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鋼琴樂壇最大的騙局

世界鋼琴樂壇最大的騙局

鋼琴演奏家喬伊斯·哈圖(Joyce Hatto)死後的故事堪比懸疑小說。

哈圖出生於1928年,是一個鋼琴家和教師,前半生才華平平,幾乎沒有大唱片公司出版她的作品。直到1976年,她因為診斷出癌症而停止了公共演出,跟她的丈夫–一位錄音師,一起移居到劍橋附近的一個小鎮。誰也想不到,從此以後,她在藝術上開始總爆發。

她的丈夫成立了一家小唱片公司William Barrington-Coupe,隨後推出了她灌製的唱片。從1989年開始,她一發不可收,彈奏了幾乎所有大師的作品,包括拉赫瑪尼諾夫等人寫的高難變態曲子。在她出版的120多張CD中,她彈奏的速度驚人,每個音符都準確無誤。更令人驚歎的是,她演奏風格變化多端,不同的作曲家在她的手下,能夠表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閱評人們驚呆了,稱她為“大器晚成的罕見天才”、“還能喘氣的最偉大的鋼琴師”。

2006年,當癌症即將奪去她的生命,她坐在輪椅上演奏了貝多芬的第26號奏鳴曲。隨後,她帶著巨大的聲譽離開了人士,人們緬懷她的天才、她的經歷和她的個性。死者死矣,餘音嫋嫋,音容宛在。

2007年2月份,一個名叫Brian Ventura的倫敦金融分析師,買了一張喬伊斯·哈圖演奏的李斯特的唱片。當他把CD放進電腦,蘋果的iTunes軟件立即識別出,這首曲子的演奏者不是喬伊斯·哈圖本人,而是一位叫László Simon的匈牙利演奏家。iTunes使用了一家叫Gracenote公司開發的音樂數據庫,可以識別CD的音軌特徵。在對照了Simon的CD之後,金融分析師把這個重大發現告訴了《今日經典》雜誌的樂評人Jed Distler,此君曾經多次在雜誌上盛讚喬伊斯·哈圖的演奏。

黑幕一角從此揭開。經過許多樂評人和樂迷的共同挖掘,一個音樂史上最大的醜聞暴露在陽光之下。

原來,喬伊斯·哈圖的大多數曲目錄音都是剽竊的別人,這些被扒竊的對象中,除個別大師,更多的是那些剛剛嶄露頭角的鋼琴師,其中包括臺灣的陳必先(Pi-Hsien Chen)。人們進而發現,喬伊斯·哈圖聲稱的為她唱片伴奏的是國家愛樂交響樂團,指揮家是一位叫René Köhler的波蘭移民。而人們從CD中辯認出那其實是維也納愛樂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的作品,René Köhler更是一個子虛烏有的人物。

在專門揭發喬伊斯·哈圖唱片醜聞的網站上,列出了經過辯認的剽竊唱片,這是一份觸目驚心的長長的清單。

喬伊斯·哈圖的醜聞說明,騙子在高雅的古典音樂界也有。一個老太太為什麼能忽悠全世界的樂迷,樂評人們難辭其咎。喬伊斯·哈圖剽竊的那些人,有很多都是年輕的音樂新秀,但是他們得不到樂評人的重視,這些人更樂意把讚美送給一個名人。

技術是個雙刃劍,一方面成就了騙子,一方面也揭露了騙子。喬伊斯·哈圖的很多唱片,都是利用錄音技術,對原作進行重新縮混和技術處理,欺騙性很強。但是,百密一疏,沒想到也是Gracenote的音樂數據庫讓她原形畢露。

喬伊斯·哈圖被揭露後,他的丈夫最後終於承認自己作假的事實,但是又強調,他做這一切喬伊斯·哈圖是不知情的(想想就知道這是扯謊,自己彈過沒彈過哪支曲子、彈到什麼程度難道還不知情嗎?)。另外由於沒有音樂家提起訴訟,其丈夫依然逍遙法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