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剜肉活祭單雄信,單雄信其實不想死

李績有很多名字,李世績,徐世績,最熟悉的就是隋唐演義中堪比諸葛亮的徐茂公。可以說隋唐演義完全抹殺了李績的形象,他本是一名勇猛無敵的大將。有句話叫“唐前李靖,唐後李績”。李績,是大唐帝國貢獻最大的一人,武德年間平叛亂,貞觀年間戰四方。滅突厥,平薛延陀,降契丹、破高句麗。在正史上,李績不僅擁有徐茂公的智慧,更擁有著一個傳奇色彩勇冠三軍的的大帥身份。李績,字懋功,英國公,李世民病重時,因其功勞巨大,故意貶謫為刺史,李治登基後,馬上冊封為大唐僕射(宰相),好讓李績對新任皇帝感恩戴德。這樣的一個李績在李世民做皇帝前又是怎樣的呢?

李績剜肉活祭單雄信,單雄信其實不想死

李績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十月,竇建德軍大敗李績,抓走了李績的父親李蓋。李績本已突圍而出,但因老爸做了人質,只好返回投降,竇建德仍派他鎮守黎陽。李績對唐朝倒是忠心耿耿,內心計劃先多立戰功獲得竇建德的信任,再伺機歸唐。他主動出擊王世充,立下赫赫戰功,竇建德果然對他放鬆了防範。於是李績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正月趁機跑掉了。有人勸竇建德殺死李蓋,竇建德倒也是條漢子,說:"李績本來就是唐臣,只不過被我抓了起來,他不忘本朝,是個忠臣,他老爸又有什麼罪?"

李績這次歸唐後,一帆風順,協助秦王李世民,一路勢如破竹,接連平定了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人的叛亂,勝利返回長安。李績英勇善戰,論功行賞時,名列諸大將的首位,獲得和秦王一起身披黃金甲祭祀太廟的殊榮。

李績剜肉活祭單雄信,單雄信其實不想死

李績

李績幫李世民破王世充時,他的昔日好兄弟單雄信早就是王世充手下的一員驍將了。單雄信有個外號叫"飛將",武藝高強。一次,李世民巡視戰場時,與單雄信相遇,單雄信挺槊直刺李世民,差點把秦王捅落馬下,幸好尉遲敬德及時趕到,躍馬大呼,橫挑單雄信,這才使真命天子倖免於難。王世充戰敗降唐後,手下十幾員大將包括單雄信在內都被問成死罪。李績拼命向李世民推薦單雄信的勇猛善戰,並願意以自己的財產官爵贖回老哥兒們的性命。

大概因為之前差點死在單雄信手裡,李世民堅決不準。李績只好號哭著退下,去大獄向單雄信訣別,單雄信埋怨他說:"我就知道你辦不了這件事,罷了!"李績無言以對。行刑前,李績在法場生祭單雄信,哭著說:"我以前跟兄長結拜,發誓同生共死。但是我已經以身許國,沒法同時兼顧國家大義和兄弟義氣,況且我死了,誰來照顧兄長的老婆、孩子呢?"於是取出佩刀,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請單雄信吃下,說:"希望你吃下我的肉,讓這塊肉伴隨兄長入土,就當做我沒有辜負從前的情分!"單雄信果然吞了李績的肉,兩人大哭永別。隋唐英雄之間的男兒義氣,的確感人。不過這也是李績再次用雙重標準,處理了國家和兄弟感情之間的矛盾。

李績剜肉活祭單雄信,單雄信其實不想死

李績

李世民評價:當今名將,唯李績、道宗、萬徹三人!司馬光評價: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李績成為千古名將,靠得並不是一身是膽,而是過人的智慧和重情重義的風度,才贏得全軍將士上下齊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