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咱叫丶群兒

通俗地說:清華本科學歷和清華的研究生學歷哪個更值錢?


首先,在名校圈中,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所謂本科出身論的說法,也就是XX大學的本科生才算是正宗的XX大學人,才能代表XX大學悠久的歷史和傳統。


我本人在美國上大學,感受到的情況尤為嚴重。

譬如耶魯,布朗這樣的藤校,本科出身某種程度上能夠反映家庭背景等先天出身,因此擁有很強的排他性——耶魯大學有一個很神秘的組織,叫做骷髏會,裡面都是顯赫家族的後代。美國的大學,和中國不一樣,成績是一方面,主要看推薦信。因此能夠本科進入名校的,自然要顯貴很多,而研究生和博士?很多美國精英家庭並不會讀,因為在美國那都是搞學術的人才讀的,頂多讀一個MBA。所以在含金量上,美國的情況是:名校本科>名校MBA>名校學術類博士>名校碩士,碩士為什麼放在最後?因為多半都是短期項目。


而在中國的名校圈,同樣如此。

就拿清華大學來說吧。

我接觸過一位從西部211考到清華的學生,他跟我抱怨清華大學存在的勢利眼——一個本科高年級的學生在私下聊天時,稱這些外校考研進來的研究生拉低了清華的水準,並且在組織很多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排斥他們。


這種情況之所以存在也很正常。

清華大學本科一般有這麼幾條出路:

1.畢業工作。一般是高大上的500強,或者央企之類的。

2.出國深造。歐洲或者美國。

3.找不到好工作,也沒想明白乾什麼,想出國成績又不行——行,那就保研吧。

也就是說,本校保研黨在清華本科生的認知裡尚且屬於鄙視鏈的末端,就更別提外校的考研黨了。


但是,切記,以上說的是北大清華或者國內其他學校的一些現狀,但是在就業市場上,清華研究生的學歷要值錢很多。


這裡我要說的是,還是會有兩種情況:

1.一些挑出身的行業,尤其是金融業:陸家嘴的投行,私募,學的也是華爾街的那一套,非常看本科出身,他們篩選簡歷,這個是硬性標準,本科也就是第一學歷必須清北復交(有時候再帶一個人大),第一學歷普通211,第二學歷清華是毫無用處的。


2.其他大部分行業:清華的研究生含金量雖然略低於清華的本科,但是地位也是很高的。

因為HR們相信:一個非名校的學生能夠通過本科四年的努力,考入清華大學,這說明這個學生是非常上進的,有後勁,很難得。


畢竟,現在頂尖名校的研究生名額原來越緊縮,都越來越多的給了本校,外校考入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綜上所述:如果有研究生考入清華的同學,一個要有思想準備,會遇到一些清華土著的鄙視眼光;二個也不必擔心,好好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只要你不進那些素來挑學歷傳統的企業,大部分企業會很欣賞你的後勁。

堅持優質原創,向你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我是清華本科畢業的,撇開國內目前就業很看第一學歷這類事情,就從我自己經歷中方的兩個側面來談談區別。

(1)清華本科和研究生的組成

清華本科生畢業時的出國率很高,當年我前後幾批頂尖兒的幾個學生都沒有接受推薦研究生,而是申請到獎學金出國了。接受本校推薦讀研究生的以成績中上的學生幹部為多,考上本校碩士甚至碩博連讀當中成績好一些的,也在讀研的過程中或一到畢業就出國了,和我那一屆同學一起讀碩士的學生中有幾個外地學校推薦和考來的,畢業後一個進了北京的單位,一個留校任教,剩下的或回到他們本科的學校任教或回家鄉就業。而我那一屆同專業的本科校友們,三分之一強在美國大學博士畢業,三分之一強在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和新加坡等拿到學位後定居,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在國內。

所以清華才有了這樣的一個順口溜: 牛本科,水碩士,爛博士。

從這個角度看,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的小張,競爭進入的其實已經是“尖兒被拔掉”的清華學生群體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年國內一些學術單位的就業開始看第一學歷,雖然存在偏見,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下策。

(2)眼界的區別

人一生的很多選擇,和處在什麼樣的位置有關,你站得越高,就能看到的越多,做出更好選擇的可能性就越大。

眾所周知,清華不論在師資、教學、設備、氛圍上都處在中國頂尖水平,清華的教育質量好,機會多,師資力量雄厚,本科學生群體的整體素質也好,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處在這樣的環境,受到的自然是最好的薰陶,追隨的是頂尖兒的榜樣,與之競爭的是更強勁的對手,幾年下來,視野的確就不一樣了,這也是清華本科生當中進世界名校讀研究生的人居多的一個因素。而一般學校的學生本科時受的薰陶自然不如,所以目標是進清華,這時其實已經慢半拍了。

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視野,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最後想說的是,這個話題不過是一種“理論上”的比較而已,實際情況很可能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可能會做的選擇也不一樣,最終的結局也不同,事在人為某種程度上也是很有道理的一件事情。就我個人來說,比較贊成“不勉強”的策略,如果你成績勉強進清華但進不入一個好專業,還不如在學校上稍微退而求其次,而進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好專業,從長遠來看,你會更幸福也更成功一些的。


心路獨舞

當然這其實也是我們目前討論得最多的話題,就是第一學歷的問題,不管你承不承認,很多時候,一個好的第一學歷讓你在面對競爭的時候率先脫穎而出!

當然不是說沒有好的第一學歷就註定以後永久失敗了,但是更好的學校往往意味著更好的人脈圈,更好的社會資源,更多的成功機會。接下來我們辯證的看待一下這個問題。

  • 清華北大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


通常我們說,清華北大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往往通過高考進入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是更多的依靠實力進入了清華北大,真正超常發揮的比較少,也就是說本身是成材率比較高的。

然而到了研究生階段,TOP級別高校的學生,往往最優秀的那一批已經出國到了海外深造去了,而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往往則是下面的高校考上來的,或者沒能順利保送研究生到美國、英國類似於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伯克利等等世界級名校的。所以更好的本科生去了國外讀研,那麼留下來的要麼是下面高校考上來的,要麼是沒能成功保送國外的。

  • 企業其實不太願意去雞群裡找鳳凰,天賦決定上限,努力只能決定下限

不管你承不承認,企業是不太願意去雞群裡面找鳳凰的。設想在清華北大的校園找一個優秀的學生可能性更大,還是在一所普通高校找到一個優秀的學生可能性大?這一點相信答案已經很明確了吧。

再就是不管你認不認可,努力決定下限,但是天賦往往決定上限。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不管你怎麼努力你就是跟別人有差距,別人輕描淡寫就能做好的事情,你不管怎麼都做不好,這一點你都不得不認可。舉個例子,假設我天天上網,我天天上課睡覺看小說,但是考試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成績還是不如我!這是現實,沒辦法!

  • 高考區域招生政策差異,應該辯證看待

當然這也要辯證看待,舉個例子。湖北、江蘇等等這些地方的高考難度肯定是要比上海、北京、重慶以及一些西部省、市、區難度要大得多。可能要是真正的全國統一考試,試卷統一批改,並且全國統一招生,那麼我估計清華北大的校園基本都是湖北、江蘇這些省市的學生了吧。

所以應該辯證看待,因為高考招生區域的差別,可能更差的學校也有更好的學生。

  • 即使你不如別人,但請不要放棄努力

最後一點就是不管你表現得多差,你不如別人聰明,你不如別人考試得好等等,但是請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努力。喬布斯也不是學霸,但是他的名氣卻不比比爾蓋茨、拉里佩奇、扎克伯格這樣的名校生名氣差。馬雲高考考了幾次運氣好勉強上了個本科,但是馬老師已經是全球知名,也是中國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

所以題目說的有道理,一個好的第一學歷更多的時候其實意味著你有更好的天賦,然後你還能獲得更好的機會,更好的人脈圈。但是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機會,那麼請不要放棄,相信努力的意義。


EmacserVimer

謝邀,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有價值。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清華是金本科、銀碩士、破銅爛鐵是博士。而且清華的很多本科生都出國留學了或在國外定居了。

所以清華的研究生並沒有和這些最優秀的人競爭或交流。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下面我說一下我的觀點。


1、高考和考研的區別。

高考是極考驗智商的,這是無可爭議的。同時我們發現大學的考試並不難,只要認真學就能考個好成績。高考和考研本身就有很大差別,考研的難度較高考來說是較小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小明至少在學習能力上是強於小張的。

2、並不是所有優秀的人都會選擇考研。

也許事實正好相反,很多優秀的人是不會選擇考研的,他們也許會選擇就業或創業。這也就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區別,本科生面對的是同齡群體中可以說是最有優秀的人,而這些優秀的人是多樣的,和這樣的人待四年,思維和眼界肯定不一樣。

而研究生面對的更多的是來自其他普通的大學的也許還不是最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同質性還比較高。


3、經歷、環境和視野。

大學四年是非常重要的,本科生經歷過很多校園活動,比如社團、各種校園活動。 大學不光培養的是一個人的學術能力,更培養一個人的靈魂。

由於社會對清華本科生的厚愛,使得很多本科生有一種優越的氣質,他們更多地重視自己境界的提高、自己視野的開闊,而對世俗的就業考慮得較少。而研究生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這也就是小明和小張的區別。



學有方法,考有技巧,優學優考策略致力於將學與考的最優結合。更多原創學法類文章,歡迎在公眾號 優學優考策略 中閱讀。如有其他問題,微信找到 “優學優考” 的拼音全拼,和我成為好友,有問必回。


優學優考策略

區別是小明要比小張更容易找到工作,並且可能小明的工資還會比小張高。

早就有一篇文章《我奮鬥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現在的現實是恐怕窮人奮鬥36年也未必能和本來就出身好起點高的人坐在一起悠然平等的喝咖啡了!

中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一般都是為了找一份體面不累賺錢多的工作,從就業層面來說第一學歷是清華要比研究生等第二學歷是清華更有含金量,至少目前中國的人力資源市場是這麼看待的!

雖然即使是清華畢業的學生,他面對如今高昂的房價也是無可奈何的。雖然可能清華的研究生比本科生更難考取,但是那些都沒用,就是這麼很殘酷,小張只能怪自己當初高考的時候為啥沒好好努力了。

高考作為目前中國考生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考試,其在中國人心中的意義和價值根本就不是其他考試能比擬的。高考成為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通向社會中上層和靠腦力獲得成功的唯一一條路。尤其對於窮人的孩子來說,這是他們唯一能得到的,有點公平的競爭機會了!高考是窮人唯一的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是窮人體面的從社會底層向上掙扎的唯一可能性。

中國從計劃經濟進入市場經濟,教育醫療住房這些不該成為商品的東西都成了商品,一切都可以用金錢交易,富人因為手握財富所以高考自然不是他們子女的唯一一條接受教育的路,如果富人有清華北大情結,而他們的子女高考又考不進去,那他還可以給子女辦各種特長生,辦各種外國戶籍,然後去清華拿外國留學生獎學金,讀書門檻低,而且還免費。如果他本身就對中國教育理念喪失了信心,那他可以送他的子女可以出國留學,比如馬雲,比如宗慶後,比如李彥宏等等等等。

其實大學文憑並不是開啟世界的鑰匙,能打開順風順水之門,讀書是為了進修學問,開闊胸襟,因為人生該有的所有煩惱都不會因為你有了大學文憑就消失不存在,他們不多不少的仍會跟隨,只不過擁有學識涵養會讓一個人更加理智冷靜的分析處理這些煩惱罷了。

也許對於中國式教育真的該反思了!


異域少女小漁

在社會上有一句話:清華北大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在排除地域高考的優勢,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會認為高考讀上清華對比起研究生讀清華起點要高。

1、 在清華,讀本科比讀研究生要難

我們翻翻清華的錄取比例,可以很明顯看出,本科報讀清華簡直是萬里挑一,錄取率極低,甚至很多高中都將考上清華北大列入學校榮譽榜,作為升學率的重要參考因素。研究生讀清華,雖然熱門專業相對很難,但是冷門一點的專業還是很容易進的。而本科在清華讀的同學亦很容易就能在清華繼續讀研,不留校讀研的基本出國深造甚至選擇就業去了。因此,在這一點上,清華的本科完勝清華研究生。

2、 經歷、環境和視野,造就了清華本科和研究生的不同

大學四年,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師資、教學、設備、氛圍、社會資源以及機會對清華本科生來說,都是厚愛有加的。大學四年,校內的各種老師授課、名人演講、社團活動、校園活動,甚至校外活動,很多清華大學的本科生都獲得了專業知識的高度提升、視野的重大開闊和境界的高度提升。因此很多清華大學的本科生畢業後都獲得世界優質名校的保送深造。知名企業亦樂意將優質的工作機會對清華開放,最重要的是還有很好的人脈。

至於研究生讀清華,屬於後來者,相對來說,起點就會比本科就讀清華的要差一些。

3、 不如人,但我們還有努力的空間

當然,人生在世,人比人可能會氣死人。但在很多人面眼裡,研究生就讀清華還是比很多普通人起點要高。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努力把握住各種機會,我們還是可以成為自己期待成為的那個人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點擊右上角關注無憂精英頭條號,瞭解更多職場支招!


無憂精英網

在這個依然重名校、重光環的時代,兩者有很大區別。前不久,職場火鍋在招聘中,確實遇到這樣的事情,兩個清華碩士進入招聘委員會的決策視野。

應該說兩個人都表現不錯,決策時發生爭議,最後大多數人更加註重“初始學歷”,錄用了那個清華本碩連讀的畢業生。招聘委員會這麼多成員,都不是傻子,也不是偏頗,大家都有“根正苗紅”的思想傾向,趨利避害,無可厚非。

當然,重視“初始學歷”,並不代表那個“半路清華生”就不如那個“苗正清華生”,無非就是一個選擇罷了,不用那麼敏感。將來這個“半路清華生”可能還會收購我們公司,成為那個“苗正清華生”的老闆呢,誰知道呢?!

國人都知道,高考是相對比較公平的篩選機制,基本上按分取人,其他的附加因素和靈活操作的餘地比較小。考驗和考博,程序沒有高考那麼嚴,操作餘地比較大。所以,一個正規高考的清華本科生,和一個普通院校的本科生,放在一起,孰輕孰重,理性的人自然能判斷。教育系統流行的觀點是有道理的,清華本科大於清華碩士大於清華博士。這個效力是衰減的。因為社會實踐告訴我們,清華本科生,最優秀的那批人都去世界名校去讀研讀博了。明白了嗎?留出的餘地,就給那些國內普通院校的本科生。

解剖社會眼光的不公平性,可以看出,這是典型的“以分取人”,是一種機械化的選擇手段而已。對一個個體的人來說,肯定不公平。對一家招聘企業來說,當然是一把尺子,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作為企業招聘,唯利是圖是有本分。比如,以後這兩個“清華碩士”,可能發展天壤之別。但那是未來的不確定因素。企業招聘時,怎麼會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埋單呢?機會成本,在這裡並不生效。

這不是一個人性哲學,也不是一個勢利眼的問題,成熟的企業管理者和人力資源招聘者都明白“人不可貌相”,更不能“狗眼看人低”,但在職場實踐中,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才是一個正常的操作模式。企業設計這套招聘程序,無非是確保利益最大化、概率最大化。所以,許多知名企業,設定了211/985的招聘門檻,不是瞧不起人,只是提高招聘效率而已,希望大家不要這麼敏感,與其橫加指責,不如好好學習。


職場火鍋

作為讀過本科、研究生並經歷過名企校招的老學長,對此有些體會。

這個問題至少要從兩個角度去比較,一個是同一個學校(清華)的本科和研究生,另外延伸一個角度是清華的研究生和非名校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

“本校研究生不如本校本科生”

綜合而言同一個學校的本科生的能力比研究生強很多,也就是小明>小張。

這不是清華大學的問題,全國都基本如此。

大多數本科就考到名校的學生都是相對很聰明的學生,能力特別強非常出類拔萃的學生。

但是考研的時候某校的優秀學生都會考比自己本校更好的學校,拿清華來說,很多清華大學的學生可能選擇留學讀碩士。而考清華大學碩士的大多數是比清華略差一些的學校的本科生。國內其他大學也類似,考到自己學校的研究生的基本本科都比自己學校差一些。

而且考研進名校的難度較高考來說相對更容易。

而且考研時,只要自己學校有研究生招生名額,自己的學生只要過線,調劑通常會優先考慮,換句話說“名校的學生考研就算失敗,只要過線就相對容易留在本校讀碩士”,再換一句話說“考本校研究生或者調劑到本校研究生,幾乎是保底的選擇”。

這也就是所謂的“本校研究生不如本校本科生”。

因此校招求職時,很多企業會更關注本科學校的好壞,更關注本科是不是211。

沒有嘲笑的資格

[1]很多人說的“碩士生不如本科生”或者“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士”,有合理性,基本反映了事實,但是這個只是針對同一個學校而言,而且並不是說名校的碩士生能力就不行,清華的碩士生的本科大學可能就比很多中末流985的本科生強很多。

[2]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讀清華的研究生的學生,雖然本科可能不如清華的本科學校,能力可能也略差一些,但是大都數也都是211/985的本科生,這部分學生也是相對非常優秀的學生。

那些連211都考不上的學生,在這裡說“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甚至對清華這種名校碩士生都不放在眼裡,這種話顯然不合適,甚至是無知和可笑。

所謂的“三流的”名校的博士也不是誰都可以進去的,也不是誰都可以畢業的。

博士是非常難畢業的,尤其是名校的博士,很多學校要求有好多篇SCI,甚至要求有頂級會議論文,甚至要求有國家級獲獎。

我的看法

我們既要看到“本校研究生不如本校本科生”,又應該看到這種相對性,從絕對性比較很多大學的碩士生依然比很多本科生強很多。

另外我們也要反觀自己,如果連某學校的研究生都考不上的人,甚至連211大學都不是,更沒資格在這裡評頭論足。

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伸出您的小手點個讚唄!也歡迎評論補充和交流,也歡迎關注我,您的鼓勵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明明如月學長

利益相關:我是高考進的清華本科,之後免試推薦清華研究生。

如果從表面上看,這二者的區別不大,只能說小明高考考得好,可能是實力如此、可能是考試難度恰好適合小明、甚至還有一點點運氣;小張則是高考沒考好(或者說沒考太好,畢竟還是有一本的),之後繼續努力,考研進了清華。

而這背後的區別稍微有點大。

首先,大學四年是成長中很重要的四年。對大多數人來說,進入大學之後接觸到了比高中之前多得多的信息,也不再以高考為主要目的,接解到的人也是來自四面八方。這四年間跟什麼樣的人交朋友,塑造什麼樣的三觀,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樣的改變等等。這一切都會對人的一生產很不小的影響。

其次,在清華內部,對於清華本科生和清華研究生是有不同看法的。這些不同看法,並不是說區別對待,而是因為經歷不同。比如說考研進入清華的,不會經歷清華本科生那些一起經歷過的事情,比如軍訓、比如新生一二九合唱、比如馬杯、比如學生節等等。這些共同的經歷讓清華本科生之間更有一些共鳴,有時候更容易聊到一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清華校友見面通常會問對方是幾字班的,而這個稱呼對於本科不是清華的校友來說可能會有點莫名其妙。

再次,本科進入清華之後,想要再講清華研究生是一件不太難的事情。對於外校本科生來說,如果想要免試推薦,可能需要各方面都很突出,是自己學校排名非常靠前才可以。如果想要考研入清華,競爭也不小。而對於本科已經在清華的學生來說,推研就簡單的多了,有些系這個比例甚至可以達到只要是排名前 80% 的學生就可以有免試推薦的資格,這對於本科非清華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最後,這些區別只是從總體上來看的,具體來個人來說,沒有必要太糾結這些。同時也沒有必要過多的跟別人比來比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有的人在 18 歲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有的人則是在 80 歲達到自己的巔峰。

多早達到自己人生巔峰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能達到的高度。


鄒昕

在我們村,先後有兩名進入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一個是通過高考渠道以我們市高考狀元的身份進入清華大學,另一個則是在一所普通一本高校學習四年後,在考研的時候才選擇清華大學。

前者比較低調,後者一見到人就誇誇其談:“我兒子可是清華大學研究生,可不是那些野雞大學的人可以相提並論的!我們村xxx不過是清華大學本科生罷了,怎麼可以和我家的xxx相提並論?!”

通過高考考入清華大學,和考研才進入清華大學有區別嗎?

二者的區別可大了!來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前者是24k純金的話,後者只是普通的金屬鍍金而已。試問:鍍金的和純金的怎麼比?比得了嗎?

用人單位在錄用清華大學的畢業生時,首先必定看第一學歷,第一學歷是清華大學,也就是本科畢業證書蓋的是清華大學的印章,人家花再大代價也要挖過去;而第一學歷如果是普通高校甚至野雞大學,就算第二學歷再牛也不一定受人待見。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每年各地區的高考狀元、榜眼、探花之類的拔尖人才,方能取得清華大學的“門票”,而其他考生只能看著清華園的大門“望門興嘆”。

高考時被清華大學所錄取,和在考研的時候才選擇清華大學,誰享受清華的資源更豐富?不言自明。一方面,二者的智商和學習能力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另一方面前者相當於“親生的”,而後者有點“半路領養”的韻味,誰優誰劣,不言而喻。故此,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的學子出國留學的如過江之鯽,而擔心考研時會出亂子的學子才會選擇本校攻讀碩士學位。

據我所知,清華大學的校友們只把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同學當作校友,而其他學校在考研的時候來清華鍍金的人往往不被承認。

在眾人看來,清華大學的本科生比研究生更有含金量;在用人單位看來,認準第一學歷是清華大學這四個字萬無一失。基於此,在清華大學的校園內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牛本科,水碩士,爛博士……

所以,當村裡那位大叔又在我耳畔吹牛叫囂的時候,我只能露出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但我也不想對他解釋太多,以免他變得消沉失落,畢竟他的二兒子一事無成,而成為清華研究生的大兒子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這輩子唯一的驕傲。

如果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請點贊並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