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爲何敢黑楊家將後人?楊志這種人在現代,只會多不會少

刀叔導讀:三代楊家之後,武侯楊令公之孫,年少時中過武舉,曾為殿帥府制使。他在‘水滸’中第12回登場,直到第58回才上山。整整46回都在演繹著他的悲催,今日水滸人物——楊志。

施耐庵為何敢黑楊家將後人?楊志這種人在現代,只會多不會少

根據《楊家將演義》記載,由於忌憚奸臣的迫害,楊懷玉將整個家族搬遷到山後隱居,從此楊家在軍界就銷聲匿跡了。

等楊志以楊家傳人的身份再次出世,想謀得一官半職,以在邊關征戰博得個封妻廕子的時候,他發現大環境已經變了——楊家之前在政界、軍界所積累下來的人脈資源已經蕩然無存了。所以楊志只能從最低級的武舉開始,一步一步爬到了殿司制使的位置。殿司制使是什麼官職呢?是隸屬於殿前司的低級軍職。低級就低級吧,從低級軍官做起,一步步爬到統帥位置的,宋朝也有先例,比如狄青。

施耐庵為何敢黑楊家將後人?楊志這種人在現代,只會多不會少

可偏偏朝廷連打仗的機會都不給楊志。讓他做什麼呢?運石頭,就是讓他從事物流行業了。之後楊志的人生那可是更加坎坷了。用十四個字來形容,“標草賣刀殺牛二,先丟石頭後丟金”。

楊志是個英雄,同時也是個倒黴蛋。

當自己的鋼刀碰到牛二的脖子上的時候,楊志突然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完了。不是嗎,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年頭,誰敢拿國家法律開玩笑。可是事情沒有那麼遭,楊志殺的人是壞人,壞人是大家所痛恨的人。於是大家便想到牛二的壞事,這樣,楊志變成了大家的好榜樣。即便到了梁中書那裡,他依然是英雄。

施耐庵為何敢黑楊家將後人?楊志這種人在現代,只會多不會少

然而在充滿了亡命徒的梁山上,青面獸楊志的性格是別具一格的,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慫”,在面對難以克服的困難時,他總是想著逃避。

比如一開始押運花石綱,黃河裡翻了船,他不想著承擔責任回去報告,直接跑路了。後來押運生辰綱,半路被晁蓋等人智取,他覺得沒臉去見梁中書,還是選擇了跑路。第七十回,梁山攻打東昌府,楊志對戰沒羽箭張清,被一石子打在盔上,又是嚇得“膽喪心寒,伏鞍歸陣”。

施耐庵為何敢黑楊家將後人?楊志這種人在現代,只會多不會少

在人們的印象中,梁山好漢追求的都是鐵骨錚錚,倒驢不倒架,腦袋掉了不過碗大個疤,楊志這麼“慫”的表現,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晁天王在時,出兵從不派楊志,甚至打梁中書時,楊志也是做留守山寨的閒差。戰場上,楊志永遠不是主角,身懷絕技的將門之後依然沒有表現的機會,心裡應該只剩下鬱悶了。晁天王在曾頭市中箭身亡後,梁山也進入了宋公明時代。

施耐庵為何敢黑楊家將後人?楊志這種人在現代,只會多不會少

領導班子排座次時,楊志被授了一個極難聽的名字—天暗星,職位是驃騎兼先鋒將軍,排名天罡星第十七位。

決定梁山前途的招安表態發言時,沒見楊志的蹤影。剿王慶時,梁山達到了最後的全盛,此時的楊志卻在一個叫丹徒的小城孤零零地病倒了,窗外是連綿的陰雨。征討方臘的過程中,損兵折將、焦頭爛額的宋江接到了楊志的死訊。

作為領導的職責所在,他程序化地哀嘆、惋惜了幾聲,至於其他兄弟能否想起楊志這個人,就難說了。

施耐庵為何敢黑楊家將後人?楊志這種人在現代,只會多不會少

施耐庵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去黑一位楊家將後人,他或許更黑的是當時那個社會——忠良之後,依然要成為權利的犧牲品。沒有什麼人是能逃脫政治漩渦的,楊志這種人即便到了現代,只會多,不會少。

不知今日的解讀您是否滿意,更多水滸人物解讀短視頻,盡在“刀墓手札工作室”!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出品,全網15億次閱讀的優質原創自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