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奶奶給我做的一周早餐,每天不重樣,正宗的河南人才明白!


離開老家河南,出門打工已經快二十年了,每年無論何時回家,差不多都會待上一週左右,奶奶和媽媽總會不重樣地為我做早餐,謹以此文,獻給愛我們的老人以及喜愛美食的朋友。 第一天,水煎包,小時候經常在大街上看別人做水煎包,嘴裡直流口水,於是奶奶和媽媽也開始學做,一開始做的一般,後面竟然和街上賣的一樣,我最愛吃的是金黃色的水煎包的底部,又香又脆。

第二天:烙饃,看著是很簡單的一種食物,僅有面和油放在一起做成,但到外面這麼多年,很少看到有飯店賣,記得有次回老家,在鄭州住了一晚,專門點了個烙饃吃,竟然感覺和奶奶做的味道差的很遠。

第三天:燴麵,如今,燴麵成了河南特色美食的代名詞之一,也是我國八大代表性麵食之一,河南大街小巷,尤其是省會鄭州,到處都開遍了燴麵館,聲稱自己最正宗,不過都沒有奶奶做的有味道,我一口氣可以吃上兩碗。

第四天:胡辣湯,最初產於逍遙鎮,但現在整個河南都喜歡喝胡辣湯,胡辣湯也成了河南美食的代表之一,走到大街上,每個買早餐的小攤兒,會做生意的,基本上都會有胡辣湯這道早餐,回到老家,當然也不忘了讓奶奶或媽媽給我做一碗小時候的味道。

第五天:菜饃,雖然這幾天的老家小吃我都很愛吃,但菜饃可是我的最愛,菜饃就是用兩邊的面夾著中間的菜做成的,然後把整個菜饃切成四份,然後一張一張拿起來,捲起來蘸醬吃,別提多美味了。媽媽做菜饃比奶奶更好吃一些,她總是按季節取材,夏天的菜是紅薯葉子,冬天的菜是菠菜葉子和胡蘿蔔絲。


第六天:紅薯湯,做法很簡單,把紅薯切好等水燒開的時候扔進鍋裡煮,同時扔些玉米仁、小米或大米進去,讓這個湯顯得不那麼單調,我最愛的是放小米進去,那叫一個香甜,同時醃上一個洋蔥,那感覺簡直好極了。

第七天:蒸麵,這一天要離開家,返回打工的城市,所以起來晚了點,快到了中午,於是奶奶做了兩餐合一的飯,就是這個蒸麵,也就是把面裡放些豆角、胡蘿蔔之類的菜放在籠裡蒸,離開家後我自己也試著做過,可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奶奶做的味道。

這道菜,叫銀條,只有河南,且也只有老家偃師才產這道菜,吃起來清脆爽口,放上糖、醋醃製而成,一般都是冬天回老家吃的最多又好吃,那時候都是現做的銀條,夏天裡這道菜都是製作好的袋裝或罐裝,不是很好吃,所以每到冬天回家,我每天吃的菜都有這道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