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爆雷潮」衝擊波還會持續多久?

網貸“爆雷潮”衝擊波還會持續多久?

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出現了以唐小僧、善林、聯壁等為代表的網貸平臺集中倒閉、跑路的現象。據統計6月份,全國共計有46家網貸平臺出現問題。當人們認為這場網貸平臺倒閉潮很快將過去時。7月份,P2P行業的這個雷,又從上海炸到了杭州。

就在7月3日夜裡,佐助金服旗下的平臺牛板金發佈公告稱,因為有9852萬元的借款項目出現逾期,已準備清盤。而到了7月6日,杭州又一家百億級P2P平臺人人愛家金融官網發佈清盤公告:自2018年6月起開始出現借款企業大規模逾期,平臺代償出現重大困難,自2018年7月5日起全面停止網貸業務運營並開始良性清盤。

對此,業內專家則表示,當前頻繁出現的“爆雷潮”,導致P2P行業風險被誇大。要知道單一維度的衡量標準無法真實反映行業現狀。從第三方研究機構對所謂“雷”的總結情況來看,這些“雷”更多是行業發展優勝劣汰的結果,而非行業風險增大。

不過,我們認為,今年很可能是P2P平臺進行優勝劣汰的“大洗牌”之年,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在運營P2P平臺共2835家。今年上半年新增P2P平臺36家,消亡721家。而僅6月份,全國共計有46家網貸平臺集中出現問題。

網貸“爆雷潮”衝擊波還會持續多久?

中國的P2P網貸初始於2009年,野蠻生長於2013年,而在2015年7月18日之前,國內P2P在無任何金融監管的狀態下“裸奔”了很長時間。所以存在的問題有不少,包括涉嫌自融自保、開展校園貸等違規業務。但後來隨著行業洗牌、監管加強、去槓桿等因素,近年來網貸平臺數量大幅回落。

那麼,今年為啥會集中頻發P2P平臺倒閉潮呢?首先,金融監管趨嚴,P2P網貸平臺再也不能打政策擦邊球。上週,全國公安機關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專項行動部署推進會召開,公安部部長出席並講話,決定組織開展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專項行動。

儘管公安機關只是打擊非法集資犯罪,並不針對P2P網貸這個行業。但是一些P2P平臺在日常經營中,因為疏於受到外界監管,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這類違法行為,於是產生了大量的倒閉潮。

再者,時至年中,整個市場出現了錢荒的問題,儘管央行4月份以來採取了二次定向降準,以補充市場的流動性,但是定向降準只能夠稍微緩解錢荒現象,

同時,定向降準主要還是服務於中小微企業。在市場流動性緊缺的情況下,P2P網貸平臺很容易因為發生資金鍊斷裂而出現倒閉現象。因為本來如果發生了資金鍊斷裂的問題,可以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來度過短時的危機,而現在融資渠道被堵,只能選擇關門歇業。

網貸“爆雷潮”衝擊波還會持續多久?

再次,P2P傳統的監管跟不上對監管需求。網貸備案延期。作為P2P監管部門,原本定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的P2P網絡借貸備案工作已延期。而對於備案工作是否有望在年內完成,監管部門曾回應,將繼續進一步執行這項工作,年內還不行,還得繼續加把力。

本來宣佈網貸備案年中要落實時,很多P2P平臺擔心一旦上升到符合監管要求,恐怕合規成本會大幅上升,企業肯定承受不了這樣的高成本。同時,多數網貸平臺也很難短期內符合網貸備案所提出的合規要求。然而隨著網貸備案延期,相當一部分平臺已經等不到備案實施了。

最後,網貸平臺運營成本和合規成本不斷增加,借款人的逾期率在上升,導致不合規、經營不善的平臺不斷出現爆雷情況。一邊是網貸平臺獲得客戶的營銷成本,以及合規成本在不斷上升。

而另一邊卻是經濟不景氣,借款人逾期率在不斷上升,本來P2P所要放貸的借款人,通常都是銀行不願意放貸的企業和個人,存在一定風險,現在經濟形勢不好,這種逾期風險就會進一步放大。

網貸“爆雷潮”衝擊波還會持續多久?

現在很多業內人士聲稱,熬過了6月,以後的日子就會好過一些。但是現在看來,由於P2P網貸行業集中度較高,貸款餘額前100名的平臺累計貸款餘額佔整個行業的比例約為70%,因此,未來將有更多平臺退出。所以,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確保資金安全要遠比獲得高收益更重要。

P2P網貸行業正經歷著一段時期的痛苦期,今年下半年還將會陸續發生爆雷事件,整個行業要面臨殘酷的“優勝劣汰”的清洗。可以肯定,未來P2P網貸行業將會變得更加透明規範,但是短期內的爆雷風險會集中釋放,這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警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