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寶,勝似寶

不是寶,勝似寶 或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物;或是一件有意義的珍品;亦或是一句中華傳統文化文化經典。每個家庭都是一個故事,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家的“傳家寶”,自古以來,好的家風令人稱道。所以,我認為那些對後輩有教育意義的“傳家寶”價值更高。 古人曾經說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價值連城的寶物可以帶給後輩一筆財富,卻帶不來思想;一件有意義的珍品可以給後輩帶來榮耀,卻帶不來奮鬥的動力;而一句中華經典文化,雖然給後輩帶不來有形的資產,卻能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寶物只有一件,流傳下來仍然只有一件,榮耀只是代表過去前輩的努力,流傳下來並不代表是後輩的成果,但是,一條有思想的,對後輩有教育意義的“傳家寶”,卻能影響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 “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這是著名歷史人物曾國藩的“傳家寶”。一個人可以從神色,動作去欺騙他人,但是,永遠卻欺騙不了自己,正所謂“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而曾國藩的傳家寶指出“慎獨”,一個人只有時常做到反省的時候,覺得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自己的內心,無愧於天地,那就會心安。時常懷有一顆恭敬之心,無論事情的大與小,無論人們的地位高與低,人們都要懷有一顆敬畏之心,不要有所懈怠。自古以來,“仁”一直被歌頌,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要愛己及人,以寬鬆之心待人,這樣我們才會真正的快樂。曾國藩就是在這樣的“傳家寶”中成長,我想他的成功和他的“傳家寶”分不開! 傅雷家書,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吧。書中講述了付聰離開國家之後,傅雷時不時一封家書寫過去,傅雷和付聰與其說是父子關係,更不如說是朋友,是知己。“孩子,我長篇地給你書寫,並不是嘮叨,也不是所謂的教育,我只是想把你當成一個對手,一個討論音樂,討論藝術的對手,同時也是一個朋友,一個在藝術上共同進步的朋友。”在這樣一種“傳家寶”生活的孩子,怎麼不會成才呢? 從國內到國外,從古至今。無一不在告訴我們,對後輩有教育意義的“傳家寶”,都是熠熠生輝的。 物質可以替換,精神不能取代。一個好的“傳家寶”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它是無價的,是彌足珍貴的,是永不磨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