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藏之旅——大昭寺

走進西藏就給大家介紹下大昭寺,這裡是信徒朝拜佛祖的地方,也是信徒洗刷罪孽的地方,這裡也是旅人們心中的淨土。

我的西藏之旅——大昭寺

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傳說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贊干布曾在此湖邊向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人湖內,湖面頓時遍佈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於是,一場以千隻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餘,因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為了紀念白山羊的功績,佛殿最初名為“惹薩”,後改稱“祖拉康”(經堂),又稱“覺康”(佛堂),全稱為“惹薩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馱土而建的。“大昭”的名字據說與始於15世紀的“傳昭大法會”有關。

我的西藏之旅——大昭寺

虔誠卓瑪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經歷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佔地25100餘平方米的宏偉規模。

我的西藏之旅——大昭寺

大昭寺不僅僅是一座供奉眾多佛像、聖物以使信徒們膜拜的殿堂,它還是佛教中關於宇宙的理想模式――壇城(曼陀羅)這一密宗義理立體而真實的再現。在大昭寺的正門人口處前面,有三根石柱。一根石柱上用漢藏兩種文字刻著公元823年簽訂的唐蕃會盟書。

我的西藏之旅——大昭寺

虔誠卓瑪

大昭寺始建於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後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築群。寺建築面積達25100餘平方米。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4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藝術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銅像。兩側配殿供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等塑像。

我的西藏之旅——大昭寺

虔誠卓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