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20年無冠,南美足球輸在哪裡

史無前例20年無冠,南美足球輸在哪裡

60年前,巴西隊在瑞典把東道主斬於馬下,首奪世界盃,開啟了四屆三冠的偉業,成就了“足球王國”的美名。一甲子過去,世界足壇早已經天翻地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南美式微,“新王登基”已成大概率事件。

南美雙雄一夜之間橫遭屠戮,世界盃秒變歐洲盃,歐洲人提前六場比賽預定大力神杯,的確令人唏噓。除了1934、1938年的意大利以外,歐洲球隊從未連續兩屆世界盃奪冠,而本世紀開始後,巴西2002奪冠之後,歐洲球隊包括本屆已四奪世界盃。

究其原因,還在於實力說話。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是,歐洲球隊已經在實力上、打法上完全佔據上風。

首先是聯賽的基礎性作用。歐洲五大聯賽,已經成為高水平國家隊的練兵場。國家隊核心球員如果不是出自歐洲五大聯賽,那是不可想象的。本屆世界盃上,摩洛哥是法國二隊,瑞士是德國二隊,比利時是英超二隊,法國則有好多名球員出自馬競青訓體系以及阿賈克斯青訓體系。就連亞洲的日韓,核心球員也都在歐洲五大聯賽效力。南美球隊更是如此,歐洲聯賽效力球員佔比均在6成以上,還有很多生於歐洲的“歐二代”。“先有數量,再有質量”,數量不能保證,如何保證質量?對五大聯賽國家來說,其他國家的球員畢竟趕不上本國球員多吧!

其次是打法的精雕細刻。聖誕樹陣型、4231等等以前感覺很古怪的打法都源自歐洲。在昨晚比利時對巴西的比賽中,一直打3後衛的比利時突然變陣4後衛,並取得成功。充分說明歐洲球隊在戰術打法上的多樣性。反觀烏拉圭隊,主教練塔巴雷斯雖然身經百戰,但只能靠一套陣容打天下,焉能不敗?

再就是球隊的風格和球員的價值取向。

南美球隊球風比較浪漫唯美,比較感性,這也是南美球隊擁有大量球迷的原因之一。這在八十年代十分走紅,以馬拉多納為代表的南美球星揮灑自如,球隊風格像一陣風暴,所到之處無不披靡。但進入新世紀以後,大數據對體育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只是“跟著感覺走”已經不行了。巴西阿根廷等強隊也在改變自己,但份屬天性,又豈是一時半會兒之功?

史無前例20年無冠,南美足球輸在哪裡

球員們的價值取向更有問題。球星大多效力於五大聯賽,金錢是他們內心深處最大的動力。很多球星即便參加世界盃,也是為了提高自己身價而來,至於國家榮譽,並不在他們心目中的第一位次。這表現在場上,一是態度不積極,二是怕受傷。許多南美球星自小生長在歐洲,更加加劇了這一點。C羅和梅西之間就能很清晰地看清這種差別。內馬爾則把“怕受傷”演繹成了段子,堪稱淋漓盡致。

想到這些因素,就明白了南美足球衰落的根本原因,也就理解了南美球隊一夜之間告別世界盃並非冷門,也就接受了世界盃變歐洲盃的現實,也就更加清楚了中國足球強大的必由之路是——去歐洲!

(估計最後一句會被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