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第十位;李小龍

李小龍,原名

李振藩,師承葉問,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他是中國功夫走出國門的第一人。

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第九位;霍元甲

霍元甲,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小南河村人,愛國武術家,迷蹤拳第七代傳人。1909年揚名上海,並創辦了精武體育會,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精武體育會是以教授、弘揚中華武術,培養革命力量為主要活動和任務的群眾性武術團體,也是中國近代體育史上歷史最悠久,成立最早並有深遠影響的民間體育團體。精武體育會以體,智,德三星會旗和三星會徽為標記,代表精武體育會以體,智,德三育為宗旨,倡導“愛國、修身、正義、助人”、“強國、強民、強身”、“乃文乃武”的精武精神,發揚中華文化,寓教於體的理念。

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第八位;葉問

葉問,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在香港聖士提反學院讀書,學識淵博。詠春師承陳華順、梁璧,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葉問於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梁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更通過其子弟在全球的廣泛傳揚,形成出一套最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修習課程《梁挺詠春(WingTsun),載譽全球,現於詠春時代(Wing Times)傳播。

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第七位;黃飛鴻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生於佛山市南海縣,原籍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黃飛鴻是清朝末年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著名中醫。黃飛鴻對洪拳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整理,並以飛鉈入埕、採高青、五郎八卦棍、無影腳等絕技聞名,現傳下的要拳術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單刀飛鉈

行者棒、瑤家大耙、形意簫、挑等。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

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第六位;郭雲深

郭雲深,名峪生,是河北深縣馬莊人,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武術名家。郭雲深幼年習練拳術

,後拜能然先生為師,晝夜練習數十年,深得形意拳之精義。郭雲深後來練就絕技半步崩拳,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稱。郭雲深文武雙全,不僅拳法獨步一時,又熟練兵書,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遺著有《能說形意拳經》一書。對形意拳理論的論述,其要點如下:“形意拳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三種練法。三層道理是:一練精化氣,二練氣化神,三練神還虛。三步功夫是:一易骨,二易筋,三易髓。三種練法是:明勁,暗勁,化勁。

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第五位;董海川

董海川是武術家,生於清代嘉慶年間,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朱家務村人。他一般被認為是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董祖師所傳掌勢經後人“復安易理,定八卦合五行加添招數,代代相傳”,遍佈各地,形成武術一大門派。董祖師因材施教,各授其技,為後來八卦掌形成不同風格奠定了基礎,也為八卦掌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第四位;楊露禪

楊露禪,直隸省廣平府人,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師從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學成後回永年縣,寓居太和堂藥店,以授拳為生。楊露禪在張家比武一事傳開後,許多武術名家都遠道來和楊露禪比武,華北各省的名家無論各門各派,皆非敵手,因此威震京城,世稱“楊無敵”

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第三位;李景林

李景林字芳宸、芳苓,號“廣古川”。清末直隸棗強(今河北省棗強縣)人。近代武術大師、軍事將領、武當劍術傳人、人稱武當劍仙,山東國術館創始人。1926年,李景林到上海後,積極奔走呼籲,要洗雪“東亞病夫”之恥辱,提倡“全民國術化”、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人,且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對此種順水推舟、一舉兩得之事,蔣介石樂意為之。於是有了“中央國術館”的建立,以及隨後“浙江國術遊藝大會”的召開。

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第二位;李書文

李書文,男,漢族。字同臣,河北滄州鹽山縣王南良村人。一生為人光明磊落疾惡如仇。他以登峰造極的精技純功,鎮邪惡,御外侮,以武揚威,譽滿海內外。更因其槍法、拳術天下無雙而得“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之美譽。

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第一位;孫祿堂

孫祿堂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河北順平縣北關人,孫式太極拳暨孫門武學創始人,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

孫祿堂深通黃老、易學、丹經,並博學百家,習武修文殆有天授,故能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與武技於一體,提出“拳與道合”的武學思想,並以此為指導完成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合一的理論和修為體系。自1915年至1932年,孫祿堂前後撰寫出《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八卦槍學》、《論拳術內外家之別》、《詳述形意、八卦、太極之原理》等重要專著和文章,影響極為深遠。

孫祿堂通透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術之真諦,而且於內功修養、點穴、

輕功諸藝皆臻絕境,披糜宇內。時人評曰:孫祿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神乎之遊刃的武學最高境地。為當時武術界之領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張兆東晚年對友人曰:“以餘一生所識,武功堪稱神明至聖登峰造極者,惟孫祿堂一人耳。

近代的十大武術大師李小龍僅排最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