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駐雷波縣磨石村第一書記 發動朋友圈 四處爲扶貧「化緣」

中央紀委駐雷波縣磨石村第一書記 發動朋友圈 四處為扶貧“化緣”

中央紀委駐雷波縣磨石村第一書記 發動朋友圈 四處為扶貧“化緣”

磨石村蓋房之前,王壽梗為地基劃線。

中央紀委駐雷波縣磨石村第一書記 發動朋友圈 四處為扶貧“化緣”

王壽梗為村民送棉被。

中央紀委駐雷波縣磨石村第一書記 發動朋友圈 四處為扶貧“化緣”

王壽梗走訪貧困戶,入戶調查收入情況。

到中央紀委信訪室工作前,王壽梗是一個兵。1999年考上位於重慶的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畢業後繼續服役,兵齡15年。

2011年,已是副營職幹部的王壽梗參加軍轉幹部招考,成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

“每個月處理幾千份上訪信是正常的。”回憶在中紀委信訪室的工作,王壽梗告訴記者:工作雖難,但耐心聽完,總有解決的法子。

2015年,中央機關選拔幹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王壽梗報了名;2016年7月,經過層層選拔的他赴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磨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產業“造血”

機關大院走出的“種植能手”

駐村兩年,王壽梗帶領村民種了476畝地:紫山藥26畝、獼猴桃25畝、山桐子425畝。

兩年前,磨石村的人除了知道獼猴桃,很少有人聽說過紫山藥,更沒人聽過山桐子樹苗。

靠政府補助脫不了貧,種點什麼賣出去換成錢才是硬道理。跟村幹部商量後,剛到磨石村的王壽梗拍了板:先種10畝紫山藥。

他不懂彝語,跟村民交流還得帶個村幹部當“翻譯”。初到任的第一書記“連手帶腳”比劃著,說服村民種一種從沒聽過的東西,說是能掙錢,村民們很困惑。

靠著一腔熱血,王壽梗說服了10戶人家,一家拿出了一畝地。

試種新品種,當年能掙錢

“品種是我從南充引進的,5塊錢1斤,1畝能掙1萬塊錢。”王壽梗回憶,他算過賬,紫山藥生長週期4個月,當年種當年收,保證村民能掙到錢。

找來挖掘機平好了地,新問題又來了:村民不會種。

索性,王壽梗請來四川農大的教授,手把手教村民種下了10畝紫山藥。

2017年底,順利收穫。

2018年,看到效益的村民自發加入進來,種植面積達到了26畝。

收穫將至,中國旅遊集團領導到磨石村看了紫山藥,很感興趣。“說賣到別處運費很貴,不如賣給我們吧,我們給集團下面的飯店。”

紫山藥成了,還能種點啥?

2017年4月,王壽梗在帕哈鄉政府食堂吃飯,聽到別人說西昌有一家金洞子獼猴桃基地,那兒的獼猴桃一斤能賣50多元。

動了心思的王壽梗,轉天就直奔西昌金洞子獼猴桃基地。“那家基地願意支持。我就回縣上找了縣農辦。”

最終,雷波縣農辦支持了100萬元,作為磨石村獼猴桃產業發展基金。

實際上,獼猴桃在涼山並不稀奇,冕寧、越西、雷波等地都有大量野生獼猴桃。但這些野生的獼猴桃個頭僅比鵪鶉蛋大一點,且味道有些酸澀,不受市場歡迎。

為了能把種下的獼猴桃賣出去,王壽梗決定,要種就種好的。

“品種有了,種下去管不好,七八年就生病了。所以成本不能省。”王壽梗證實:目前有25畝,施了10萬塊錢有機肥。

種獼猴桃3年才能見效益,對於未來,王壽梗並不擔心,“2018年初,我們下大力氣預防病蟲害,保證了水果品質。已經把獼猴桃的各種病蟲害風險降到最低。雷波縣土壤本身含有的硒元素,也會讓水果身價倍增,3年後畝產值可達5萬元。”

獼猴桃種植總共覆蓋了172戶人家,王壽梗採用公司化管理:“目前我們已經股權化,7月份會把股權證給老百姓發下去,貧困戶會佔絕大多數股份。未來,獼猴桃基地將給村上創造利潤50萬元。”

荒山上種下了山桐子樹苗

在引進獼猴桃的過程中,王壽梗悄悄盯上了山桐子樹。

“我是從當初合作種獼猴桃的公司瞭解到山桐子樹苗的,引進山桐子,在雷波縣是首次。”王壽梗介紹,山桐子也被稱為“樹上油庫”,不僅可以當食用油,也可以作為航空用油。

2018年,王壽梗帶領磨石村92戶村民,在荒山上種下了425畝山桐子樹苗。

“4年後畝產值可達3600元。”軍人出身的王壽梗快人快語:“雷波縣委書記說,今年要把山桐子在全縣推廣一萬畝。”

“山桐子一畝能打3000斤,商家1.2元一斤收,每畝能收3600塊錢。”王壽梗透露,商家從農戶那裡每收一斤,會返給村集體0.4元。“在不影響村民收入的前提下,村集體也有了一些資金,去改善村裡的環境。”

“今年我還考慮指導村民種金銀花,但估計時間來不及了。”兩年駐村工作即將結束,王壽梗還有很多願望沒實現:“根據川農大專家的指導意見,我正在落實獼猴桃樹下種植白芨、山桐子樹下種植芍藥的“林下產業”。

“我還想扶持大戶,在樹底下養雞、養豬,把他們山野裡養的生態家畜家禽賣到北京去。”王壽梗說。

回憶起離開北京到磨石村的那段日子,王壽梗很愧疚。

“挑了個妻子高興的時候,才敢給她說要去四川駐村。”王壽梗回憶,當時妻子聽完就哭了。

“我理解她,我倆都是軍人出身,她現在還是一名團職幹部。”王壽梗若有所思:結婚多年,我們常年聚少離多。

“兒子9歲,讀4年級,拉著袖子問,‘媽媽媽媽,你怎麼了?’”

“我說媽媽不舒服。哄孩子睡了,才開始安慰妻子。”

“必須說服她,一是領導覺得我可以,還有就是,我也想去。”

從接到通知到離開北京,只有一週。2016年7月,用盡半生力氣走出大山的王壽梗,又回到了大山。

土坯房、泥山路,垃圾遍地。這是王壽梗當時看到的雷波縣磨石村,“我的老家山東德州,上世紀80年代就是這樣。”

改變觀念

“不是換了新衣服就脫貧了”

走出去看看他帶著孩子們第一次走出大山

王壽梗回憶:當時感覺出乎意料,以為村裡只有個別貧困戶,沒想到有幾十戶貧困戶,“大多數村民的狀態是一樣的。”

186戶人家,810人,磨石村160多個學生,高中生只有2個,大學生只有1個。

怎麼辦?短期改變不了,只好找機會帶他們出去看看。這個想法,在王壽梗心頭埋了一年。

2017年,四川省直機關工委主辦“走出大山看世界”活動,王壽梗終於有了機會,先後把磨石村的10名孩子帶到了成都。

“他們從沒出過縣城,從沒坐過大巴車。我知道這改變不了什麼,就是想帶他們出來看看。”王壽梗告訴記者,除了幫助磨石村脫貧,他最想做的,就是把精力投到孩子身上。

活動現場,王壽梗對孩子們講了一段話:“我也像你們一樣,從農村走出來。當時我的夢想,就是像城裡孩子一樣,穿著乾淨衣服,騎自行車上班。後來我長大了,成為了國家公務員。我特別想跟你們說,起點的高與低,不代表我們明天的成績,關鍵是,只要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要咬緊牙關,做到最好。”

王壽梗帶著孩子們參觀了成都知名高校、科研企業等10多家單位,“我不多講,這些畫面會印刻在他們腦海裡,就夠了。”

觀念上脫貧村民看上電影,微醫進大山

到成都的孩子見了世面,沒機會出去的人怎麼辦?更重要的是,國家的政策法規如何才能普及?王壽梗決定,每週為村民放一場公益電影。

“放電影是我小時候在村裡的記憶。”王壽梗說,那是他腦海裡鄉村最和諧的景象,他想帶給磨石村。

王壽梗坦言:放電影還有兩個目的,一是讓鄰里之間有機會坐到一起,嘮嘮家常;二是讓他們從電影裡多接受一點新觀念,“不是換了新衣服就脫貧了,觀念上的脫貧,恐怕要10年。”

瞭解到雷波縣具有行醫資格的醫生連20人都不到,2017年4月,在王壽梗和村委會多方努力下,微醫集團四川分公司在磨石村建了遠程接診點。“村民可通過微醫互聯網實現網上診斷、遠程超聲。”

即將要離村對村民的牽掛還有很多很多

為了讓村裡的孩子過得好點,王壽梗發動自己的朋友圈,多方奔走,“四處化緣”。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北京市華博創科公司負責人段聯在帕哈鄉選拔了2名貧困初中畢業生到北京,提供5年免費電腦培訓;北京掌眾集團負責人張敬華給磨石村捐贈10萬元現金……

為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王壽梗組織村兩委和村民,依法選舉產生了磨石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培養了2名村後備幹部,發展了2名黨員。

“我們聯繫了中糧集團,想給村裡的人找個務工渠道,讓他們到深圳、佛山打工,但他們很多人只會說彝語,也就沒招起來。”王壽梗告訴記者,2007年之前,磨石村是沒有路的,2007年才通了路。“道路通了,但更希望語言障礙這條路儘快打通”。

即將離開磨石村,王壽梗的牽掛還有很多。

“農村的垃圾處理非常落後,燒柴火的習慣要儘快改變。”

“上學能不能別讓孩子們走那麼遠,看著心疼。”

……

“好在我們村的支書、會計、村長都是80後,正是幹事創業的階段。”對於未來,王壽梗信心滿滿:“我相信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