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稱我們登月爲獲取氦3造第四代核武器:可一次炸毀數千廣島長崎

日稱我們登月為獲取氦3造第四代核武器:可一次炸燬數千廣島長崎

據國內新聞媒體報道,“近日,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與中南大學聯合研製出世界上最大的火箭貯箱瓜瓣。該瓜瓣直徑達10米級,強度提升10%,且成形精度達毫米級。據該項目研製人員介紹,土星5號運載火箭貯箱的瓜瓣直徑也達10米級,但其每一塊瓜瓣均為拼焊而成,而火箭院研製的10米級貯箱瓜瓣一次成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火箭貯箱瓜瓣。目前,我國最大的貯箱瓜瓣為直徑5米,為直徑5米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所研製。10米級貯箱瓜瓣成形技術的突破,為我國重型運載火箭10米級貯箱原理樣件的研製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火箭結構輕質化作出突出貢獻”。

日稱我們登月為獲取氦3造第四代核武器:可一次炸燬數千廣島長崎

長征9超重型運載火箭助推級火箭分離模擬動畫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進入21世紀後,地區資源與能源緊缺,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地球生態系統正在逼近極限。人們紛紛研究太陽能,核能等替代能源。據科學家研究,月球上可能含有豐富的能源和資源,例如,每年到達月球範圍內的太陽光輻射能量大約為12萬億千瓦,相當於目前地球上一年消耗的各種能源總能量的2.5萬倍。月球有一面永遠對著地球,只要在月球上每隔120度,共3處安裝太陽能發電站,就可以24小時不停的發電並向地球傳送能量,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層的干擾,太陽能發電效率大大提高。

日稱我們登月為獲取氦3造第四代核武器:可一次炸燬數千廣島長崎

月球上的氦3資源也是科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氦3是氦氣的一種同位素,氘與氦3聚變是目前最容易實現的聚變反應。地球大氣中大約有4萬噸氦3,極難開採和利用。1985年,專家們通過分析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帶回的月球岩土樣品發現,月球上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物質氦3。據估計,月球表面約有數百萬噸氦3,如果用來提供人類的所有能源,約夠數千年之用。據新聞報道,隨著中國核聚變工程實驗已完成概念設計,並於2017年底啟動了工程設計,預計於2028年正式開工建設,準備在我國建造世界第一座核聚變商業示範堆,這也標誌著在不遠的將來,核聚變發電或許有重大突破,對經濟性的聚變燃料需求將變得十分迫切。當然,國外媒體的看法可能很不同,據三年前日本《外交學者》刊文稱,我國登月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氦3造第四代核武器,日媒稱,“誰得到氦3材料,誰就將將成為世界新的霸主,一噸氦-3帶來的破壞能力相當沙皇炸彈的1.5倍,一次可炸燬數千個廣島長崎”。

日稱我們登月為獲取氦3造第四代核武器:可一次炸燬數千廣島長崎

據資料報道,目前有意登月的的國家除了已經成功登月的美國以外,俄羅斯,歐空局,甚至印度和日本都制訂了探月與深空探測計劃。俄羅斯甚至計劃將25噸的氦3用太空拖船運回地球,在月球上“採礦”。我國在成功實現載人飛船,載人空間站,發射嫦娥號探測器搭載“玉兔號”月球車登月後,下一步如何進行太空探索是熱愛航天的國人十分關心的問題。據資料報道,我國的航天部門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利用長征五號進行登月的構想,據資料稱,保持火箭的5米直徑不變,在已經研製成功的長征5號火箭上進行大改,長度由50米變成72米,由四個助推器增加到6個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由約25噸翻倍增加到50噸。

日稱我們登月為獲取氦3造第四代核武器:可一次炸燬數千廣島長崎

該飛船由登月艙+服務艙+返回艙組成,一次載人登月共發射3次長征五號增強火箭,第一天發射奔月變軌一子級,第二天發射奔月變軌二子級,第五天發射登月飛行器和繞月及返回的飛行器,飛船各艙段在太空組合對接後再奔向月球,來回總共需要18天。這種登月最大的好處是節約了研製成本,但最大的缺點是3次發射都不能失敗,飛船各艙段在太空組合也必須一次成功,如果發生了故障,對航天員的要求極高。而上述最新的新聞報道,據分析很可能我國的決策機構決定還是研發一種類似“土星”5號火箭,直徑10米的重型運載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100噸以上,奔月軌道運載能力為50噸以上。

日稱我們登月為獲取氦3造第四代核武器:可一次炸燬數千廣島長崎

這種方案從地球到月球載人登月只需一次發射,一次交會對接,其安全性可能更好,整個工程的風險也大大減小,這也是對登月航天員的生命安全負責任的態度。目前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及科技實力大大超過美國的登月時期,貴州500米口徑世界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也成功投運,對月深空測控通信也毫無問題,如果在2030年研製成功併成功實現全球第二個載人登月,將在政治上,科技上,國際影響上獲得巨大成功,引領與帶動國家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大大振奮國人的志氣。

縱覽軍事風雲,品讀大國縱橫,看吾春秋軍備——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