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白頭大哥、奶娃娃爺叔,排字論輩有講究

在農村,我們時常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年屆七旬的老翁,要向三歲稚童稱“叔”或“伯”。農村人把這種現象叫做“白頭哥,坐地叔”,意思就是對平輩的白頭老翁僅稱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輩,即使上了年紀的老者也要喚其為叔。

農村常見的白頭大哥、奶娃娃爺叔,排字論輩有講究

很多農村人對這種事情都是習以為常的,在農村,輩分與年齡有時存在很大的懸殊,往往並不成正比,年幼輩長或年高輩低的現象極為常見,白髮老翁稱呼還在吃奶的娃娃為叔、為爺也並不稀奇。

之所以會出現輩分和年齡的懸殊差異,是農村特有的背景形成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農村常見的白頭大哥、奶娃娃爺叔,排字論輩有講究

一是很多農村家庭一般是群族而居,而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譜,這些家譜從古延續至今。有些家譜,在立譜時,便確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輩分序列,而且事先標定字號,輩分清楚,鄉間名之為"排輩",實則是排字論輩的意思。

受家族傳承的影響,孩子在起"大名"時,必須以預定的某字作為名字的一部分。這個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間或最末,各個輩數層次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有著約定俗成的規矩。親族和非親族之間也都是按照輩分相稱呼,年齡和輩分相差較大的一般是非親族之間的關係,就是我們過去所說的“同宗不同支”。

農村常見的白頭大哥、奶娃娃爺叔,排字論輩有講究

二是,在過去傳宗接代觀念極強而又崇尚“人多力量大”的時代,農村生育往往過多,兄弟姊妹五六個的極其常見,七八個以上的也不足為奇,積得“五男二女”往往令人羨慕。

這樣一來,兄弟姊妹中的老大與老么年齡就有很大的懸殊,加上過去農村又流行早婚早育,有時甚至兒女已結婚,而母親卻還在生育,於是就出現了叔侄同歲、甥比舅大的現象。

如此逐輩相錯,輩分與年齡的差異也就越來越大了。

農村常見的白頭大哥、奶娃娃爺叔,排字論輩有講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