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收復台灣之戰中立下不世之大功卻爲何讓康熙又愛又恨?

姚啟聖在收復臺灣中立下曠世奇功,但康熙卻對他恨之入骨,恨得想殺他一千次一萬次,那到底姚啟聖究竟做了什麼才讓康熙又愛又恨。

他在收復臺灣之戰中立下不世之大功卻為何讓康熙又愛又恨?

少年的姚啟聖喜歡行俠仗義、見義勇為,在順治初年,因受到土豪欺凌,他進入清兵並當了官,待除掉土豪後他又棄官回家。

康熙二年姚啟聖通過自己努力參加科舉,結果考中後被分到廣東香山任縣令。在擔任縣令期間他違背朝廷的禁海令私自開放海禁,被人彈劾後丟了官職。

他在收復臺灣之戰中立下不世之大功卻為何讓康熙又愛又恨?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響應吳三桂在福建造反,康熙命令康親王討伐,姚啟聖自費招募數百名兵丁前往康親王軍中效力。他奮勇殺敵,第二年因為戰功,姚啟聖被康親王舉薦破格提拔為溫處道僉事。後來耿精忠投降,朝廷論功行賞,委派姚啟聖任福建布政使。在任職福建布政使期間,鄭成功的兒子鄭經佔領了泉州、漳州一帶,百姓不得安寧,同時吳三桂的大將韓大任準備投靠鄭經,姚啟聖冒險獨自一人進入韓大任軍營勸降了韓大任。康熙十六年,姚啟聖打敗了鄭經,完全佔領了漳州、泉州。鄭經戰敗逃到廈門。

康熙謀劃收復臺灣,任命姚啟聖為福建總督,為收復臺灣做準備。姚啟聖利用鄭經對施琅的不信任,成功勸降水戰名將施琅,並舉薦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訓練福建水師為進攻臺灣做準備。同時將沿海居民遷徙到內陸,實施海禁切斷對臺灣的供給。最後施琅帶領福建水師進攻澎湖、臺灣本島,最終取得了勝利,順利收復了臺灣,立下了不世之功。

他在收復臺灣之戰中立下不世之大功卻為何讓康熙又愛又恨?

但是康熙卻並不喜歡姚啟聖,因為姚啟聖雖然歸順清朝但並沒有打心底臣服,只是“從道不從君”的順勢而為,而且姚啟聖巧舌如簧、冷嘲熱諷、憤世嫉俗,他藐視朝廷官員,譏諷皇親國戚,輕蔑滿族皇權都令康熙不喜。同時姚啟聖不顧康熙滿族人的身份屢次提及滿清陋習也都令康熙厭惡。康熙說他是死守漢族的王道,看不起駿馬彎刀的滿清。但姚啟聖確實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官員,他在收復臺灣戰爭中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成為收復臺灣中決定性的人物。

他在收復臺灣之戰中立下不世之大功卻為何讓康熙又愛又恨?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攻克臺灣,姚啟聖還兵福州,不久因背疽病逝。第二年,朝廷追究姚啟聖修造船舶、軍械虧空四萬七千兩銀子,應追繳。康熙感念其生前勞苦功高,免於追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