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畫造僞手段全揭祕

首先介紹造偽產業鏈,造偽產業鏈他們通常是通過一些,從材料、筆墨、印章、做舊、印泥、裝裱上對畫作進行造偽。而其中材料和筆墨上鑑定,是比較直觀的鑑定方法,以下就是乾隆的《御筆雙塔峰圖》和李公麟的《丹麥霞訪龐居士圖》作為例子,乾隆的作品《御筆雙塔峰圖》,此作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曾經在2004年和2007年拍出來一模一樣的作品,這個到底是真還是假呢?

古代書畫造偽手段全揭秘

我們先看2007年拍出來的這件《御筆雙塔峰圖》,由於《石渠寶笈》記載的是宋代藏經紙,藏經紙實際上就是宋人抄經的時候為了使經卷經冊保持乾淨,不被墨汲出來,墊在底下吸墨的襯紙,這個不丟掉的,因為過去對這種經書是非常尊重的,非常高貴,於是這個紙就作為後人裝裱書畫的引首所用,或者詩堂所用,我們的乾隆皇帝是最喜歡用藏經氏來寫字畫畫,他畫《御筆雙塔峰圖》《石渠寶笈》明確記載是宋代藏經紙,可是這裡出現一個問題,宋代藏紙上出現了一個印章仿金粟山藏經紙,金粟山藏經紙是宋代的沒有錯,但是多這個印章仿金粟山藏經紙,那這個是紙是什麼時候呢?就是明代以後出現的,這有一種印章很清晰的寫著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經紙,經過分析發現它是仿金粟山藏經紙,那這個紙的年份必定不是宋,一定是明代以後,更多收藏知識課程在收藏私享會。

古代書畫造偽手段全揭秘

文徵明經常用金粟山藏經紙來寫繪畫,這個紙就決定了拍品必定不是《石渠寶笈》記載的那一件宋代藏經紙,另外從材料上分析,兩幅圖的印章是不協調的,左邊那個印章是很自然的,完全是篆刻大師用刀,一刀一刀的篆刻出來的,那右邊那個非常是用電腦,用機器磨出來的。

古代書畫造偽手段全揭秘

還有就是印泥方面,左邊的印泥是用八寶印泥,右邊那一件鮮紅如血,所以從印泥上看出一些破綻,另外就是墨色,乾隆皇帝用的墨是龍香御墨,以制墨煙炱為主,與“龍香劑”諸藥品相互混合由動物膠配製粘合而成,有獨特香氣的高級藥用墨品,這個墨能深入吃透到紙張絹地上,如果我們能夠從背後,從它的裱背來看,它都墨都能夠滲到上邊,我們稱之為滲背。現在造偽的人都基本上是有本造偽,就是一定要有個範本才能去造偽,如果沒有範本來造,就很容易出破綻,所以叫有本造偽。通過電腦投影等(臨摹)。

古代書畫造偽手段全揭秘

李公麟的《丹麥霞訪龐居士圖》這個的原件是在遼寧省博物館,突然在北京的一家拍賣公司出現了跟它一模一樣的作品,大家仔細看樹的地方,它的輪廓線很清晰,沒有復筆,就是沒有重複的筆觸,然後人物神態比較好,宋人畫樹都是從土中長出來的,畫的毛髮都是絲絲入肉,這是宋人的特點。《丹麥霞訪龐居士圖》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由於末代皇帝溥儀在北京故宮被鹿鍾麟超出來之後,帶到東北這批貨,我們稱之為東北貨,怎麼識辨呢,更多視頻課程在收藏私享會,說了叫宣統御覽之寶,這識別這方印。

古代書畫造偽手段全揭秘

楊仁愷先生的《國寶沉浮錄》非常清楚地記載李公麟的《丹麥霞訪龐居士圖》南宋畫為天津 林喜亭所藏,收藏者很清楚,但是收藏者最後它有償贈給了遼寧省博物館,市場上怎麼會出現了似乎一模一樣的作品,徐邦達先生在他的《重訂清故宮書畫收藏錄》裡也明確記載李公麟的《丹麥霞訪龐居士圖》石初,也就是《石渠寶笈初編》御 御書記,林氏天津 宋畫 非李作,他也認為是宋畫,但是非李公麟作品,可見這件作品不是隻是經過楊仁愷記載,又經過徐邦達先生記錄,它的流傳是非常可靠的。下篇收藏私享會將介紹李公麟作品真偽鑑定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