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遮百丑,貼紙毀所有,爲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改裝車,入門的時候都會先改低趴,也就是改氣動或者絞牙,又或者做一點面子工程,例如小尾翼或者貼標之類的,主要作用在於外觀的提升,實際可能屁用都沒有。而再深入的,即使改寬體、改輪轂之類的,最極致的當然就是改發動機和空氣動力設計之類的了。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但是在國內有這麼一句話: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又或者叫一低遮百醜,一窄毀所有的說法。而今天基哥要說的就是貼紙毀所有裡的貼紙。其中,做得最極致的國家,當然就是日本的痛車文化。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痛車,文化發源於日本,屬於ACGN文化的一種,在日本,對ACGN文化有愛的人們為了彰顯個性,將喜愛的動漫角色、動漫公司或者角色名字之類的字畫貼(噴)在車上,以作裝飾。“痛車”一詞的一種說法是:這樣裝飾車子,就像是人類紋身一樣,故而被稱為“痛車”。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但在國內,痛車仍未被普及,甚至有一些改裝愛好者對於痛車也是嗤之以鼻,覺得這樣的改裝毀了一輛車原本的氣質。當然,也有政策的原因,因為國內對於車貼的限制還是比較大的,貼紙面積不能超過30%,不然的話就等著罰款扣分吧。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而且在造價方面,痛車所需要的成本也比較高,完成一次一般的“痛車”作品從選料到粘貼完成大概需要數百上千元,雖然自己動手DIY能夠節省不少錢,但為了保證最終效果,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前往汽車美容店。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與此同時,還得忍受旁人異樣的目光,眼下能夠接受“痛車”文化的仍以年輕人為主,而真正有經濟能力負擔起一輛“痛車”的則是80、90後居多。一名車主坦言,自己玩痛車最在意還是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多數人都感覺一位20多歲的男子漢開這麼一輛“可愛”的汽車有種怪怪的感覺。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但在國外,一些痛車愛好者,甚至會拿超跑進行噴貼,例如下面這款價值四千萬日元,也就是232萬人民幣的蘭博基尼Aventador,就比被成痛車,果然是大手筆啊。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痛車,車價從幾萬到幾百萬不等,下面就請大家欣賞一下這些痛車吧~至於大家能不能接受,那就見仁見智吧,畢竟各花入各眼。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一低遮百醜,貼紙毀所有,為什麼日本流行的痛車,國內卻火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