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的愛里尋找來生——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在最初的愛裡尋找來生——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在最初的愛裡尋找來生——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一、生而為人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很多人推薦《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於是,抱著很認真的態度搜來這部劇看。看到最後,竟然真如松子弟弟所言,她這一生,毫無意義。

然而,當松子熱情地投身於每一種情感的時候,她又活得最為真實、自我,痛並心懷希望。

松子很努力地在活。

從小,取悅家長,工作裡,盡責盡力,當有男人闖進心扉時,又努力去愛。遵照著他們的願望去做每一件事,去生活。所以,很矛盾,她究竟是為自己而活,還是在為他人而活?這個問題很是糾結。令人思考。

她總以為,為別人而活,最終能夠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但現實每每打破這一夢境,令到她受傷。義無反顧地付出,付出再付出,最終,也把自己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宿命論。

終其一生,直到死。她所追求的愛情,親情,都沒有得到。實際上,從四十歲開始,那個義無反顧的松子已經死掉了,活到五十三歲的她,只能稱為有口氣的行屍走肉。或許,坐在那條與家鄉相似的河流邊時,才會得到片刻安寧。反而是每個人,都在失去她以後,才開始反思,松子,曾經帶給他們些什麼。

想當初松子不分是非,一味維護包庇學生,她的價值觀到底是怎麼樣的,也讓人疑惑。

無論是別人的角度還是自己的角度,她這一生,嗯,毫無意義。然而,這種無意義裡,又滋生出若干的悲情來。一個沒有目標,隨波遂流的女子命運實在不堪。

在最初的愛裡尋找來生——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二、追求還是本源?

松子從小到大的追求,便是父親的認可。當她做鬼臉看到父親舒展笑容時,終於是找到法寶。於是,每每以此為樂,得到塵世裡最珍貴的父愛。

然而,這種親情之愛太難得了。她每每想要從中汲取力量和勇氣的時候,都顯得那麼可憐。父愛讓位於患病的妹妹,令她傷懷不已。她遵從父親的願望,做了父親喜歡的教師,她強忍著心底裡的真實情感 ,只到二十四歲那年,因為有了戀情而爆發。

那一刻,她顯得那麼無情和自私。她的自我,在那一刻裡,尤為強烈。但誰說,又不是對這不公平父愛,親情之情的控訴呢?只是這控訴不近人情。松子一度想要掐死妹妹,衝動又歇斯底里。能夠理解的同時,又替性格衝動的她惋惜。

父親內斂的深情她沒有看到。她也沒有換位思考,從父親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親情。

父親離世後,松子看到他最後的歲月裡,每天的日記裡都有:沒有松子的消息,她好像才明白,親情,父愛一直都在。父親愛她,只是愛她的方式與妹妹不同。而她,羨慕妹妹的那種。缺失的父愛令她一生,都在情感裡找補償。

這是遺憾,也是悲劇之根源。

在最初的愛裡尋找來生——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三、性格還是現象?

很難認同日本的影片,搞不懂他們的體制和思想,可能是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導致。我不能理解他們每每爆發出來的神經質似的大吼大叫,誇張的表情,怪異的舉止,低俗的行業。

松子實在不能算是低俗裡開出來的一朵清香的花兒。如果可以,她可以有很多的選擇。看到他父親,就算不知道他的職業,但能夠想到,那是一個體面的人,一本正經,努力工作,呵護家庭。他們的家裡,有著含蓄,內斂又不失凝重的氛圍。

松子的自我,打破了這一切。

她二十四歲,失了教師的職位,開始行而下,人生路從此改變。工作算不得體面,私生活亂七八糟。

教師這一職業,是按照父親的意願而選擇。可見,男權,在日本的社會里,還是很盛行的。現在又理解了高曉松說的,日本女人地位低下。松子便是這低下的女性裡,長出來的一株草。卑微又孤獨。並不令人舒服。

每每看東野圭吾的書,也有這種感受。日本女人的自我壓抑,性格自卑,以至於地位底下,卻又心理多陰暗,變態。很多女人為了尋求更穩定更高的地位鋌而走險,心機深重。他們並不以為錯。

生而為人,為自己的理想努力去做,這本身道是真沒什麼錯。但看多了以後,會影響情緒,很毀三觀。

說回到松子,她一直的隱忍,家庭裡的壓抑,令到她有著雙重的性格,順從之下的自我。當自我覺醒的時候,使推開了表面一切的和順。

四、女人的出路在哪裡?

從一個傳統的中國人來看,很難理解日本那些花裡胡哨的職業。變態島國之下的變態行業,變態人生。什麼應招女,AV女,松子被學校開除也不能理解。難道就沒有一個主持公道之人?

社會里的陰暗無論多麼陽光的行業裡,都存在著。松子之所以後來的職業一而再,再而三地往下滑落,深層次的原因,是跟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有關吧。形而上無望,體面無存。

松子們的出路在哪裡?

很難理解島國人的思想,真的很難。

他們有著怪異的想法和舉動。太多的變態,畸戀,行兇,殺人。連同他們的動漫,都顯得另類。影視作品也好,書籍也罷,包括我們去看《白夜行》,都是超級變態的一群人。可能,越是如此,越是能夠彰顯個性和吸引眼球吧。畢竟在這個流量時代,這些是實實在在利益的來源。

這個時候,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生而為人,生而為中國人,生而為現代社會里的中國人,我想說,我驕傲。

這個時代和社會以寬厚博大的精神在滋養著國人。特別是女人。當女人能夠強大地跟男人相抗衡,有著足夠的權力時,說明社會在進步,是國之幸事。

女性有更大的熱情和韌勁,投入到工作和家庭裡去。熱烈忘我,優雅獨立,魅力知性,一個又一個的新名詞已然成現代新女性的標籤。女人能夠從事的工作類目也格外繁多,只要你喜歡,完全可以去跟男人爭一爭。

在最初的愛裡尋找來生——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五、最後的一抹溫情

最後的一抹親情來自於松子的侄兒。那個一樣潦倒的年輕人。只有他,開始完全徹底地瞭解了姑姑這悲苦的一生,還她以生命的顏色。

更多的,是他自己得到了啟發。堅定後來的路。

如果說這部影片的要義,也許就在於此吧。這個侄兒,給了逝去後的松子最後的深情。給她的人生,劃上了完整的句號。只有他,沒有嫌棄姑姑的一生,反而是充滿了親情和同情。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多麼自卑的話話啊!最終,松子去到天國尋找她最初的愛,那裡,有她的父親,有她的妹妹。他們都在等著她回家。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奇怪的想法,對這個電影很抗拒。大概是固有的民族仇視吧。以至於不能夠很客觀地從敘述,講故事的方式方法,影片的色彩,格調,等等方面去客觀評價。說起來,這部影片還是有其獨特之處的。

不過,《入殮師》同樣是講一個兒子如何修復跟父親的親子關係,那個故事,就看得津津有味。達到深深的情感共鳴。獲大獎的大片,還是有其魅力所在。

最後,你們不要去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在最初的愛裡尋找來生——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你們對待日本是一種怎麼樣的態度?瞭解或是不能理解哪些日本的文化現象?下方留言,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