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蘭:人類是命運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

孙春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表達了中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發出了全面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倡議,為我們凝聚共識、深化合作,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增添了信心和動力。李克強總理也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提出明確要求。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創辦十年來,積極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搭建了交流經驗、促進合作的高端平臺,本次年會聚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題,積極回應國際社會的共同關切,必將為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挑戰貢獻智慧和力量。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倡導天人合一、厚德載物,綿延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特別是過去五年多,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出臺40多項具體改革方案,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地區PM2.5濃度下降30%以上,地表水控斷面水體比例增加到67.8%,森林覆蓋率由本世紀初16.6%提高到22%左右,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五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41%,但主要汙染物排放下降10%以上,單位GDP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目前,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淘汰量超過發展中國家總量的一半,汙水處理能力、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居世界首位,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我們清醒認識到,中國是擁有13億多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環境承載壓力大,人均資源佔有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中共十九大就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出了戰略部署,今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專門組建了生態環境部,5月18日召開了改革開放以來規格最高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宣示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開啟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我們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致力建設美麗中國,貫徹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到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到2035年,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的目標基本實現。

我們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致力推動綠色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佈局,調整區域流域產業佈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 、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發展高效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力爭以更低的資源消耗、更小的環境影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堅持生態惠民利民為民致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生活實施“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加快工業、農業、生活汙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整治,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城鎮留白增綠,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我們將堅持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致力提高環境治理水平。深入推進實施《環境保護法》,加強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用嚴格的法治和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改革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紮實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實行山水林田一體化保護,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構建生態環境風險防範體系。

我們將堅持共建共享致力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在全社會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推動生態文明教育進學校、進課堂,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的綠色行動體系,引導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美好家園。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中國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實踐者,率先發布了《中國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頒佈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始終以合作精神和建設性態度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國將進一步加強與各國在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推動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為各國共同維護《巴黎協定》這一來之不易的成果,推動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努力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我們今天所在的貴州自古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近年來,貴州省堅定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連續多年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生態環境持續得到改善,世界自然遺產數量居全國之首,走出了一條質量高、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新路,希望大家多走一走看一看,深入瞭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務實行動,實地感受貴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具體實踐,廣泛開展對話交流,分享彼此有益經驗。讓我們攜起手來,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努力建設一個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

(李薛霏 鄧剛 徐其飛 曠光彪 黃曉青)

執行主編:韓 康

編 輯:劉 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