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胃,還能慢慢長嗎?

新人39551207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平常也陸續都有粉絲私信諮詢,作為消化內鏡醫生從消化內鏡角度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想說一下頭條是個很神奇的軟件。我今天剛好就給一個胃癌手術後胃被切掉2/3的患者做胃鏡,然後今天就看到這個問答。

首先說一下答案:胃是已經分化好的人體器官組織。割掉以後就不會再生長了。

這個其實挺好理解的,就像我們手腳如果車禍斷了被截掉也是無法再生長出來一樣的道理。

我們人體的五臟六腑都是屬於分化好的器官,所有分化好的器官如果切掉一部分都是無法繼續再生長。

就像一個成熟的蘋果(成熟的蘋果已經完全分化好了)掛在樹上,如果切掉1/3,剩2/3即使還在樹上也是無法再長全了!(這個舉例不是很恰當,但是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有更好的例子歡迎留言討論,一定感謝)!

下面用圖片解釋一下為什麼沒辦法繼續長出來了。

認真看下圖紫灰色部分是被切除的胃,胃被部分切除後剩下的胃就跟我們小腸直接縫合連接起來,可以看出小腸的 B和 C 點就跟殘留的1/3胃縫合連接起來。

下面這張圖片就是我今天做的胃癌術後患者胃被部分切除後胃鏡下的圖片,胃鏡一進入胃就可以看到兩個小腸出口,對應的就是上圖中 B 點和 C 點的小腸腔。既然剩下的胃跟小腸都已經縫合起來了,那胃如果真的還能再長出來也沒地方長了。

這種病人胃已經被大部分切除了,所以我們做胃鏡的時候胃鏡一進去就看到小腸可以繼續伸下去看到很長的一段小腸情況,正常胃鏡長度看完胃後就只能看一小段小腸的,這個人後來繼續伸下去就看了很長一段小腸了。如下圖所示,當然這個跟本答題無關,我只是順便科普給我粉絲當做常識看一下的☺️。

還有就是這種胃因為直接跟小腸縫合連接起來,小腸裡面的膽汁也就很容易反流到胃裡面來造成膽汁反流性胃炎,恩,這段話跟答題也沒關係也是順便科普一下的。

有問題可以關注留言討論。臨床工作比較忙,有空會回答。


消化內科葉醫生

有可能

癌症是惡性腫瘤的一種,癌症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它的腫塊,而是它可以轉移。

讓我們從細胞水平看一下癌症,在健康人體內,有無數的細胞每天都在做著分裂,這些分裂受到基因的調控,而如果基因發生突變,細胞的分裂失去控制,癌細胞就產生了。

早起的癌細胞只會在一個地方默默的分裂,形成一個腫塊,這時候叫做它還只是叫做良性腫瘤。良性腫瘤只是老老實實的紮根在一個地方,只要把它整個挖走,癌細胞就沒了。如果不想做切除手術,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殺死癌細胞,畢竟它只是老老實實的待著,一切好說。

而這些細胞繼續分裂,原來的位置不夠大了,它們就會向淋巴管、血管接近,直至腫瘤長到淋巴管或血管旁邊,然後它就開始向淋巴管或血管裡釋放癌細胞,這時候,危險才開始了。

我們知道在我們的身體裡有一個由血管和淋巴管組成的循環系統,這個系統聯通全身,將氧氣和營養物質帶到全身各處,再把各處的代謝廢物運到相應的器官(比如腎臟、肺)集中處理。而進入循環系統的癌細胞就可以趁機四處轉移,四處安家。

此時,良性腫瘤就已經變成我們俗稱的癌症了。四處安家的癌細胞會把病灶帶到各個組織器官裡,進而影響全身。

你所說的胃癌割掉2/3,如果是胃部發生的良性腫瘤,癌細胞還沒有轉移擴散,那麼切掉病灶部位,癌症就可能不會復發了。但如果癌細胞已經轉移擴散,或者胃部的癌細胞根本就是從別的地方轉移來的,那麼癌症就很可能復發,而且復發部位不僅侷限於胃部。


單少傑

胃癌切除掉部分或全部的胃之後,胃不會再繼續生長,在手術過程中,會採取消化道重建的術式。

從1881年維也納外科醫生創立了著名的BillrothⅠ式手術,100多年來,胃癌手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已達到70餘種,但是一直沒有標準的最佳的重建方式。胃癌手術的消化道重建術一直是一個重要而引人關注並不斷改進和發展的課題。

理想的重建術式須滿足下列三個條件:一是具有良好的食物貯存和消化吸收功能;二是併發症少,有較好的生活質量;三是操作簡單易於推廣。只有滿足了這些條件,術後達到或接近正常人的解剖、生理功能,才能視為重建手術的理想狀態

臨床常用的遠端胃大部切除術後的3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別是BillrothⅠ式吻合術、BillrothⅡ式吻合術和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醫生會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為適合的術式。


康愛在線

胃,屬於不可再生的器官,切了就不長了。但是餘下的胃會有或多或少的代償性擴張。只要還留有胃,就不用擔心,慢慢適應,少食多餐,no proble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