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6月初,“黎明”号飞船开始最后一次环绕谷神星飞行,与这颗矮行星之间的距离不到50公里。2015年以来,“黎明”号便开始对谷神星进行观测并向地球传回大量不可思议的特写照片。借助这些照片以及其它观测数据,科学家进一步加深对谷神星的认知。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谷神星艺术概念图

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飞船传回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特写照片,展现谷神星的惊人地貌。2015年以来,这艘飞船便开始环绕谷神星飞行。6月,“黎明”号进入任务实施以来的最低轨道,距谷神星地表只有大约35公里。最新拍摄的照片提供了一个以含盐明亮沉积物而著称的巨型撞击坑的罕见细节,边缘的塌方清晰可见。

“黎明”号项目首席工程师、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马克·雷曼表示,观测结果远远好于预期。“拍摄如此引人注目的照片是‘黎明’号地外远征任务的最大挑战之一,最终结果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黎明’号就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为谷神星肖像增加了丰富的细节,进一步展现它的惊人地貌。”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黎明”号飞船6月22日拍摄的照片,拍摄时距离谷神星只有35公里。照片展现了农神节光斑西侧的神秘平顶丘。在“黎明”号早期拍摄的照片中,科学家就发现了这一奇怪特征

“黎明”号拍摄的新照片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农神节光斑西侧的神秘平顶丘。在“黎明”号早期拍摄的照片中,科学家就因这一奇怪特征陷入困惑之中。新照片揭示了明亮物质(主要由碳酸钠构成)之间的关系,暗淡背景可能隐藏着农神节光斑的起源线索。

这些物质为何暴露在外?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设:一种可能性是,它们来自一个浅显的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库;另一种可能性是,来自地下更深处的盐卤水,通过裂缝涌到地表。宇航局表示:“这些照片含有丰富信息,未来几周我们还将获取更多信息。这些信息将帮助我们解答有关农神节光斑起源的关键问题。农神节光斑是在地球和火星之外观测到的最大的碳酸盐沉积物。”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欧卡托陨坑酒节光斑的特写照片,由“黎明”号6月14日拍摄,拍摄时距谷神星39公里。照片揭示了明暗物质之间错综复杂的图案。暗淡背景的复杂结构让人联想到地球上的熔岩流。谷神星的物质流可能混有大量冰。照片中的明亮物质主要由碳酸钠构成。这些碳酸钠裸露在坑底,可能有一个液态来源。照片中央位置的方位为北纬21.0度,东经241.3度

抵达谷神星前,“黎明”号曾造访灶神星。谷神星和灶神星都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采用离子发动机的“黎明”号于2007年发射升空,现在已经接近任务尾声。宇航局认为这艘飞船还能继续服役几个月。

借助伽玛射线和中子探测器以及可见光和红外测绘光谱仪,“黎明”号对谷神星进行低空观测。观测结果将帮助科学家揭示谷神星的构成,进一步了解谷神星地表物质的起源。最新引力测量数据也有助于揭示谷神星的地下细节。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欧卡托陨坑边缘的塌方,由“黎明”号6月9日拍摄,拍摄时距谷神星43公里。抵达谷神星前,“黎明”号曾造访灶神星。谷神星和灶神星都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黎明”号项目首席研究员、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卡罗·雷蒙德表示:“在‘黎明’号拍摄的第一批谷神星照片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亮斑。借助‘黎明’号对谷神星的长期观测,我们能够揭示这颗令人着迷的矮行星的特征和历史。现在,‘黎明’号任务接近尾声。在观测任务的最后阶段,它将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新数据,帮助我们验证相关理论。”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这幅照片是一年多来“黎明”号传回的首批谷神星照片之一,摄于6月16日,拍摄时距谷神星大约440公里。此时,“黎明”号已进入最低轨道,最后一次绕飞谷神星。照片中,靠近地平线的陨坑宽度较大,在35公里左右。不远处是一系列小山。前景的陨坑规模中等,距大陨坑大约120公里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谷神星可能是个头最大的天体。自发现以来,这颗矮行星便一再让科学家吃惊不已。现在,“黎明”号正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帮助科学家近距离了解谷神星地貌。

不久前,“黎明”号传回一幅照片,展现坑坑洼洼的谷神星地表。宇航局称:“坑坑洼洼的地表下方是远古时代的地貌。”执行观测任务期间,“黎明”号拍摄了很多谷神星边缘照。宇航局称:“这些照片提供了其它视角。通常情况下,这艘飞船直接从上方对谷神星地表进行成像。照片中的谷神星表面凹凸不平,但边缘较为平滑,原因在于这颗天体被自身引力塑造成球形。”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左图展示了“黎明”号从1470公里的高度看到的谷神星。右图展示了“黎明”号测量到的谷神星引力场变化,能够为科学家了解谷神星的内部结构提供线索。红色区域的正值更高,对应的引力拖拽超出科学家此前预计;蓝色区域的负值更高,对应更弱的引力拖拽

拍摄新照片时,“黎明”号正将轨道降至观测任务以来的最低点,以获取谷神星的细节。谷神星是太阳系内侧唯一的矮行星。6月初,“黎明”号进入新轨道,同时也是它环绕谷神星飞行的最终轨道。此后不久,这艘飞船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获取谷神星的图像并收集其它科学数据。

“黎明”号的最终轨道距谷神星上空不到50公里,只有此前轨道的十分之一。这艘飞船将收集伽马射线和中子光谱等数据,帮助科学家了解谷神星最上层大气层的化学构成。毫无疑问,在如此低的轨道,“黎明”号将拍摄更为引人注目的谷神星特写照片。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黎明”号镜头下的谷神星最高山——阿胡纳山,高4千米,宽17千米。阿胡纳山地区是谷神星上少数几个存在大量碳酸钠的区域之一(右下图像中的绿色和红色区域)

“黎明”号2007年发射,一直对小行星带的两个最大天体——灶神星和谷神星进行观测,以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演化。2015年3月,这艘飞船进入谷神星轨道。“黎明”号项目首席研究员雷蒙德表示:“项目组一直在期盼中等待‘黎明’号传回高分辨率的特写照片,以进一步了解细节。最新获取的高解析度数据允许我们验证根据此前数据提出的理论,同时发现这颗令人着迷的矮行星的新特征。”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自两年前发现以来,谷神星表面的神秘光斑便让科学家陷入困惑之中。2015年,“黎明”号首次拍摄这两个独特反射区的照片。这两个光斑存在于欧卡托陨坑,中间的是农神节光斑,旁边的是酒节光斑

此前的研究显示谷神星表面存在水,而水正是生命形成的一个关键要素。从水冰的分布来看,谷神星仍在演化之中,可能存在地下水循环。谷神星之所以引起科学家的浓厚兴趣是因为它是距地球最近的矮行星,可能存在外星生命所需的构件。

2015年以来,“黎明”号便对谷神星进行测绘。在一项新研究中,专家们利用“黎明”号获取的图像研究谷神星地表的化学特征。新研究的焦点是碳酸盐。“黎明”号此前曾探测到这种化合物。它们的存在是一个强有力的液态水存在证据。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谷神星的朱格林陨坑,座落于南半球,坑壁被水冰覆盖。与北半球的陨坑不同,这个陨坑比较浅,亮度也很低。此前,科学家在北半球陨坑发现水冰

意大利罗马天体物理学和行星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黎明”号的可见光-红外分光仪对谷神星进行分析。在整个可观测地表,他们发现了碳酸钠的踪迹。分光仪读取了谷神星地下深处化合物的化学光谱,证实了碳酸钠的存在。一些碳酸盐聚集区的长度可达到1公里,碳酸钠以水合形态存在。这种形态只有周围存在液态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说明谷神星拥有一个地下海洋。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黎明”号飞船

意大利的研究小组由菲利珀·卡罗佐带队。他们在论文中指出:“水合碳酸钠很早就在一个全球性海洋形成。这个海洋最终冻结在谷神星的地壳中。”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化学物质在几百万年前形成。由于它们并未脱水,科学家认为一定仍有水从谷神星地表涌出,说明这颗矮行星仍在演化之中。在存在穹丘或者土丘的陨坑周围,研究小组发现了水合碳酸钠。

“黎明”号与谷神星进行最亲密接触 传回惊人照片

地球、月球与谷神星对比图

科学家在论文中指出,谷神星的某些陨坑拥有独特特征,例如坑底裂缝,说明曾有水喷出。研究过程中,科学家还将目光投向覆盖朱格林陨坑(Jugling)坑壁的水冰。这个陨坑位于谷神星南半球,深度和亮度均不及北半球的陨坑。此前,科学家在北半球陨坑发现水冰。

为了更好地了解朱格林陨坑的水冰,意大利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黎明”号此前获取的光谱数据。随着时间推移,能够被阳光照射的区域发生变化,坑壁的水冰量也因此改变。通过对数量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小组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富含水冰的坑壁面积明显增多。冰丰度与太阳通量之间的关系说明水的季节性循环导致了观测到的数量升高。研究论文刊登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