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共同預算的多方效應

一個藉由設立共同預算逐步邁向預算聯邦化、內部市場深化及社會整合深入因而大大加強的歐元區,以及置身其後的歐盟,可能會增強它們將來就諸多事宜面對中國時的談判力

申 軍

法國執業律師

6月19日,在德國梅澤堡舉行的法德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就設立歐元區共同預算一事達成協議。二人將在6月28日與29日召開的歐洲理事會上作出相關提議,以期獲得歐元區其他17國的同意。

此次法德協議的達成,實際是雙方數月以來的談判成果。法德兩國的經濟部長此前已就此進行了耗時3個月的談判。

依照法德雙方的說法,設立歐元區共同預算,旨在推進歐元區的競爭性、凝聚性及穩定性。

在競爭性層面,共同預算未來需要對創新投資給予融資,比如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在凝聚性層面,上述預算需要對人力資本投資注入資金,比如對勞動力的培訓。

而在穩定性層面,因德國一直忌憚於歐元區預算聯盟淪為轉賬聯盟——即德國納稅人的金錢可能直接成為對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務融資,此項目標在本次談判中很是艱難。

目前雙方提出的兩套穩定機制的方案:一是,若一國受到經濟衝擊,則其可先緩交應付給歐元區的繳費。如是,該國不至於減少社會支出及某些關鍵性投資,以保留其經濟增長。而該國不能支付的繳費缺口,則由2012年10月正式啟動的《歐洲穩定機制》先行出資墊付。相關國家在情勢好轉後,再逐步向《歐洲穩定機制》償債。

其二是,創立歐洲穩定失業基金。即在嚴重經濟危機發生時,該基金能對某個特定成員國的國家失業保險體系予以救濟。

該多年度共同預算擬從2021年開始實施,這與歐盟2021至2027“多年度財政預算”的起始年一致。這就意味著一些具體共識須在未來幾年中達成。

2021年對馬克龍而言亦非比尋常,因為若此共同預算得以按時推行,其在2022年法國總統大選中尋求連任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若其成功連任,對預算日後的順利運行也是好事。

歐元區共同預算的資金來源擬分成兩部分,一為歐元區各國的繳費,二為一些財稅收入(比如公司稅、個人所得稅)的撥配。而在歐元區範圍內徵收新稅種,比如默克爾提及的針對金融交易的歐洲稅,亦在考慮之中。

對共同預算的管理,未來將由歐元區19個成員國共同確保。而歐盟理事會將負責歐元區共同預算的執行。但是雙方對共同預算的擬定金額均語焉不詳。據稱馬克龍曾提議,該預算金額須達到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的數個百分點,即數千億歐元;而默克爾對此不予首肯,僅希望相關金額為幾百億歐元。

回顧歷史,1977年4月,由當時的歐共體委員會委託專家出具的《馬克杜嘉爾報告》建議,若要建構歐洲共同預算機制,須設立佔歐共體國內生產總值的7.5%至10%的“聯邦預算”;而在“先聯邦階段”,建構此類預算聯盟至少要佔相關國民生產總值的2.5%至3%。

而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歐共體委員會認為經濟危機的非對稱衝擊之幅度會大減,因此1988年6月出爐的《德洛爾報告》建議,歐共體共同預算只需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5%。

2016年歐盟28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官方數字為164000億美元,而歐元區19國的產值佔到其中的71%。因此即便採用2.5%的比率,歐元區共同預算的理論金額也須接近3000億美元。這與默克爾認為的預算金額相差甚遠。因此該預算的充足性值得商榷,而如此規模的共同預算是否能在嚴重的經濟危機出現時,發揮其應有的預期效能,不由不引人聯想。

此外,作為歐元區的另外兩個重要國家,西班牙和意大利對此預算協議的態度也引人關注。不難想象,西意兩國如果同意法德的倡議,可能會希望在正常時期承擔較少的費用攤派,而在危機時期謀求較多的金錢救濟,這對談判進程是否造成拖延或另生枝節,值得留意。

當然,此次歐元區共同預算提議,是自2012年以來歐盟領導人就重構歐洲貨幣聯盟的最新嘗試。2008年金融危機對希臘的重創及後續效應,令歐盟領導人深切體會到,沒有預算聯盟的貨幣聯盟是隻跛腳鴨,因為單一貨幣本身並不能拉近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並不能對銀行機構破產進行有效管理,並不能對無力償債的成員國被融資市場拒絕時施以有效救助。

而此共同預算機制若得以如期施行,實為歐元區乃至歐盟在邁向聯邦化進程中跨出的一大步。這種聯邦式預算或將完備單一貨幣聯盟的初始建構,在既有的歐洲銀行聯盟中充當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其擬採取的穩定性機制,或將有助於歐元區各國在遇到經濟危機時更緊密的協同與團結,致力於歐洲層面上的社會維度之建構。不過,此共同預算要求各國政府在主權性問題上再作讓步,可能會使其國內的反對勢力藉機攻訐,甚至引致民粹主義發難。

對中國而言,如果歐元區共同預算在2021年得以順利推行,屆時歐元的平穩乃至強勁可以大抵預見,這對我國產品出口到歐元區的價格競爭力將為利好消息。而共同預算對未來創新經濟的投資扶持,與中國製造2025或會互有裨益。反之,就人民幣成為重要國際儲備貨幣的進程而言,一個相對強勢的歐元可能會構成挑戰。

尤要指出的是,一個藉由設立共同預算逐步邁向預算聯邦化、內部市場深化及社會整合深入因而大大加強的歐元區,以及置身其後的歐盟,可能會增強它們將來就諸多事宜面對中國時的談判力,這點亦需我們及時應對。

一言以蔽之,在未來的數年之中,歐元區共同預算應會在不斷的談判中逐步清晰化,逐步具象化,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求妥協或者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