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紋身的習俗嗎?有何依據?

簡陽市長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裡的人物,浪子燕青、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雙尾蠍解寶、短命二郎阮小五、病關索楊雄、花項虎龔旺,以及一丈青扈三娘這八個人,如果再算上像宋江、武松在臉上刺字的,文身就有二十六人之多。



在古代,江浙地區吳、越一帶已經有了雕鏤皮膚、斷髮文身的習俗,是成人禮的標誌,劑肌膚,饞皮革,被創流血,至難也,然越為之以求榮也。商周到秦漢時期,黥刑就是在犯人的臉上刺字,基本上都是犯罪者的符號。漢武帝時還曾專門設立一個機構,五代時的後周太祖郭威成了文身的典型。

到了宋代,皇帝曾有明確規定,趙姓皇室親屬不許文身,否則等同家法伺候。然而到了宋徽宗之後,對文身的欣賞,開始時尚起來了;受前朝的薰染、居然成立了個叫做錦體社的文身俱樂部,只要不是像林沖在被髮配滄州時臉上刺字、武松要做頭陀才能讓頭髮垂下來遮住臉上的罪犯標記那樣。
古人的文身,是人們的精神圖騰,把崇拜的圖騰文在身上,希望神靈能夠保佑自己、消除災難,代表了避害、警示、信仰、美觀、標記等,已經有了三千多年,也叫刺青。時至今日,追根溯源應是先民信鬼神,對某些活動、對有害動物或想象中的怪物之恐懼的文身,成了代表美麗、神秘、性感和魄力的個性張揚的自我表現。

《說文解字》《淮南子》等


時過境遷08

我國古代在商周的時候就有了文身的習俗,在唐宋兩代多是武人承襲了這樣的傳統,而且還有工匠專門給人文身。

在唐代,據《酉陽雜俎》的記載中說,當時的刺青十分精妙,最精雕細琢的刺青是王力奴身上的,胸部、腹部刺滿了亭院池樹,草木鳥獸;最奇特的是蜀人趙高,滿背刺了毗沙門天王;而最風雅的要數荊州街子萬清,從脖子往下,全身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詩

文身最火的時代就是兩宋,下面揀選一下例證以饗讀者。

北宋著名將領呼延贊

,他常常豪言說,希望有一天能戰死沙場,所以他在自己的身上文滿了“赤心殺賊”四個大字,並且讓他的妻兒奴僕都這麼做——《宋史·呼延贊傳》中明文記載了這件事,不敢想象他老婆渾身刺滿“赤心殺賊”什麼想法。

南宋著名將領岳飛。在岳飛被下獄之後,當時大理丞何鑄初審,岳飛撕開衣服把背部給何鑄看,背上刺有

“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入肌理。

岳飛

按照宋朝的制度,士兵和罪犯都要在面部刺字作為記號,而且一些將軍為了區別各自所帶領的隊伍,就在士兵的臉上刺有不同的文字,所以會出現一整支軍隊都刺同樣的字的,比如王彥的“八字軍”,當年王彥渡河抗金,他的部下人人都在兩頰上刺有“赤心救國,誓殺金賊”或者“誓竭心力,不負趙王”的字樣,所以這支部隊被人稱之為“八字軍”。

王彥

張俊“花腿軍”,據《雞肋篇》中記載,張俊曾經在自己軍隊中挑選了一些少壯士兵,從臀部往下,一直文到腳,叫做花腿,所以這隻軍隊就被稱為“花腿軍”。

在元代,豪俠子弟都喜歡文身,而且一般都是在兩臂、兩腿都文上龍鳳花草之類,而且越精細越值得誇耀,跟今天文的鯉魚、夜叉之類有很大的區別。

鯉魚文身

不過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禁令十分嚴重,從這之後就沒有人敢文身了,一直到現在才略有恢復。


樂遊文史

花拳繡腿這個成語來自南宋,張俊南宋中興四將岳飛的老領導也是害岳飛的黑手之一。就有一支胳膊腿紋身的部隊表演摔跤相撲,於是有了花拳繡腿一詞。還有魯智深的花和尚是一身紋身花繡,還有九紋龍,燕青,幾乎宋代江湖紋身很時尚吧!


一葉小舟風雨渡

古人也是有紋身的,尤其是在兩宋時期盛行,被視為一種時尚。紋身因為洗不掉的特性,一般都用來做標記,有代表榮譽的,也有代表恥辱的,最具代表的就是岳飛的精忠報國和墨刑了。近代可能因為日流文化和香港古惑仔的薰陶使大家對紋身產生了誤解,尤其是老一輩的人觀念更重,因為以前有紋身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黑社會或者混混,但是隨著時代變開放了,現在很多站在潮流前線也加入了紋身隊伍中,紋身也慢慢被大眾所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