽形成的時候太陽系的行星還沒有形成、還處於塵埃依據太陽的引力,塵埃都在不斷的積累最中形成行星包括我們的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