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專業火爆,教育部「點名」大力發展AI人才!

當前,AI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由此帶動了高校教育對人工智能技術重視,大力發展AI人才已成大勢。

AI人工智能專業火爆,教育部“點名”大力發展AI人才!

高考志願季:AI專業成熱門

隨著全國各地高考分數線出爐,高考學子們也進入緊張的志願填報階段。對此,不少高校新增設新興專業受到廣大家長和學生們的熱捧。人工智能技術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日漸重要,也成為廣大學子教育擇業的重要方向。

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龐大異常複雜的概念,其專業屬性相對模糊,具有交叉學科的性質。就目前而言,針對人工智能開展的專業涉及面已經相對較廣,其研究範疇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神經網絡、模式識別、智能搜索等。

從人工智能專業應用層面來看,包括智能製造、機器視覺、大數據的分析與處理、機器翻譯、文本分析與文本理解、無人駕駛、無人超市、刷臉支付、聊天機器人等多方面和多領域應用。

在國務院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賦予了“人工智能”多重含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基礎理論,

包括大數據智能理論、跨媒體感知計算理論、高級機器學習理論等;

② 關鍵共性技術,包括自主無人系統的智能技術、智能計算芯片與系統等;

③ 基礎支撐平臺,包括人工智能開源軟硬件基礎平臺、群體智能服務平臺等;

④ 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包括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物聯網基礎器件等;

⑤ 產業智能化升級,包括智能製造、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商務等;

⑥ 新興技術研究,包括腦科學與類腦計算、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智能製造與機器入等。

在當前經濟社會大數據智能化發展驅動下,人工智能技術正引領著社會向智慧化發展。從當前人工智能專業廣受熱捧的背後,我們不難窺探出以下幾點原因:

① 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大。根據有關招聘機構人員發佈數據稱,未來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供需比例為1:10,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工智能專業的優秀人才都是企業爭奪的重要資源。

② 人工智能專業從業待遇前景好。從目前待遇來看,雙一流大學的人工智能碩士研究生,基本上還沒有畢業都已經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在一線城市,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給這些優秀人才的待遇甚至在30萬+以上。

③ 國家力推人工智能發展。當前,從國家發展層面方面,AI人工智能技術與社會經濟的融合發展大勢所趨,對人工智能的投資力度將不斷提升。AI向傳統經濟的賦能,只有當人工智能內化為產業經濟的核心能力,所做的一切才真正具有價值。

所以,在AI人才缺口、良好的待遇及國家力推等多方面的“保障”下,人工智能專業成為“熱門”。

高校增設AI學院或專業,力推人才培養

據相關媒體報道,截至到今年,不少高校增設了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工程等緊密對應國家戰略的新專業。

2016年3月,AlphaGo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自此人工智能開始成為輿論焦點。

2017年5月份,剛剛組建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就成立了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這也是我國第一所進行人工智能教學和科研的學院。

2017年7月,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提出“到2030年,使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同時,教育部還會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制度。

在國家鼓勵和業界需求的影響下,國內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學院已經形成一股熱潮。據統計,已有近20所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等機構。

此後,中山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相繼成立人工智能學院。

......

AI人工智能自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眾多含有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將會加速面世,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的智能便捷。

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在國家、教育部和高校等多方助力下,我國的人工智能教育將具良好前景。但,人工智能教育如何發展依然是亟待突破並不斷提升的瓶頸。

人工智能專業教育之路該怎麼走?

如前所述,當前國內在人工智能專業教育的投入上已取得良好的成果,但人才培養之路該怎麼走、走向何方還需時間沉澱與不斷摸索。

雖然從國家層面到行業層面,人工智能是時代要求。但國內不少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或開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難免有一窩蜂的草率感覺。

因此高校需要理性審視自身,從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多方面出發,考慮學校的軟硬件條件能否滿足成立人工智能學院、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需求,在課程設置上如何平衡本科教育的通識性和人工智能的專業性,不能盲目追趕時代潮流,拿人才培養開玩笑。

開設人工智能專業所面臨最大的痛點就是師資資源稀缺,人工智能人才水漲船高,優秀的師資人才都被公司挖空了。因此學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首先就是要確保學校能夠請得到優秀的老師資源。

儘管大很多學校堂而皇之地設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和名義上的“人工智能”專業,實際上卻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比起一味的追逐風口,不如在自身的人工智能專業尚未成熟之前,先開一門人工智能的選修的課程,循序漸進,或許才是高校們正確的探索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