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之閹雞匠

閹雞產生的起源

閹雞是一種古老的行當。它是伴隨雞的馴化而產生的,應早在石器時代隨著農耕文化而誕生。

關於雞的記載最早見於《周易》中說:雞是鳥變來的,起初叫鵠天雞,又叫彩雞。周成王時,西蜀人獻來中原,也叫蜀雞。漢代孔晁解釋說:成王統一全國,大會諸侯及四夷,因此蜀人獻雞給成王是可能的,所以稱蜀雞。此說一出,後世人遂以為雞出自西蜀。另有學說為:最早建置是黃帝后裔任姓族人奚仲輔夏禹治水,封於邳地,建立邳國。奚仲先祖禺號乃黃帝之孫,他率部族東遷海渚一帶定居,邳州大墩子遺址即是其中一個聚居點。他們與東夷鳥族(主要是居在郯城一帶的徐夷族)雜處通婚,學習鳥族人撲鳥、訓鳥、習鳥語、穿鳥衣,熟悉鳥族人生活習慣,學會訓鳥成為家禽——雞。在沒有文字的時代,人們不會叫這種家禽為雞的,那時人們稱雞為啥?無可考究。夏朝以後文字出現了,人們就在眾多的野鳥中尋找像這種家禽的鳥,終於發現了名字叫“佳”的這種鳥形狀像這種家禽。《爾雅》這部書裡說:佳鳥,又叫pifu。因它生活在邳地而得名。漢代鄭玄詳細解釋道:名為pifu的佳鳥,形狀像鵓鴿,性情謹慎而溫順,易於訓養,遠古時人人愛它。奚仲祖先就把當地pifu這種野鳥訓養成了家禽。當初人們為這種家禽造字命名時,聯想到它是奚 仲祖先訓佳鳥而成,於是用“奚”做聲旁,用“佳”做形旁,讀為“ji”;現在簡化成“雞”。如今在邳州地下發現了雞的始祖原型,使得人們對雞族的起源有較確切的瞭解。

閹雞

閹雞直接的解釋就是把公雞的睪丸割掉,目的是讓公雞長得更快一些,肉質更嫩一些。公雞在閹割之前很富有攻擊性,活動能力很強,往往把餵它的飼料很快消耗掉,養雞成本高居不下,而且肉質很差。閹割後能快速成長,尾毛較長象野雞一樣,且肉質鮮嫩。

閹雞方法

 閹雞者時常走鄉竄巷,吹的二筒(羊角的喇叭“二兒喲!喲!)帶著固盤、擴張器(崩子)、網子將一把小刀、小剪、小鉗、鑷子等大小工具裝在皮盒子裡。只要戶主吆喝上聲,指出是哪隻小公雞要閹,閹雞者就把雞網住,進行閹割。

 閹雞的時候,閹雞者先讓主人家打來一盤清水,把閹割的所有工具泡在水裡面,然後拿出小板凳坐好之後,伸手揪出一隻公雞把雞頭一扭,把它包在雞翼下。左腳踩住翅膀,右腳踩住爪子,左手在雞翅膀下邊“刷刷刷”幾下拔光一片雞毛。右手從盤中撈起一把一頭像攝子般的閹雞刀飛快地切開一條道子,再用一把兩頭帶鉤,俗稱“弓子”的工具,把那條“道子”弓成個“口子”,接著用一根尺餘長,一頭繫著條細線兒,像枚縫衣針的鐵絲,伸進口子裡頭,捻起線兒拉扯幾下,便用一個小勺子把雞子(雞的睪丸)從裡面掏了出來,掏完雞子後,就掰開雞的嘴巴灌上幾滴水,一隻雞便閹好了。

同大多數瀕危的老行當一樣,閹雞技藝沒有專門的培訓,全是靠師承傳授,在農村千百年來保持這一習俗。

小公雞閹割後,性情溫和,不思不想,一心長肉,肉質鮮美。絕沒有公雞那種腥羶味。而且,性溫而不燥。是酒桌上的上乘之品。

工具分為

(如圖從左到右):擴張器、細線、釺匙、小勺子、手術刀、鑷子。整套閹雞工具

手術刀:在公雞身上割開口子的時候用到。

擴張器:當用手術刀在公雞身上割開了一個口子的時候,就要用到擴張器來把口子擴張,以方便於閹割手術的進行。

釺匙:上面的一端有小孔,穿線用。另外一端打磨得很尖。

細線:很細的線,是穿在釺匙上的,用於拉割取睪丸。

小勺子:拉割睪丸好了之後,就用小勺子把睪丸取出來。

鑷子:也可用來取出睪丸,另一端是刀面,也可用來割口

閹雞的決竅

閹雞最好是閹的小,切開口子,閹割時必須速度快!講究離刀不奄,雞冠不汙,離懷而立!

製作工具

鄉愁之閹雞匠

閹割工具

鄉愁之閹雞匠

將閹割工具放入裝有清水的盆

鄉愁之閹雞匠

鄉愁之閹雞匠

鄉愁之閹雞匠

鄉愁之閹雞匠

鄉愁之閹雞匠

鄉愁之閹雞匠

鄉愁之閹雞匠

鄉愁之閹雞匠

鄉愁之閹雞匠

鄉愁之閹雞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