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機跟動力驅動耙有什麼不同?

農服微視

動力驅動耙和旋耕機都是通過拖拉機齒輪箱帶動旋轉軸上的旋耕齒對土壤進行整理的機械,通常是在土地進行了犁耕後使用;通過對土壤的打碎與拌和以營造出適宜作物萌發生長土壤。總體而言,二者具備很多的相似性也有很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於刀軸形式,一個是橫軸,一個是豎軸。



耕作效果: 旋耕機一般耕深10-12CM ,往往用於土地進行松翻後使用,有的地方為了節省成本,也直接進行旋耕,但效果不理想,尤其是長期直接旋耕,導致土壤板結,影響作物生長。

動力耙的作業深度通常在10-30釐米區間,轉齒耙可以將深翻過的土地進行攪拌,打碎大型土塊,將殘茬與土壤充分混合,可以直接進行耙地作業,有的地方直接用於農田碎石作業。


價格方面:相同幅寬的動力驅動耙一般是旋耕機的3-5倍價格,有的進口的動力驅動耙更貴,是旋耕機的10倍價格,像雷肯、馬斯奇奧的動力驅動耙都挺好的,一臺動力驅動耙的價格能趕上一臺拖拉機的價格了。


拖拉機跑得快

動力驅動耙作為一款耕后土壤的整理機具,正在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重視,對我們來說是即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是因為該機具在新疆、內蒙及西北地區被廣泛使用,在中原區域的部分農場也有大規模應用,部分先進的土地管理者,更是把它作為耕作機械的標配,在歐美等市場,耕後整地機具就是大型的動力驅動耙。

說它陌生,是因為在中原區域,在知名度與普及面上還是遠遠不能與普通旋耕機相比,人們對它的認識還是不足。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動力驅動耙與普通旋耕機的主要區別。

1、動力驅動耙碎土能力強,對於用翻轉犁深翻後形成的硬土塊,普通旋耕機往往需要旋兩遍仍不能形成良好的種床,甚至要旋耕三遍才能勉強播種小麥等作物;此時用動力驅動耙一遍就能形成良好的播種條件,省時省力省錢,這主要得益於動力驅動耙的旋轉方式與旋耕機不一樣。

2、平整土地效果好,動力驅動耙有加強型平土板,特別是針對深翻後形成的墒溝,有出奇的效果,整出的土地平整如鏡,無溝坎;旋耕機作業后土地易形成波浪形,且針對翻轉犁深翻後形成的墒溝無能為力。

3、鎮壓效果好,動力驅動耙帶有很重的鎮壓輥,作業后土壤層形成上實下虛的效果,保水保墒防透風;旋耕機作業後則形成10公分左右的浮土層,播種後不利小麥等作物的出苗,從保墒的角度看也太差,很容易在風的作用下形成乾土層,進一步加劇乾旱。

4、滅茬效果好,深翻的作用之一就是滅茬,即把大量不易腐爛的秸稈深埋進土壤中,動力耙獨特的旋轉結構及刀形把秸稈進一步下壓進土壤中,而旋耕機的旋轉方式正好相反,會把已經埋入土壤的秸稈再翻到土層上面,不利於秸稈的腐爛。

5、增產效果明顯,使用動力驅動耙作業後的出苗率會明顯好於普通旋耕機作業後的出苗率,在增產方面有明顯的作用。

6、可靠耐用,一副動力耙刀片確保作業面積不低於2000畝,是普通旋耕機作業面積的4-5倍,畝均刀片消耗要遠低於普通旋耕機。

7、整機可靠性高,支持連續高強度的長時間作業,整體收益高。

動力驅動耙是目前最好的整地作業機具,作業後可達到“平、齊、松、碎、淨、墒”等農藝要求,為種子出苗提供了完美的土壤條件。動力驅動耙代替普通旋耕機是大勢所趨。

更多農機產品信息,農機補貼政策資訊信息,盡在頭條號:農機人說事


農機人說事

動力耙與旋耕機作為整地機具,在歐洲應用較為廣泛,但在我國,旋耕機已經達到氾濫的程度,從使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誤區,因為我國在耕地和整地在區分方面十分混亂。


下面是旋耕機和動力耙的外觀圖:

北墾農機認為主要區別在於:


1、動力耙耕深更大,一般可達18-20釐米,而歐洲旋耕機的標定耕深一般為12-15釐米;


2、由於旋耕機的旋轉方向,彎刀部分對土地有個拍打作用,更容易形成犁底層,對於土壤通透性有很大影響,導致莊稼減產、抗倒伏能力差;


3、土壤中含石頭的情況下,動力耙會將石頭撥出,由於石頭底下是土壤,旋耕刀很容易折斷;


4、但由於動力耙結構複雜,製造成本高,是目前沒有推廣開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有農機方面的問題可關注北墾農機頭條號、北墾農機網或北墾農機微信公眾號進行溝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