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歸女博士回鄉養豬種菜,擁有200畝農場,年入800萬,你怎麼看?

行攝青年

北京海歸女博士回鄉養豬種菜,經營的很成功,這件事我有看法要發表:

首先、我要為石嫣女博士點贊加油。博士很好的把握住了國家農牧業產業化的發展趨勢,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把農業產業化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這個產業方向是國家鼓勵和大力發展的方向。

我查了國家農業部產業政策:國家對於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成員開展高效農業種養基地建設、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引進與推廣、農產品加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項目要加大支持力度,補齊農業產業鏈條短板,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

其次、目前我國城市和農村發展嚴重不平衡,通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在各方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是城市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部分一線城市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很多中等發達國家。但是農業發展還相對滯後,是時候補齊農牧業發展的短板了。女博士正是看到了國家對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回鄉創業,不但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效益,也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再者、現在正是消費升級的大時代,農牧業早就應該告別一家一戶各自分散經營的小農經營時代,升級到現代化、工廠化、規模化、大投入的時代,更好的服務整個社會。我國現時代在的土地流轉制度、土地權益制度、以及信貸制度都是鼓勵農牧業大投入大發展。

最後、農牧業發展離不開人才、智力的投入,應當有更多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科研工作者投入到農牧業的發展中。

現在是真正到了農業發展大有可為的時代了。農牧業發展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美麗鄉村建設大有可為!給女博點贊鼓勵。


浪漫滿源

今天跟大家聊點掙錢的事。這些年不少朋友對掙錢的工作,有了很多新的認識。

一方面是看到了意識裡認為low(此處意思是“土”、不入流、看不上眼)的工作實際上賺很多,另一方面是出現了很多新奇的工作。

所以經常有人會說,只要腦子夠活,掙錢的方式有的是。

比如本來覺得很low的工作,像大學生回家養豬,卻比你在城裡收入多得多,年入500萬。再比如攤煎餅的大媽,一個月可能好幾萬,不一定比咱們掙得少。

回過頭來,再說這些新奇的工作。像幫別人整理房間的歸納師,收入就很高,還上了紐約時報。還有專業的遛狗人員,月入過萬。

當很多朋友看到這些消息時候,可能就開始蠢蠢欲動了,可能想著跳槽、辭掉現在的工作。

如果有這種想法,一定要慎重分析,因為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基本歸因錯誤——就是我們在評判一件事的時候,往往容易低估外因、高估內因。

簡單說就是別人行的話,我更牛我更行,別人能幹我也能幹,但往往不是這樣的,其實是我們沒有看到這些工作的本質。

舉個例子,比如說遛狗,很多朋友說遛狗都能月入過萬,比自己苦哈哈工作強多了,自己又和狗特別處得來,就準備辭職遛狗。

真的是這樣嗎?

遛狗這件事跟狗的感情交流,佔到30%就了不起了,甚至要比這少得多,關鍵在於跟人的感情交流。牽著狗滿大街溜達這件事不一定很難,但是能讓狗的主人把那根狗鏈子交到我們手裡,這件事才是難的。

怎麼找到狗的主人,怎麼能很好且快速地表現你遛狗的技能,怎麼表達你對寵物的熱愛......做到這些,才能把這根繩拿過來,才能肩負得起這項工作。

所以當我們看到很多新奇的工作,包括一些認為不應該掙這麼多錢的工作,卻賺得比想象的多得多的時候,

往往是我們沒有看到本質,或者是我們沒有看到這項工作對從業人員的素質需求。

所以大家如果想從事這些工作,一定要好好分析自己,再好好分析這份工作有什麼素質需求,自己能不能匹配上,慎重考慮再去做。

以下是一些行業的基本素質需求(摘自網絡):

必備的素質包括:學習能力、正面的心態、溝通能力。

學習指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習的慾望;一個是學習的能力。

這是對於進入一個新行業、進入新職務、換一個新公司最重要的東西。要有強烈願意接觸新東西的慾望,光有慾望也不行,還是要有這樣的能力。學習慾望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個天性,就是你願不願意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你是願意長時間做得心應手的事,還是需要新東西刺激,讓你生活變得興奮。

還要有積極的心態。如果一開始不是很順,自己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可能你當初想的沒有能夠實現,也不應該馬上放棄,因為你可能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選擇是你自己做的,你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很多諮詢公司,最強調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重要的能力就是交流能力,其實在外面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交流上的能力看出來。

比如說養豬,你需要:(摘自小司聊理財微信號)

1. 一筆不小的啟動資金

2. 搞定場所 / 衛生防疫證明

3. 有固定的進貨和銷售渠道

4. 每天高強度的混料 / 喂投和鏟糞工作

6. 懷孕母豬的伺候和新生豬仔的照顧

你還得研究豬肉價格走勢,研究入市時間。看準商機,還得有執行力,知道怎麼把自己的規劃付諸行動。還得學會用接地氣的方式和人溝通,解決問題。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小司聊理財的今日頭條號,更多實用的財經、理財知識,第一時間分享給您!


小司聊理財

關注微信號:kxjzg1,和十萬家長一起學習

題主說到的事情,在互聯網上可以搜索到很多類似的,比如我最近看到的一個:海歸女博士辭百萬年薪,北京郊區開拖拉機種田,年年收入一個億。

這是不是真實的新聞呢?是,但很多人看到後會覺得彆扭,甚至引導人們往偏激方向的想。
比如特別焦慮的人,包括某些家長和年輕人,可能就讓孩子或自己放棄讀書,返鄉種地。
這就麻煩了。
作為個人,一定要有這樣的思維意識:為什麼這個事情會發生?怎麼發生的?
只有把事情的真相和本質弄清楚,才能避免上當。
對於家長而言,尤其要有這樣的意識,不然孩子的未來就有可能毀在你手裡。
不過,你一定很好奇這個女博士是怎麼做到種地年收入過億的,真相是這個樣子。
這個女博士原來是高考狀元,26歲的時候成了劍橋的女博士,30歲的時候成了某外企的高管。
且先不看她後來的履歷,單看從高考狀元到外企高管,就很能說明這個人多麼優秀,能力有多強。
那她怎麼後來又去種地了呢?其實並非真的種地,而是開了一個公司,用了一些現今的技術。
說白了,她是發現了一種可以改變農業的方式,並以創業的方式實現,順便掙了錢。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而這也是她的履歷所應該帶給人的正確啟示。
可惜,很多人被她“種地”的舉動所震驚,從而錯誤的以為讀書沒有用,這就是無良媒體的責任了。
所以,弄清真相很重要,不過,得到真正的啟示更重要。
其實,說到這個女博士的經歷,我想到了另一個關於讀書有沒有用的新聞。
南京一位19歲的女孩小趙高中畢業,因為分數不夠沒能考取本科。
她父親覺得上學浪費錢,便讓她和自己一起賣韭菜盒子,並打算日後讓她開個店。
通過這個新聞你能得到什麼啟示?相信一定是這個:讀書無用論是騙人的,必須好好讀書。
可以看出來,這和女博士那個新聞所描述的道理是一個,但是為啥前者會讓很多人跑偏呢?
我覺得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於讀書後能幹什麼有偏見。
什麼偏見?職業偏見,比如認為讀書的人將來必須成為高管、老闆、教授,不應該種地賣韭菜盒子。
這實際就是對讀書作用的誤讀,根本不知道一個人讀書能獲得的最大好處是什麼。
讀書對一個人最大的好處,就是提升思維,這種提升是寬度和高度等全方位的提升。
寬度提升意味著有更多的思考角度,高度提升意味著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女博士應用新技術去改善農業,就是讀書帶來好處的體現。
所以,讀書究竟有啥用,必須是每個人要清楚的,尤其是家長。
在讀書無用論和反智主義遍佈網絡的今天,作為孩子的領路人,家長必須有正確的教育觀念。
這種觀念我認為有兩個,一個是對於知識的認識,一個是對職業的看法。
任何知識都是孩子將來可以利用的武器,所以知識的學習必須是主要的。
任何職業都是可以讓孩子實現價值並獲得回報的,所以職業的選擇不能偏執和盲目。
對知識和職業的認識,是每位家長需要時刻變更的,因為不更新就可能讓孩子未來的選擇變得稀少。
我想,這不是身為家長的你想看到的。
所以,和孩子一樣保持學習的心吧!

科學家長觀

海歸女博士回鄉養豬種菜,大家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映是怎麼可能?這明顯是屈才啊,但是女博士還是做到了很了不起的成就,不得不讓人為她的成就點贊,當下社會很多的高素質高技術人才選擇了回鄉創業,而政府也是鼓勵很多大學生以及高素質人才創業,相信女博士的成功必定與她所學專業知識有很大關係,當今很多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後由於各種原因都沒有從事自己相關專業的工作,導致了很多技術型人才的埋沒,而海歸女博士的成功,給所有那些心懷夢想的人才一種力量,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自己專業領域成功,會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社會提供更大的貢獻!


完美需要解釋

女博士從事畜牧業能成為話題,說明對畜牧業的認知還停留在小農經濟的時代,說明你對現代畜牧業基本上一無所知。同時,潛意識裡有一定的性別歧視。

1、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現代畜牧業已經初步建立,這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產值超過5萬億的超級行業。整個行業上市公司超過50家,創業板市值最高、利潤最高的公司就是一家養豬企業,2016年淨利潤達到118億。

2、 據有關統計,畜牧企業的人員構成中,博士數量超過3000人,其中活躍著大批女博士。這些女博士有做老闆的、有做高管的、有做研發的……很多人身家過千萬,甚至過億。

3、 豬糧安天下,隨著社會發展和消費升級,養豬將會是一個具有重大商業價值的領域,提前佈局養豬和中高端豬肉市場的舉措,是前瞻之舉。

總之,畜牧業並不是一個下等行業,女博士創業養豬也不應該是奇怪的事情,如果你感到奇怪了,說明你還活在過去,沒有認識到養豬業未來巨大的價值。

上述分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看到這個消息我很感動,因為永春農創青年也一直從事農業,做農業真的很難,海歸女博士回鄉養豬種菜挺好的,年入800萬應該是銷售額吧,畢竟農業的利潤也不高要年淨收入800萬不大敢相信。


烏石圓夢農業

如果是別人,讚歎她的“獨到”眼光,“別樣”生活。如果是自己,自己的親人,女兒,就不贊同。也許從小沒在農村生活過,對農村的生活有誤解吧,總之我就是喜歡城市的生活,體面的工作,哪怕一輩子賺不到800萬,也喜歡天天可以吃好吃的,喜歡周圍有大型超市圖書館電影院,更願意自己的子女可以接受好的教育,隨時可以去遊樂場動物園。

認識一個農大研究生還是博士,在昌平租了塊地,蓋了十幾個大棚,種草莓和其他可以採摘的水果蔬菜。我帶著孩子去採摘過幾次草莓。女孩或許因為常在地裡幹活的緣故吧,臉紅撲撲的,整天穿著幹農活的衣服和鞋,絲毫沒有年輕女孩該有的光彩。因為生活單一,三十了還沒有男朋友,父母很著急。父母姐姐都來幫忙,姐姐的孩子也跟著,在昌平農村上了個村辦小幼兒園,如果女孩持續走這條路,她的孩子也會這樣成長。在我這種俗人眼裡,就是不值得。


17938378201038374

現在的媒體上太多這種養殖種殖發家至富其中九成九是廣告宣傳可以說是假的,為吸引眼球無所不用其極,我所知道或接觸的種殖養殖戶上規模的百畝一年所產 利潤十幾萬至四五十萬而己,大多血本無歸。


瘋了徹底瘋了1

毒的雞湯,學不來。關鍵詞:海歸,女,博士,200畝,年入800萬。

前三個關鍵詞不看,只看後兩個,新疆一畝地3000元/畝.年,200畝得60萬吧,這內地200畝地且不說錢,先說你又有多大人脈圈啊😄;再說一下子投幾百萬看的那麼準,銷售路子有多猛吧,其次4萬/畝,這一平方收入得多少錢?一畝地能養多上頭豬?


等風吹來的地方

首先被吸引的是海歸,女博士,養豬,種菜,好像覺得這些都跟高學歷的女博士不挨著,仔細一看,人家是清華大學農學博士。隨著鄉村振興的崛起,農村發展勢頭越來越好,農業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只要有能力,農村完全是可以實現人生價值的用武之地,希望有更多的人才關注農村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