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韓江水 千年治江人

從韓愈治水興農到今天的河長制,對韓江治理的代代接力,為潮汕百姓帶來更多幸福感

“為了紀念韓愈治水興農,這條江有了自己的姓氏。她見證了中國革命歷史上著名的三河壩戰役,她哺育了客家、潮汕兩大族群。幾千年來,她活力無限、奔騰不息,為改革開放前沿的這方熱土送來綿綿福祉。她就是粵東人民的母親河——韓江。”在2017年水利部宣教中心和《中國水利報》共同舉辦的首屆“尋找最美家鄉河”大型主題活動中,廣東韓江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人文和傳奇的革命故事、良好的生態環境、美麗的江河景色高票當選“最美家鄉河”。

“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

在粵地,有四條最為重要的河流,分別是東江、西江、北江和韓江。韓江作為唯一一條未因方位卻以姓氏命名的河流,是緣於1200年前與一個人的偶遇,讓這條曾經的“惡溪”從此有了溫潤的“人氣”,並形成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承發展至今。

從古至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韓江的名字也在不斷變化,被叫過員江、鱷溪、鳳水等。公元819年,韓愈因“諫迎佛骨”,被唐憲宗貶為潮州刺史,那時的韓江因河道內有很多鱷魚傷害人畜,被稱為鱷溪,也被當地人叫作“惡溪”。為驅鱷害,韓愈在江畔搭臺,舉行祭鱷儀式,宣讀《鱷魚文》,命令鱷魚限期離開、迴歸大海。從此鱷溪逐漸恢復平靜,成為潮州城對外的重要交通樞紐。

韓愈治潮八個月,除了驅鱷,還治水興農、贖放奴婢、延師興學等,讓中原地區發達的農業文明在此生根發芽。此後的千百年,潮州百姓為感激和紀念韓愈在潮州的功績,將鱷溪改稱韓江,筆架山改稱韓山;在韓江邊築起韓堤、祭鱷臺,韓山上建起韓文公祠、韓山師院……草木如有知,能不憶韓郎?正如有詩曰:“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

韓愈也不會想到,因為他“捐俸興學”的做法,使得潮州在他離任之後,人心向學,蔚然成風。兩宋時期,韓江流域文化不斷髮展,人才輩出,宋朝有詩讚“海濱鄒魯是潮陽”。潮州歷代有172名進士,潮州城建有“牌坊街”用以紀念。潮汕籍名人有國學大師饒宗頤,他與錢鍾書、季羨林齊名,被稱為“北錢南饒”“北季南饒”。作家秦牧、數學家丘成桐、企業家李嘉誠等都是從韓江之濱走出去的優秀人物。韓江上游的梅州出了30名院士,228名大學校長,有“大學校長之城”的美譽。梅州籍名人有詩人黃遵憲、教育家丘逢甲、開國元帥葉劍英等。

代代接力:從一人治江到萬人護江

一片江山因韓愈而易姓,其中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韓愈用不到八個月的時間,讓曾經的“惡溪”成為韓江。韓愈及後世眾人對韓江的治理,使兩岸百姓免受了洪災水患之苦,而因治水灌溉農田,發展桑織,更是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質量。

韓江全長只有470公里,與不知跨越多少省市的長江、黃河、淮河等大江大流相比,確實有點小巫見大巫,然而韓江的殺手鐧不是長度,而是質量。韓江的流域面積雖然只有黃河的1/24,但年均徑流量卻有270億立方米,約為黃河的1/2。

此外,由於潮汕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東多為山地,有汛時洪水不但無處可分,且沒有緩衝,兜頭而下。因此當地民間歷來就有:“韓江每四年發一次大水,每八年來一次大洪水”的說法。

從唐宋時期,在韓江修築堤圍以防範洪水便成為潮汕人民求生存謀發展的大計。韓愈倡導和實施治理韓江、興水利民,既使兩岸百姓免受洪災之苦,還因治水灌溉了農田、發展了農桑。北宋哲宗年間,澄海鹽官李前率民開鑿南溪運河十五里,歷時14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連通韓江下游東溪和北溪。這條粵東地區最早最長的人工河,實現了東隴濱海鹽場到潮州城最短的漕運航程,在農田灌溉、調節水源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併為宋代潮州社會迅速發展,特別是鹽業和陶瓷業經韓江輸送到梅、汀、贛數州,青白瓷銷往海外提供了便利條件。明朝中葉,韓江基本形成的堤繫有南堤、北堤、意東堤、歸湖堤、磷溪堤、官塘堤等,地方官府增築河堤、開通引水涵洞,疏通韓江水道,成為永續。明朝林熙春《與執政議浚涵溝書》寫道:“有堤即有涵……龍湖而上涵水轉西,龍湖而下涵水轉南……蔭田何啻萬頃。”清朝潮州總兵方耀熱心治水,曾主持開鑿的蓬洞河連接起了韓江東溪和西溪,在一定意義上調節兩溪水位,又利於農田灌溉。方耀還開創性地使用了外國機械,疏浚梅溪河,水道暢通,對汕頭的水上交通及鹽業的發展軍帶來積極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經社會的發展,讓韓江流域在整個廣東省的作用凸顯,尤其是對粵東地區而言。因為韓江是粵東人民生存之本,肩負著汕頭、梅州、潮州、揭陽近千萬人民的生產生活用水重任,而韓江流域內企業創造的生產總值約2500億元。“新形勢下,韓江作為粵東地區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將在粵東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韓江流域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韓江流域面積1.79萬平方公里,幹流全長470公里,上游大部分流域面積在福建、江西兩省境內,中下游流經廣東省內四個地市,難免出現協調治理不同步的情況。

因此,為統籌流域與行政區域,協調解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及河湖管理保護重點難點問題。今年4月,韓江流域首次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聯席會議在汕頭召開,廣東省水利廳、住建廳相關領導,韓江流域汕頭、梅州、河源、潮州四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以及省韓江流域管理局負責人齊聚一堂,不僅剖析韓江流域水環境現狀,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還簽訂了《共建“最美家鄉河”韓江合作框架協議》。

韓江流域管理局與流域四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建立韓江流域全面推行河長制協作機制,合力將全面推行河長制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協調解決重點河段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改善、水汙染防治、垃圾漂浮物清理等相關問題,打擊震懾涉水違法行為,鞏固和進一步提高韓江流域水環境管理和保護成效,切實維護韓江流域河湖健康生命,實現韓江流域河湖功能永續利用。

目前,韓江流域推進河長制工作已初見成效。2017年12月,韓江流域各地市順利通過廣東省河長制督查驗收。根據韓江流域管理局提供的流域水質監測情況,2015年~2017年,韓江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水的斷面佔總斷面數的比例逐年提高,2017年達到92.5%。從監測結果看,韓江流域水質總體保持良好,幹流水質基本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Ⅱ~Ⅲ類標準。

據記者瞭解,當前韓江流域各市嚴格按照中央“四個到位”要求,已經提前實現全面建立河長制的階段目標。流域各市積極探索實踐,形成了一些好經驗、好做法,比如汕頭市通過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百河千溝萬渠大整治”等專項行動,對轄區內河流、溝渠進行全面綜合治理;梅州市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和管護,將中小河流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改善河流生態和人居環境;潮州市通過實施“水岸同治”“治六亂”等專項行動,對全市水體兩岸亂搭亂建亂佔等行為進行清理。

一江韓水,奔騰千年,它見證了無數人對韓江治理的代代接力。古時,韓愈以一人之力驅鱷治水,改善了百姓生活質量;今天,由官方河長、“民間河長”,以及幾萬名巡河員,組成的銅牆鐵壁,給韓江兩岸的百姓帶來更多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而韓江也將會成為助推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騰飛的重要資源和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