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過後,下一場會好?

沒有高洪波就沒有12強賽,這話,真的很傷人。

說這話的人不是失望,是幾乎絕望,已不相信高洪波以外中國隊還有出路。今天看到一位朋友的話,認清現實是絕對必要的,但是認清現實絕不等於認命,相反是為了搏命。3月在武漢和西安,那時候的中國隊是認清現實不認命,對手已出線,格局依然亂,已置死地,何不搏命求生?天助自助者,我們有了這12強賽的機會。

可匆匆半年,又要開始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這絕望,卻是從希望中自作自受的。長安夜雨中,一支迷失的球隊遊走在世人面前。高家軍從6月恢復集訓開始,就頑固演練著各位國腳在聯賽中很少嘗試的532體系,在每期人選巨大的爭議聲中封閉頑固地推進著主帥的計劃。中國隊在自身實力不強的情況下選擇穩守,號稱務實,然而足球從來是整體,攻防相輔,顧此失彼。3場實戰展現出的全面被動,絕非“穩守”可結論,“務實”可搪塞。在首爾,完全讓出比賽控制權的情況下扳回兩個實屬驚喜,在瀋陽,60分鐘後對手體能明顯滑坡卻死守到底,是怯懦,在西安,單純堆積進攻球員,三線脫節,前後失衡,戰術變化能力有限,是迷茫。

這屆國家隊,愈發看不出清晰的戰術思路和選人標準,卻流露出我可以不贏,但不能輸的窩囊氣。透著認命的氣息走上戰場,還指望過程好到哪兒去,生死由命,勝負在敵,僅此而已。那些的不離不棄的球迷,不是缺少失敗教育,是太缺有希望的經歷。

對於闊別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最後階段15年的中國隊來說,這是一次檢驗社會足球資源調度能力的機會,因此戰線拖的越長,對於12強賽國家隊備戰的全方位資源配置,演練越徹底。越能充分釋放12強賽機遇帶來的市場紅利,對於未來世界盃預選賽備戰,積累更多紮實的經驗和資源。即便衝擊不成,經歷一個完整的世界盃備戰週期,下一次心中會更有數,咱不能總不在遊戲圈裡。

最新情況,換帥仍不是足協選項,後面的比賽且行且珍惜,心說彆著急。中國隊5天后遠征西域,年底昆明交手卡塔爾。明年開春惡戰連連,主場抗韓之後,將前往德黑蘭魔鬼主場面對伊朗,最後3場分別客戰敘利亞和卡塔爾,主場鬥烏茲。2主1客眼下僅拿1分,狀態堪憂,技戰術乏力,剩餘4客3主賽程要搶分延續懸念,咱們果真不缺想象空間。

作客烏茲前,人員已無再調時機,戰術能否洗心革面,怕也難樂觀。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無從響起,站在10月7日這個中國足球曾經的出線日向前看,向後看,都是現實。站在原地,是認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