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魯智深因不懂這個道理,被人嫌棄

魯達打死鎮關西之後,慌不擇路地來到代州雁門縣,運氣不錯,遇到了被他搭救的金老漢,金老漢與女兒金翠蓮也是知恩圖報的人,並將魯達引薦給了趙員外。此時金翠蓮剛被趙員外養做外宅不久,金老漢父女在雁門縣顯然立足未穩,如果是涼薄之人,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裝個糊塗,不跟魯達相認了。

《水滸傳》魯智深因不懂這個道理,被人嫌棄

沒想到趙員外更是一個厚道之人,平時也愛刺槍使棒,結交豪傑,他從金翠蓮,也把魯達當恩人對待,當魯達表示不好意思時,趙員外說了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話聽著耳熟,在陳達攻打華陰縣,接道史家村時,陳達對史進也說過這句話。可見趙員外也是道上的人,也是一條好漢,不知為何在後文書中再未出現,可能是作者給寫忘了吧。

魯達在趙員外莊上待了五七日,金老漢突然跑來,說這幾天有公人四處打探魯達消息,這話未必可信,魯達在渭州打死人,這代州的公人何苦這麼追得緊?可能是怕魯達在趙員外莊上待太久,引起趙員外的厭煩,畢竟魯達救助金老漢父女,是一次性救助,沒什麼後顧之憂,而魯達長期無緣無故待在趙員外莊上,是永久性避難,時間長了不僅容易鬧矛盾,而且可能起禍端,所以金老漢才想出這一招,想把魯達支走。

《水滸傳》魯智深因不懂這個道理,被人嫌棄

這也可以理解,錢多位尊的柴進,尚做不到永遠熱情待客(武松和宋江在柴進莊上都沒待多久就走了),何況金老漢和趙員外呢?

恩情是有限度的,人情也是有限度的。在金老漢看來,他將魯達請到家裡(實際上是救了魯達一命),又讓他結識趙員外,在趙員外莊上盤旋五七日,恩情已經報了,現在用一種客氣的方式,讓魯達離開,也是可以理解的。

剛才說趙員外更厚道,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他大有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的決心,將魯達送到五臺山出家,還經常給魯達送錢送衣,對魯達已算仁至義盡。

《水滸傳》魯智深因不懂這個道理,被人嫌棄

可是,趙員外的人情也是有限度的。

魯達成為魯智深之後,自己不爭氣,兩次喝酒,大鬧五臺山,搞得涵養極深的智真長老都沒辦法,準備將魯智深打發到大相國寺去。在打發智深之前,智真長老還給趙員外去了一封信,徵詢他的意見,趙員外看了書信,“好生不然”,這下面子丟大了,於是給智真長老回信,打壞的塑像啥的我來陪,“智深任從長老發遣”。至此,魯智深將趙員外的人情,也用完了。

《水滸傳》魯智深因不懂這個道理,被人嫌棄

“好生不然”這句多少透露著趙員外對魯智深的埋怨、嫌棄,甚至厭惡,所以他決定不管智深了,智深告別五臺山時,趙員外也沒來送他。趙員外居住的七寶村,離五臺山不過三十餘里路,走路一兩個時辰也到了,騎馬更快,況且智深並不是說走就走,在山下客店還住了幾日,等他找鐵匠打造的禪杖和戒刀呢,但趙員外沒有來送智深,說明他對智深已經沒有人情了。恩情、人情都是有限的,得省著點用,很明顯,智深不懂得這個道理。

《水滸傳》魯智深因不懂這個道理,被人嫌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