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淮:讀李元博《書法美學解析》的札記(一)

吳川淮:讀李元博《書法美學解析》的札記(一)


今天一 讀李元博《書法美學解析》像一次遠遊,又像一次次對於自己的追問。莊子說過:“大知閒閒,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現在我讀書頗雜,興趣多變,但讀《書法美學解析》,似乎又回到了青年時期那種讀書的狀態,書還是這樣的書,理論倒是如此的系統,但卻有一種迴歸的感覺。

吳川淮:讀李元博《書法美學解析》的札記(一)


現在能夠靜下心做學問的確是一件難事,但這本書不靜下心,是讀不下去的。不但是靜下心,還要對書法相當地嫻熟,而本身又是一個實踐者,才能從這本書中讀出很多的味道,還會發現自己真是讀書少,而精讀更少。甚至不自覺地要去找更多的理論書來為自己充“電”。

美學曾經是八十年代的一門顯學,現在已經相當地冷清,書法美學也喧鬧了一陣,留下的成果------陳振濂《書法美學》(陝西、山東、上海書畫版),王強、劉樹勇的《中國書法導論》(社會科學文獻版),金學智《中國書法美學》(江蘇版),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四川、天津、人美、商務版),楚默《書法解釋學》(上海三聯版),卞雲和《書法哲學》(黑龍江版,這一本影響範圍有限)…… 在2017中國書壇風雲榜的評選中,評委們對《書法美學解析》一致的讚譽,認為在書法美學研究已經相當空缺的今天,李元博的這本書,填補了自陳振濂等二十年內的空白,不可多得!

現在書法創作發展到現在,更應該以美學的視角,進行反思。我們關於書法史學的考據已經很多了,但對於書法美學、書法本體的再反思還是不夠。 有意思的是,陳振濂《書法美學》,二十多年前(1993年)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二十多年後,這本《書法美學解析》又是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個是學者,一個是公務員,但都對書法美學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從出版的時間上來看,是一個不斷遞進的過程,再過二十年,會不會有人再重新撰寫書法美學一類的書,也未可知。 李元博所構建的書法美學體系和陳振濂、金學智、熊秉明還是不一樣,它帶有更多的思辨性與邏輯性,有自身的嚴密性和實證意味。二 李元博是讀唯物辯證法理論和黑格爾《美學》頗為深入的人,這一本書基本是按著唯物辯證法和黑格爾的美學體系,觀照作者的創作實踐與中國的美學體系完成的一本書。 他再三引述恩格斯《反杜林論》上的一段話: 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 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繫。

(前言1) 作者以這種方法,將書法放在了美學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上,放在對整個中國書法史及著名書法家的觀照思考,新論疊出,讀之對人大有裨益。

這本書不是博士論文的書,也不是專門作為大學教材來撰寫的書,他是以個人之力,用哲學與美學的觀照來系統地研究書法,解讀書法。當代書法家,受孫過庭《書譜》、劉熙載《書概》影響很大,能寫一定的感受文字,上升到邏輯思維、條理性思維已經不易,再如果用系統性思維,很多人連想都不敢想。

這本書最大的優點:通過這本書,可以發現學書者在學習系統中的盲點,也可以發現原來用辯證唯物主義也能把書法作全面的闡釋。我們過去過於用傳統的方法,甚至用現代思維、現代意識來解讀書法,而忽略了用辯證唯物主義也能將這個頗有深度的書法做出科學的解釋。在馬克思主義重新燃熱的今天,這本書冥冥之中還有一種先見性,不管是耦合也罷,這本書讓很多人----至少是我對書法再一次梳理,祛除疑問,歸為理性。 書法的秘密可以解否?各人有各人的答案。

李元博以這本厚書解析了我們曾經的疑惑,甚至很多我們自己都沒有認識到的問題。他不是一個純粹的學者,而是一個原來在公安戰線上工作的一名戰士。他在繁忙的工作中,還在思考“書法是一個什麼東西”這樣的問題。如同“我是誰”一樣。這本厚書,就是對這個問題的最大的答案,有操有縱,有正有變,在很多書法家都是迴避這個問題,要不就是模稜兩可之間,李元博以自己的識見,層層撥筍般地搞了一個透徹。 從另一個意義上講,這本書也是李元博“一本書主義”觀念的具體實踐。這本書既能讀出李元博的激情,更讀出了李元博的理性。這本書始終貫穿著一種激情,一種對書法痴情的愛,沒有這種巨大的激情支撐,是很難完成的。同時,他又具備了相當冷峻的理性,分條細縷,詳述備至。

《書法美學解析》出自於一種格局,它的語言敘述,保持著一貫如一的特色,思辨的帶有概念性質的長句,對於讀者來講,還需要一定的適應。這是理論的激情,讀的時候要有一種連貫性才能理解。 三 書法能不能建立一種美學體系,這一本書給出了李元博個人的答卷。不管你認同不認同,這一本書浸透了一位具有唯物辯證法思想的書法家的深深的思考。 這本書前前後後寫作了四年時間,四年時間可以幹很多的事情,李元博伏於案頭,身邊是一堆書,腦子是幾條線,每一個日子,是以每天的字數與讀書算計的。 當代書法家能夠如李元博者不多。他過去是一個軍人,又在公安戰線工作了多年,他能夠寫這樣一本五十萬字的書,真是不易!沒有多年的理論功底,沒有縝密的邏輯條理,是難以達到的,尤其重要的是,他是書法圈一個實踐者,他以自己的實踐,印證著自己的理論。他的論述可謂繁瑣,他的句子頗為偏長,但他是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這個體系,將書法梳理得有條不紊。

現代性的理論,都具備了“破壞性”,但在李元博這裡,是一種“建設性”。他不是在逆向思維,而是在正思維的結合點上。僅就書法理論來講,當代書法理論成果,汗牛充棟,但也沒有古人說得那麼透徹,那麼簡約,那麼歷練。但作為當代的學人,存在著“繼續說”的重任。李元博以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體系,完成著“繼續說”的使命,並且是自覺的無私無怨地去做。它確實是系統的,但這種系統必須建立在一種理論的系統之中。沒有形成一種理論體系,就有些讀不懂了。我非常欽佩李元博老兄的大腦結構,完備詳細,讓我都有些跟不上。

吳川淮:讀李元博《書法美學解析》的札記(一)

書法有很複雜的因素,以現在的語言,實在無可盡之。古人以經驗為道,發微至細,句句入實。當代人解釋書法,中西合揉,似清亦渾。李元博對書法這個不能言的藝術而言之,妙機其微。從陝西乃至全國,如李元博者,多乎哉不多矣!

吳川淮:讀李元博《書法美學解析》的札記(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