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吃不上飯,越要注意補充「營養」

越吃不上飯,越要注意補充“營養”

我是杜杜

作者/杜杜 主講人/杜杜 圖片/晨曦攝影

和你一起終身養生,我是杜杜。

先講一個段子:說有一個營養學家,路過一間破舊的出租房,看見門口有一個蓬頭垢面的小夥子蹲著吃泡麵。於是營養學家走上去說:“年輕人,你為什麼要吃泡麵呢?泡麵不但不健康還沒什麼營養。”那個小夥子一聽不樂意了說:“你誰啊,你管得著嗎?我都混到吃泡麵了,我還在乎它有沒有營養?”

這個段子,在網上廣為流傳。很多人津津樂道,動不動就喜歡拿這個段子,去懟杜杜這樣的天天講營養學的人。毫無疑問,大家都很認同這個段子蘊含的道理:我都窮成這個樣子了,我還有什麼資格去補充營養!

今天,杜杜就用一整期的內容,跟至今還覺得“窮人是沒有資格補充營養”的人犟犟嘴。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事實根本就不是這樣。我的觀點是:越是窮人,越是那些吃不上飯的人,就越應該注意補充“營養”。

看到這,我估計有人該“罵街”了。杜杜,窮人連飯都吃不上了到底該怎麼補充營養?你是不是為了標新立異、博眼球故意這麼說的?你自己不覺得你的觀點有邏輯上的矛盾嗎?瞭解杜杜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嚴謹、認真的人。沒有事實的根據,絕不敢胡說八道。好,你先冷靜一下、消消氣,聽一聽我這個觀點的根據是什麼?

首先,我要提醒大夥注意四個字“吃不上飯”,而不是“吃不了飯”。“吃不上飯”是說:我很窮,經常會吃了上一頓,下一頓就沒有著落了。而“吃不了飯”是說:一個人已經無法進食了,就快要斷氣了。請注意,這有本質上的區別,真正沒有資格補充營養的人,那是死人。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

越吃不上飯,越要注意補充“營養”

我是杜杜

2008年,我曾在上海某餐飲店工作,有一位很壯實的男同事跟我關係很好。他曾跟我說,他的老家是四川非常窮的一個地方。住在山腳下,兩間茅草屋,用籬笆圈起來了一片地方當院子,家裡沒有一種像樣的傢俱。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要每天走十幾裡的山路,去山上砍柴揹回來燒。

通過跟他多次交流,我才知道他的童年生活有多麼的貧苦。每天吃最多的就是玉米、紅苕(紅薯)、土豆這些自己家種的食物,經常還要出去挖野菜吃,當然隔三差五能吃一頓雞蛋或者是魚。雞蛋,是他自己家散養的幾隻老母雞下的。魚,是他抽時間去老家附近的河裡抓的。就是如此樸素的飲食,還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據他自己的描述,早餐和午餐一般都能吃得上,因為每天都要走十幾裡的山路去砍柴。但是晚餐經常沒得吃,或者只能吃一個土豆、半個紅薯之類的。

按照我們正常的邏輯,這種“吃不上飯”的山區孩子應該都是那種皮膚暗黃、營養不良的模樣。可是他卻完全相反,黝黑的皮膚,一身發達的肌肉。而且從小身體素質極好,幾年都不會感冒一次。為什麼會這樣呢?用現代營養學來解釋一下,你或許就明白了。

像玉米、紅薯、土豆這些看似如此樸素的食物,其實比精製的米、面營養更豐富。它們不但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等這些人體必備的營養物質,還含有各種維生素、膳食纖維素和常量(微)元素。比如:它們都含有不同含量的鈣、磷、鐵等常(微)量元素。最重要的是,它們放涼了吃還含有抗性澱粉,就是不可消化澱粉,吃多了也不容易發胖,還有助於調理腸道菌群,腸道菌群生態也是會影響到免疫力的。

你看,他很窮還常常“吃不上飯”,甚至他對營養學一無所知。但是,在他特殊的生存環境的逼迫之下,反而“因禍得福”收穫了營養,還被每天砍柴的苦力活鍛煉出了一身肌肉。看到這,你還認為窮人就沒有資格補充營養嗎?所謂的“吃不上飯”,就能成為我們放棄健康的理由嗎?

越吃不上飯,越要注意補充“營養”

我是杜杜

再舉一個例子,我偉大的父親杜醫生。他小的時候,經歷過中國最貧窮的年代,甚至鬧過大饑荒。那個時候“吃不上飯”是一種生活常態,幾乎所有人都食不果腹,還要去生產隊幹很重地活“掙工分”。據我老爸自己回憶說,小時候天天吃“山乾子”(紅薯幹)、“窩窩頭”(玉米、黃豆粉饅頭)、各種野菜。有時候,我爺爺出診回來,病人家屬會送幾個白饅頭拿回家。我老爸常常只吃一半另一半藏起來下頓吃,而且會在嘴裡一直咀嚼不捨得咽。

一個如此貧苦和灰暗年代,幾乎所有的人都“吃不上飯”。他們每天僅有的一點口糧也十分粗糙,但是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想盡一切辦法去填飽肚子、補充營養。讓自己的身體不要垮掉,他們深深的懂得,只有活著才有可能盼來希望和光明。老爸說,有時候實在餓的不行了,就會出去曬曬太陽,因為光亮能讓人的內心好受一些。

當然,今天的營養學告訴我們,即使是餓著肚子,出去曬曬太陽也是可以補充營養的。因為人體皮下儲存有從膽固醇生成的7-脫氫膽固醇,受紫外線的照射後,可轉變為維生素D3。

你看,即使你真的吃不上飯的時候,你也有資格去補充營養。

越吃不上飯,越要注意補充“營養”

我是杜杜

說到這,我不知道有沒有說服你來接受我的觀點,這個已經不重要了。我只想跟你分享一個道理,人在最落魄和貧苦的時候也不應該放棄2件事:1、養生,把好食物和好觀念當成“營養”,來維持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2、學習,把好知識和好思想當成“營養”,來充實自己的大腦和提升認知。

養生很難嗎?其實並不是,有時候只需要你把原本用來買泡麵、火腿腸、滷蛋的錢,用來買紅薯、土豆、胡蘿蔔就行了。學習很難嗎?其實也不是,有時候只需要你把原本用來打遊戲、刷朋友圈、各種群聊的時間,用來讀書、查資料、看各種知識分享就可以了。

或許,對於有些人來說這真的很難。但是,我們必須要迎難而上。去嘗試、去改變、去邂逅更好的自我,才有資格把健康和知識當成“力量”,向坎坷多變的命運發起絕地反擊。

下週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