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雲檢察」逝去的只是歲月,不變的是永恆信念,令人感動的《一家三代檢察情》

「灌云检察」逝去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永恒信念,令人感动的《一家三代检察情》

「灌云检察」逝去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永恒信念,令人感动的《一家三代检察情》

(此圖與文章中的人物無關)

文/陳曉玲 高兵

對於檢察工作,我們一家三代人都是充滿感情的。這份感情包含著檢察官父親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包含著我對檢察事業的一腔熱血,包含著“腦癱”兒子為檢察工作信息化發展作出的點滴貢獻。我們三代人經歷著、見證著、感受著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年的光輝歷程。

我的父親是一名老檢察官,他原名陳士幹,1940參加革命後,改名陳心一,意為一心一意跟黨走。父親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49年調入中國政法大學學習,成為新中國最早期的政法幹部。解放後,父親先後擔任江蘇省檢察院檢委會委員、四處副處長、原淮安縣檢察院檢察長、政法委書記、政法副縣長等職務。

「灌云检察」逝去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永恒信念,令人感动的《一家三代检察情》

△江蘇省檢察院檢委會委員、原淮安縣檢察院檢察長陳心一

在省檢察院工作期間,父親參與辦理了很多案件,影響最大的要數“張嘉銘詐騙案”。50年代初,以張嘉銘為首的20名詐騙團伙,假借推銷書報的名義,詐騙人民幣11.7萬元,這一案件在當時可謂數額巨大,影響惡劣。1955年6月25日,父親和他的同事以國家公訴人的身份出庭支持公訴,對以張嘉銘為首的20名詐騙團伙提起公訴。起訴後省高級人民法院分別判處張嘉銘等2名被告無期徒刑,判處其餘被告有期徒刑。

「灌云检察」逝去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永恒信念,令人感动的《一家三代检察情》

△張嘉銘詐騙案庭審現場,公訴席左二為檢察員陳心一

1956年,父親跟隨省委工作隊在淮安工作一年。期滿後,本該回省檢察院工作,因當時地方十分缺乏專業政法幹部,地方黨委一再挽留,報請省委同意後,父親放棄回省城工作的機會,留在淮安工作,並被任命為原淮安縣檢察院首任檢察長。當時母親和年僅7歲的我,也跟隨父親一同前往淮安。

父親對家人要求十分嚴格,雖然父親有公車,但是從不允許家人“沾光”。每次下鄉走親訪友,幾十裡的土路,父親就騎著二八大槓自行車,帶著我和母親,一路顛簸,一路給我們講述他過去打鬼子、打反動派的戰鬥故事,講述檢察院秉公辦案、執法為民的法律故事,講述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建設新中國的紅色故事。就在父親這些故事的薰陶和教導下,我從小就對黨和檢察事業充滿了崇敬和追隨之心。

“文革”期間,父親被迫離開了他心愛的檢察崗位,而我也因走資派子女受到牽連,來到父母當年參加游擊戰的灌雲縣插隊,做了一名知青,後來當了一名老師。1978年,改革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檢察機關也得以恢復重建。1979年,灌雲縣檢察院面向社會招幹,我第一時間就報了名。當時,身邊的同事都很不理解,老師的工作幹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去“百廢待興”的檢察院呢?然而,對檢察工作的那份真情只有我自己最懂。

父親知道我的決定後,非常支持。我通過考試進入了灌雲縣檢察院工作,上班第一天,父親送我三句話:“心中要時刻想著人民二字,凡事要做到秉公執法,保持一顆清正廉明之心。”父親語重心長的三句話伴隨了我的一生。在灌雲縣檢察院,我工作的第一站是信訪科,帶著父親的“叮囑”,我在接待每一位來訪群眾過程中,始終堅持“曉之以理,言之以法,動之以情”,通過析法釋理,取得來訪者的信任理解。

「灌云检察」逝去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永恒信念,令人感动的《一家三代检察情》

△作者陳曉玲

在信訪科工作五年後,我被調到監所檢察科從事執法檢察監督工作。與現在縣看守所只有男監相比,當時的看守所不僅有男監,還有女監,人員更為複雜。女性在押人員情緒波動大,管理相對較難,特別是在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裡,女監的在押人員常因思念親人而出現哭泣、焦慮和不安等現象。為此,我總是在一些節日前主動深入監區開展談話工作,以女性特有的細緻、親和力敞開心扉與她們進行交流,安撫她們的情緒,維護監區的秩序平穩。

因為外公和媽媽都是檢察官,我的兒子王甦菁自小也對檢察工作充滿著嚮往和渴望,但是由於自幼患有“腦癱”,他無法成為一名檢察官。身殘志堅的王甦菁對生活從未失去希望,雖然“腦癱”,卻是一名“偏才”。他通過自學,完成了本科計算機專業的全部課程。1997年,我陪著王甦菁參加“首屆中國大學生電腦大賽”並進入決賽,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單獨接見。2008年,王甦菁考上了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員。

「灌云检察」逝去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永恒信念,令人感动的《一家三代检察情》

△1997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接見身殘志堅的王甦菁(左一為作者陳曉玲)

雖然不能成為一名檢察官,但是王甦菁利用自己所學,也為檢察工作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監所工作期間,我由於每天要填寫大量的數據報表,核對在押人員相關數據,經常加班加點到很晚才下班。王甦菁知道後,他利用所學的計算機編程,花了近兩年時間,專門研究開發了“看守所檢察多媒體信息管理系統”軟件,並無償獻給檢察院使用。

這套軟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將監所檢察繁瑣複雜、容易出錯的工作變得簡單準確。2000年,這個軟件在省內檢察系統內部試用,效果很好。現在,王甦菁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從事微表情識別研究,主要應用於測謊設備的研發。他告訴我說,等他的微表情識別研究成功了,一定要給檢察院量身打造一套。我相信會有這一天的!

「灌云检察」逝去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永恒信念,令人感动的《一家三代检察情》

△作者陳曉玲兒子王甦菁,現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後、副研究員

40年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卻承載著檢察機關一代代幹警搏擊風浪的光輝歷程。我想,也正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檢察人的默默付出,我們的檢察事業才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光陰似箭,父親於1993年去世了,我也在2005年退休了,但是“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退休後,我擔任院機關黨委老幹部黨支部書記,繼續為檢察事業發光發熱,我的兒子在中科院也忙著他的科學研究,我們家於2017年被中華全國婦聯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灌云检察」逝去的只是岁月,不变的是永恒信念,令人感动的《一家三代检察情》

△2017年,被中華全國婦聯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回首過去的40年,逝去的僅僅是歲月,我們三代人對黨、對檢察事業,將永遠是信念不變,忠誠不變,真情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