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中國足球需要解決「卡脖子」技術

「世界杯」中国足球需要解决“卡脖子”技术

中國足球需要解決“卡脖子”技術

「世界杯」中国足球需要解决“卡脖子”技术

45歲的你,正在忙什麼?為了生活奔波?為了子女操勞?埃及隊隊長艾爾·哈達裡為人們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踢世界盃。在俄羅斯世界盃埃及與烏拉圭隊的比賽中,這位1973年1月15日出生的埃及門將成為世界盃歷史上最年長的出場隊員。(姚雯/漫畫)

「世界杯」中国足球需要解决“卡脖子”技术

每次看世界盃我都焦慮。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杞人憂天,反正看著哥斯達黎加對陣巴西時的毫無懼色,看著冰島的“廚子”“導演”的灑脫倜儻,看著墨西哥在德國戰車面前賣弄控球技術,看著比利時一群紅魔小子用進球數狂虐對手……我就想,中國隊什麼時候能像我們的高鐵那樣出現“彎道超車”奇蹟呢?我們的薄弱環節,或者說“卡脖子技術”究竟在哪裡?《禮記·中庸》有句名言:“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後勇。”只有找到癥結,有針對性地治理,我們足球的騰飛才有可能。

粗一尋思,感到缺乏的“卡脖子”技術太多了。精神、理念意識、技術等等,很多方面都有短缺。

首先,我們需要更新理念。踢好足球必須要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這是動力之源。要有很多愛好者為之痴迷,為之歌哭,為之獻身,才能湧現出一批好的隊員、好的球隊。金錢、錦標,不能說不是奮鬥的目標,但絕不是目標之全部。過去的精英式體育、功利式體育觀,也要讓位於全民健身、群眾基礎、系列聯賽、梯隊建設,真正當作讓群眾喜聞樂見、既鍛鍊身體也凝聚精神的生活方式,才能切實提高運動水平。只盯著金錢、只盯著錦標,欲速則不達。當你代表著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時候,你要深知肩負的責任。韓國隊輸球后,隊員向看臺和視頻轉播設備不斷鞠躬致歉,孫興慜嚎啕大哭。曼聯老帥弗格森的辦法是,讓隊員列隊歡迎勝利者,讓他們深受刺激,然後告訴他們:明年,我們還要經歷這一幕嗎?可我們呢?一輸就以最快速度把主教練炒了魷魚。替罪羊找到了,群眾憤怒消解了,然後就萬事大吉了,問題在哪裡,卻缺少反思、解決。於是,下次接著輸。

其次,足球也需要工匠精神。只有能夠踏踏實實做好工匠的人,才能沉得住氣,靜得下心,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做到極致。如果不愛當“匠”,只想當“將”,技術得不到提高,意志得不到提升,戰術素養上不去,面對賽場上千變萬化的考驗,就很難頂下來。如果不注重培養娃娃對足球的興趣,不建立系統的培養制度、人才發現制度,就很難給足球發展提供足夠的源泉和根基。

另外,需要持之以恆的情懷。持之以恆的情懷,是一種真正恆久的熱愛。非洲、南美洲一些人口不多的國家,常看到孩子們在沙灘上、公路邊、停車場裡,縱情地踢著足球,談論著足球,浸泡在足球文化裡。既要有初心、不忘初心,又要有不急不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的狠勁,常抓不懈,方能久久為功。秉承工匠精神,還需要吃透規則,堅守規則,敬畏規則,才能集中精力,在規則圈定的範圍內心無旁騖、潛心耕作,才能走得更遠。

問題還有很多。大家都來思索,集思廣益,找準“卡脖子”問題,世界盃上,才會有我們的身影。

「世界杯」中国足球需要解决“卡脖子”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