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登頂全球1000大銀行榜單,強大的銀行背後危機何在?

最近,對於四大行來說可謂是一個好日子,7月3日中國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大家俗稱的四大行)一起登上了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單,引發了中國各大媒體的一次大刷屏,可以說中國商業銀行一同登頂世界前四強意味著是中國金融的一次偉大勝利,但是在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背後,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一下,在看似強大的中國商業銀行背後到底有沒有潛在的風險,中國商業銀行到底有沒有危機呢?

四大行登頂全球1000大銀行榜單,強大的銀行背後危機何在?

一、四大行一同登頂

根據中新社的報道,7月2日,全球權威雜誌英國《銀行家》發佈2018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榜單,中國四大銀行首次位列1000大銀行前四名。按照排名順序,前四名分別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與2017年相比,前十大銀行名單整體保持不變,仍主要集中在中國(4家)、美國(4家)、英國(1家)和日本(1家)四國。

今年榜單的最大變化是前四大銀行都是中資銀行,而去年除摩根大通以外前四大銀行有3家中資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的排名分別上升1位和2位,與此相對應的是美資銀行排名都有所下降。中國銀行業在一級資本總額、資產總額、稅前利潤總額上連續三年超越歐元區、美國,位居各國家和地區榜首。

四大行登頂全球1000大銀行榜單,強大的銀行背後危機何在?

從榜單還可以看出,全球銀行業七年來首次迎來兩位數的收益和資本增長。就全球1000大銀行來看,2017年合計稅前利潤達1.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5.57%;即使是長期處於負利率政策下的日本銀行業利潤增長率也提高至7.6%。同時,全球1000大銀行2017年一級資本總額合計8.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1.67%,除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以外,全球所有地區的一級資本增速均突破兩位數。此次利潤增速和一級資本增速水平均突破兩位數為2010年以來首次,說明全球銀行業復甦態勢強勁。

在這樣亮眼的數據面前,很多人都在說中國銀行業真是給中國人揚眉吐氣了,但是金融業的發達真的是像表面上那麼一片繁花似錦嗎?中國銀行業強大的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隱憂?在今年4月份,四大行的年報出爐的時候,我們曾經專門發文論述《四大行重回躺著掙錢的時代,日賺24億的背後危險在哪裡?》,如今我們不妨仔細梳理一下強大的中國商業銀行到底有哪些危險?

四大行登頂全球1000大銀行榜單,強大的銀行背後危機何在?

二、強大的銀行背後有哪些危險?

中國四大行的強大自不必說,無論是全球的排行榜,還是日賺24億的豐厚利潤,無不在證明著中國商業銀行的強大實力,然而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王熙鳳曾經說“雖是烈烈轟轟,不知大有大的難處,說給人也未必信“,如果用這句話放在中國商業銀行的身上其實真的非常恰當。商業銀行背後的風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切實存在的製造業高不良率。曾幾何時,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出現過一段時間的快速上漲在2015年前後,商業銀行不良率的上漲讓所有人都為之瞠目結舌,然而這幾年以來商業銀行的不良率可以說並不高,我們根據2017年四大行的年報數據顯示,四大行中不良率最低的中國銀行的不良率僅為1.45%,最高的農業銀行的不良率也僅為1.81%,這個水平放到全世界同行業來看都是一個不高的水平,然而事情卻完全不是這麼簡單。真正從事銀行業的朋友都知道,商業銀行的不良的確認有著非常複雜的過程,對於商業銀行來說,從信貸出現問題到形成不良貸款的過程相當漫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不良率其實是嚴重滯後於真實情況。在加上我國的信貸投放速度明顯快於總資產投放,從而不斷增大不良率計算的分母數值,影響了不良率的真實體現。而真正實體經濟的不良率問題主要反映在製造業等實體領域,我們再來看製造業的不良率水平,根據公開市場的數據顯示,工行、建行、農行、中行的製造業不良率分別高達 4.41%、6.18%、5.99%、4.18%,這和之前的整體不良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這個不良率來看,中國實體經濟的問題恐怕不容樂觀。

四大行登頂全球1000大銀行榜單,強大的銀行背後危機何在?

二是利差盈利模式的真正問題。還是用2017年銀行業年報數據來計算,工商銀行2017年非利息收入1536億元,同比減少163億元,下降幅度為9.6%,農業銀行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729.03億元,較上年減少180.32億元,下降19.8%,2017年建設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177.98億元,同比減少0.60%;其他非利息收入514.05億元,同比減少25.26%。中國銀行2017年非利息收入1453.72億元,同比下降19.06%。非利息收入佔比從2016年的36.72%下降到去年的29.98%。眾所周知,對於商業銀行來說息差收入是商業銀行的重要利潤來源,然而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僅僅依賴息差收入正在成為懸在商業銀行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與各大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快速下降形成對比的是各大寶寶類基金的快速上揚,根據市場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中國最大的貨幣基金餘額寶的規模已經突破1.86萬億,超過了四大行中的中國銀行活期存款總額,未來隨著全民財富管理意識的覺醒,商業銀行以息差為核心的盈利模式已經正在成為一個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依賴息差收入將會成為商業銀行的重要問題。

四大行登頂全球1000大銀行榜單,強大的銀行背後危機何在?

三是房貸佔比居高不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為34.14萬億元,同比增長20.3%,但增速與上年末相比已經回落0.6個百分點。一季度,中國房地產貸款餘額增加1.9萬億元人民幣,佔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比重比2017年佔比水平低2個百分點。雖然增速有所下降,但是從絕對量來看,房地產信貸所佔整體信貸的比重依然較高,2017年時任銀監會主席的郭樹清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明確表示,從信貸質量整體來看,整體信貸水平是向好的,但要注意房地產相關貸款佔比已經超過總貸款的三分之一,個別銀行的房地產相關佔比甚至超過了50%,潛在風險較大。的確,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高房價運行的今天,房地產信貸佔比較高對於各家商業銀行來說可謂是巨大的潛在風險,一旦中國出現類似於美國2007年的房債危機的話,這些房地產信貸就有可能變成隨時會被引爆的“定時炸彈”。

四大行登頂全球1000大銀行榜單,強大的銀行背後危機何在?

我們不可否認中國商業銀行非常強大,但是這些強大的背後風險隱患必須要高度關注,否則一旦出現風險,越是龐大的規模往往會意味著給金融、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畢竟中國的幾大商業銀行已經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

作者:上游財經專家顧問,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

首發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