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孔雀魚


孔雀魚中文學名 孔雀花鱂 拉丁學名Poecilia reticulata 別稱 孔雀魚、鳳尾魚、彩虹花鱂、虹鱂、古比魚。

孔雀魚,是花鱂科花鱂屬的一種熱帶魚,雌雄魚的體型和色彩差別較大,成年雄魚身體瘦小,體長3-4釐米,體色絢爛多彩、體型優美;成年雌魚體長5釐米左右,其尾柄及尾鰭佔全身的13以上,各鰭均較雄魚的短。較雄魚體色遜色得多。

孔雀花鱂為雜食性小型魚種。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十分強韌,分佈於部分熱帶地區的河川下游及湖沼、溝渠中,其野生棲地呈現多樣化,主要棲息於淡水流域及湖沼。能耐受汙濁的水體,具群集性。分佈廣泛。原產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圭亞那、西印度群島、巴西北部等地,


在人工培育下,孔雀花鱂產生了許多品系,最具代表性的有禮服、草尾、金屬、蛇王、蕾絲、銀河、美杜莎等品系。

孔雀花鱂作為觀賞用魚引入世界各國。性情溫和,能與溫和的中小性型熱帶魚混養,平時活潑好動,壽命較短。

孔雀魚這名稱則是一直等到英國的傳教士羅伯特·古比 文獻中提到的第一個發現孔雀魚的人於1886年從特立尼達帶回一些標本回去鑑定以後,經大英博物館的阿爾伯特·岡瑟博士鑑定此標本為新的物種,為紀念羅伯特·古比,於是就以“古比魚”為孔雀魚的英文俗名,孔雀魚的英文名稱就此確立。

孔雀魚的原產地是在委內瑞拉、圭亞那、南美洲的北部海岸地帶和一些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由於原生的孔雀魚擁有多種的色彩花樣,所以也被大家稱為彩虹魚。孔雀魚會用它朝上翹的嘴吃掉靠近水面的蚊子幼蟲,所以野生的孔雀魚曾在1930年代,被引進新加坡,來控制紅樹林沼澤地的蚊子數量。

中國的孔雀魚以引進的歷史來說,不會超過10年。最初由貿易商引進,大部分的系統來自於日系,少數是德系的系統。事實上中國比賽的規則及飼養風格也大多偏向日本。

在中國玩家爭相飼養改良之下,像馬賽克、草尾、蛇紋一類魚只的品質,都有和日本抗衡的實力。實際上像馬賽克的發展,和日本就有較大的不同。日本方面認為馬賽克尾部要有紅、黃、黑三種顏色構成。臺灣方面則以偏好紅底黑紋或藍底黑紋的顏色。尾部和尾鰭多彩較豐富。

在臺灣,常常會有一窩蜂趕流行的情形發生。等到流行一過,遺留下來的破壞往往非當初引進者所能想到。人工育成出的孔雀魚極難於自然界中生存。由於孔雀魚算是多產的物種在玩家細心的照料下,可以全數育成,生產週期只有22-26天,對孔雀魚付出越多心血,越能得到漂亮的魚只。

棲息在溫暖的泉水和雜草叢生的溝渠、運河。出現在各種棲息地,從低海拔濁度高的池塘、運河和溝渠到高海拔原始的山區溪流。能容忍寬的鹽度範圍,但需要相當溫暖的溫度和有植被的平靜水域。


孔雀魚適應性很強,在沒有調溫和充氣設備的水族箱中生活良好。能耐16℃低溫和耐受較髒的水質,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2-24℃,喜微鹼性水質。氫離子濃度39.81-63.09nmol/L,pH值7.2-7.4的水質,也能適應中性質。

吃浮游動物,小昆蟲和碎屑。主要吃昆蟲,包括蠓科昆蟲、搖蚊、家蚊、雙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昆蟲。

劍尾總系,包括頂劍、底劍、雙劍三個品系。頂劍(Top Sword Tail):表現為小圓尾,尾部上方有幾根鰭條延長,呈劍形。底劍(Bottom Sword Tail):表現為小圓尾,尾部下方有幾根鰭條延長,呈劍形。雙劍(Double Sword Tail):表現為尾部上下均有劍狀鰭條延長,尾部形狀似V。

蛇紋總系,包括蛇王、蕾絲、古老品系、馬特利、金屬五個品系 ,古老品系(Old Fashion):伴遺傳,表現為身體覆蓋著不規則的蛇紋狀紋路,並可見許多金屬小色塊,

草尾(Grass tail):伴X顯性遺傳,表現為尾部和背鰭不連貫的黑點狀紋路(稱之為“ 噴點”),絕大多數草尾身上還有黑色的菱形斑塊,白子體色時噴點半透明。

單色孔雀魚(Solid)。單色孔雀魚的標準要求 當然是魚體色澤乾淨,不含任何雜色, 通常有紅色、藍色、黃色、黑色。

禮服(Tuxedo):伴X顯性遺傳,表現為背鰭前端切線至尾根處的黑色或深藍色色塊,白 子體色時這一色塊變得極淡,粉紅禮服是一種特殊的表現型。

馬賽克(Mosaic):伴X顯性遺傳,表現為尾部圈狀、樹根狀或閃電狀的黑色紋路,白子 體色時紋路半透明,按照第一規則及第二規則進行命名,在命名時尾色要放在“馬賽克”一詞之前,例如三角尾野生色聖塔瑪利亞紅馬賽克,簡化標準名為聖塔瑪利亞紅馬賽克。

金屬(Metal):伴X遺傳,表現為身體前半部的具有金屬光澤的深藍色色塊,深藍色色塊 一直蔓延至尾根的被稱為全金屬,白子時金屬色塊會變得很淺或者是有金屬光澤的深紫色。

孔雀魚的狹義、廣義品系論。狹義上的孔雀魚品系,也就是一般意義上常講的孔雀魚 品系,僅指一些身體和尾部顏色紋路的表現型,包括概述中提到的禮服、草尾、金屬、蛇王、蕾絲、銀河、美杜莎等等。

廣義上的孔雀魚品系,將孔雀魚品系的範圍拓寬至所有基因型相同的孔雀魚的總稱。 比如原本不屬於狹義品系論中品系的真酒紅眼白子、燕尾、冠尾等諸多尾型、玻璃體等,都屬於廣義品系論中的品系。一條品系孔雀魚,可以並且很可能屬於多個品系。

在處理品系分類時,有些品系之間在遺傳方式和表現型均有相似之處。這些品系,按照其共同的特點,為了便於處理,參照生物分類學中的“總目”、“總科”等分類方式,引入總系的概念進行處理。

彩色livebear魚屬的孔雀魚。

孔雀魚的繁殖技術。

孔雀魚屬卵胎生魚類,繁殖力強,性成熟早,幼魚經3-4個月飼養便進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後代,性成熟遲早與水溫高低、飼養條件密切相關。

孔雀魚繁殖時要選擇一個較大的水族缸,水溫保持在26攝氏度。pH6.8-7.4,同時要多種一些水草,然後按1雄配4雌的比例放入種魚。待魚發情後,雌魚腹部逐漸膨大,出現黑色胎斑;雄魚此時不斷追逐雌魚,雄魚的交接器插入雌魚的洩殖孔時排出精子,進行體內受精。當雌魚胎斑變得大而黑、肛門突出時,可撈入另一水族箱內待產。

待產箱中的溫度應比原水溫高1~2度,箱底放青苔或水草,給小魚設一個避身之處。雌魚產仔後,要立即將其撈出,以免吃掉仔魚。或者要塑料片圍成漏斗狀隔離牆,浸入水中,將產仔雌魚放在漏斗中,使仔魚產出後從漏斗下空洞掉入漏斗外水體,雌魚就吃不到仔魚了。

孔雀魚每月產仔一次,視雌魚大小,每次可產10-120尾仔魚,一年產仔量相當多,故有“百萬魚”之稱。繁殖時應注意,同窩留種魚不要超過三代,以免連續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使後代魚體越來越小,尾鰭變短。最好引進同品種魚進行有目的遠緣雜交,以防次品種退化,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但孔雀魚壽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第一胎一般產的比較少,大約產10~80尾;第二胎大約產80~120尾。價格幾元到幾十元甚至幾百元

多姿多彩的孔雀魚。

紅色孔雀魚。

紅色禮服孔雀魚。

紅色馬賽克孔雀魚。

金屬品系孔雀魚。

酒紅眼白子(Wine Red Eye Albino):很少見的一種白子,表現為體色介於野生色和真紅眼白子之間,但眼色在手電筒照射下能看出是紅色,母魚胎斑是粉紅色。在命名酒紅眼白子的簡化標準名時這一詞組不得省略。

孔雀魚在狹窄的區域內會有爭地盤的現象,出現達到導致魚只致死,所以當地方狹小的時候適合單條養殖。

禮服孔雀魚。

馬賽克孔雀魚。

漂亮的馬賽克孔雀魚。

漂亮黃尾孔雀魚。

青色禮服孔雀魚。

珊瑚藍(Coral Blue):伴Y遺傳,表現為魚只側線附近的長條狀藍色色塊。

雙劍孔雀魚。

鮮豔奪目紅色孔雀魚。

小禮服紅色孔雀魚。

野生色(Wild color):最常見的體色。表現為體色灰色,母魚胎斑是黑色。在命名野生色的簡化標準名時,將“野生色”省略。

一對雌雄孔雀魚。

圓尾紅色孔雀魚。

圓尾藍色孔雀魚。

這隻紅色大禮服孔雀魚太不一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