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我不是藥神》豆瓣高達9.0的高分?

溫嘟嘟wendudu

縱觀全世界電影歷史,恐怕很難有一部電影如同《我不是藥神》一般,還未上映,僅僅通過點映,便積累超過一億票房,引發一顆口碑炸彈,將中國影迷的淚腺徹底引爆,同時也引爆了中國暑期檔的電影票房。

取材於真實生活,並且帶著濃烈拷問社會色彩,並且整體主旋律偏悲情的電影,在中國電影這個大環境之中,著實難做,一方面是難討好觀眾,另一方面,過多枷鎖也讓電影人在立項拍攝上映之間舉步維艱。

前些年也有一些主打悲情因素的電影,如唐山大地震,如親愛的,我在評價都是在電影院切洋蔥,其實這些電影都並非徹底打動我的心靈,只不過在電影院這個幽閉黑暗的空間裡,很難不被環境所感染和通化,被這洋蔥燻了眼睛。

而且親愛的和同類電影失孤最後票房成績對比同類電影或許稱得上不錯,但是對比同期電影,難言優秀,更別說統治檔期。

然而我不是藥神在這一方面做得很討巧,前半段,以喜劇的形式,讓觀眾能夠坐得住,嘻嘻哈哈看了一處喜劇,而隨著程勇第二次前往印度之後,電影格調急轉而下,轉作煽情色彩,然而這份煽情,並不刻意,也不見主角們大哭大鬧,哭天喊地,也沒有因為主演角色們的離世而特意喧譁,整部的煽情部分給我的感覺就兩字——隱忍。

這份隱忍的煽情,主要在三個片段。

其一,乃是思慧在QQ群聯繫外省病友之時,一聲聲‘滴滴’的QQ提示音,如同揚起一陣箭雨,直串心靈,箭箭命中心底最深處的那份柔軟。

其二,乃是在警察局,阿婆對著曹斌警官說那一段話,一句“我不想死,我想活著”,平淡無奇八個字,阿婆的表演不浮躁,不過渡,這種如同哀求一般的懇請之語,卻如同潤物細無聲的春風細雨一般,將觀眾的情緒再次挑撥而起。

其三,乃是最後病友們一個一個截下口罩,目送程勇進入監獄的場景,這前後對應了程勇第一次和病友見面,直言他們連口罩都不摘,一點都不尊重。而病友用他們獨有的尊重,是給程勇最大限度的褒獎。

這三點,我看到的只有‘渴望’二字,沒有什麼比渴望活著還要純粹,還要打動人,所以這部片絕不是過往國產片套路的空煽情,他切切實實地說著每個人的問題,生存難,看病難,這些都是每個人存在的痛點,而電影也確實戳到了。

看完之後,或許每個人都會問自己一句:生命無價,是真的嗎?

而這部片子之中,給我帶來另一個驚喜是,中國國產電影,終於擺脫反派面具化,設定單一的問題了,我們看到的沒有絕對的壞人,而這部片,只有立場不同的無奈,以及階級之間無法互相理解的衝突。

饒是在電影之中因為劇情需要,需要承擔反面形象的藥商,從電影開端被抗議病患潑糞,到提交加藥證據,到上電視宣傳假藥害人(也許是針對張長林),最後找律師告印度廠商。

既沒有賄賂中國藥監局,也沒有動人打病人,惡言相逼病人,一切都在合法的行為之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公司幾代人多年研發經驗的結果。

若僅僅以藥商定價過高,便將對方定義為眼中只有金錢的無良商人,則有些我弱我有理的態勢。

饒是滿口開火車的張長林,最後也在拿了程勇的錢之後,或許出於義氣,或許出於對程勇的尊重,對警察一概開口不提,不交代程勇的信息,給了這個角色一份多層次感,變得有血有肉起來,也不再是利益燻心之人。

饒是曹斌為代表的警察們,也僅僅是法律執行者,也並非執意要切斷病友們的救命線,絕不是無情的惡徒。

或許,看完之後,我們又多一份反思,法律是該保護藥商的知識產權,還是病友們弱小的生存權。

就算是最後形象昇華的程勇最開始也是因為走私印度藥有暴利,才會鋌而走險。

所以,哪有好人壞人,只有命運弄人。

國產電影正在轉變,我也希望中國觀眾也在轉變,看電影不再侷限於單一思維,角色不應該臉譜化,看到角色的多重性,才是電影真正的魅力。

在最後,無論是中國電影,還是中國藥界,我想用程勇的一句臺詞結尾:

今後都會越來越好吧。


黑鼠鼠

想來,最近上映的《我不是藥神》,口碑已經爆棚。文牧野導演,徐崢和他的賣藥五人組,想來是最近最熱的銀幕話題。

但是,我相信,也許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不是藥神》都不會是一次愉快的觀影體驗——前半場時有笑聲,後半場則是全場唏噓。

生而為人,向死而生。


善良與愛

“我剛病的時候,老婆才懷孕六個月,那個時候,每天都特想死。但看到他,我就不想死了。現在有藥有錢了,如果我兒子早點生孩子,我都可以當爺爺了。”

《愛情公寓》裡高大帥氣的日本漫畫家關谷,在《我不是藥神》裡,成了捧著盒飯,畏畏縮縮,彎腰駝背,臉色蠟黃的呂受益。他是謙卑的討好型人格,總是堆著笑,被人懟了也不敢動怒,和人親近的手段主要靠請人吃橘子。

據說,多吃橘子能預防白血病。

王傳君真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演員,據說為了出演《我不是藥神》,他推掉了續拍《愛情公寓》,而為了拍他和程勇的最後會面,他兩天兩夜沒有睡覺,以此來表現呂受益油盡燈枯的憔悴。

諷刺的是,呂受益從來不是這個世界的受益者,這個世界什麼好處都沒有給過他,而他卻一直奮力地活著,用力地笑,他是那麼地熱愛著這個世界——如果你看到他看向妻兒的目光,你就知道他要什麼了。

呂受益是穿起五人組的線索,是他告訴了程勇印度有仿製藥,也是他找到了單親媽媽思慧、慢條斯理的神父,就連熱血殺馬特黃毛的加入也是先和他不打不相識。當程勇解散五人組的時候,他留在了最後,討好地笑著試圖做最後的挽回。當心意已決的程勇吐出“滾”字的時候,他先是震驚,而後呆住,嘴角抽動了幾下,卻最終沉默地走進了屋外的冷雨中。

什麼是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毀滅給人看。

什麼是絕望?絕望就是把曾經的希望給徹底熄滅。

哀莫大於心死。我想,那一刻,那個在雨中瑟縮的男人,定是心若死灰。

呂受益是劇中最善良的人,一年後,當程勇和他再次相見之時,他已病入膏肓。見到那個給他了無窮的希望,卻又把他丟向了深淵的人,他沒有怨恨甚至沒有抱怨——

“你頭髮剪得滿精神的,來,吃個橘子!”

那個看著新生的兒子傻樂的呂受益,那個憧憬著自己能當爺爺的呂受益,那個用自己的最大的愛保護著家的呂受益,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他曾經無比眷念的世界。

他離去的時候,該是有多麼得不捨,多麼得不情願,又有多麼得不甘心。他心懷著最大的善意對待著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卻冰冷地回絕了他所有的好意與心願。

半夜起床,本以為他是要上廁所尿尿,鏡頭轉向熟睡的妻兒,他的臉上浮現出笑容——在決定不拖累家人,自己孤獨離開之時,他留給這個世界的,依然是微笑。

同樣作為一個父親,目睹這一幕,我已淚如雨下。


勇敢

“病的不是她,是她女兒。”

演思慧的女演員譚卓很美,出場已然驚豔。在此之前,我已在另一部神作《暴裂無聲》中見過了她,再看卻完全沒有認出。優秀的演員果然換戲如整容,而不是如某些錐子整容臉,幾十年如一日只會瞪著眼傻樂。

女本柔弱,為母則強。五人組中,思慧和程勇都不是病人,她在夜場跳脫衣舞,如此拼命,是為了她的女兒。得知了女兒的病情,老公已然沒了蹤影,只剩這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努力求生。

程勇掙了錢,帶著五人組去思慧“上班”的夜場“團建”。拿錢砸得對方自個兒蹦上了扭起了腰肢(這男人騷起來還真是沒女人什麼事兒了),臺下吼著“脫褲子!脫褲子!”最厲害的便是思慧,狂歡的背後,卻是落寞的悲傷。再轉眼,為了不得罪勇哥,又默認了上床。

這個世間,能完完全全地無條件地對待孩子的,也許只有母親。她這樣卑微忍辱地活著,卻又高尚地讓人仰視。

誰又願意為了五斗米折腰?誰又不想體面而又尊嚴地活著?但當災禍降臨,她們沒有逃避,而是選擇直面,並甘願為此付出一切。

羅曼羅蘭說:人最可貴之處在於看透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

她們是真正的勇者。


慈悲

“May God bless you.”

在片子的前半部,那個說英文和中文都是慢條斯理的老神父,承包了前半部的大部分笑點。

神父自己也是個病人,而他卻用最大的努力心關懷著他周圍的人。假藥販子張長林開推銷大會,是他偷偷溜向主席臺搶到話筒,依然用那慢條斯理的聲音揭露騙局,只是不想那些病患上當受騙。程勇解散五人組之時,神父鞠躬沉默離去,無論決定是什麼,他都理解而尊重。

“違法的事情不能做,但救人可以。”

這個老人,是用自己慈悲的心腸對待著眾生。


情義

“不回去,他們都以為我早死了,回去了怕嚇到他們。”

黃毛,是這部電影裡,最重情義的人。

他的出場,是個標準的殺馬特青年,裝勇鬥狠從呂受益那兒搶來藥片,卻分給了周圍的病友;大鬧會場的熱血群架,神父被張長林的手下四仰八叉地抓住,黃毛第一個衝上去飛踹救人;程勇解散五人組,他感覺受到了背叛,捏碎了杯子第一個離開;呂受益的靈堂外,他噙著淚一瓣一瓣地吃著橘子——那是他兄弟生命的象徵,如今,已經沒了。

他就是這樣痛快地愛與恨著,不擅表達,卻從不掩飾。影片的末尾,上完廁所出來正好撞見警察前來圍堵,他氣喘吁吁跑回車邊,面對程勇的詢問,他只說一句“舒服了”,眼神裡卻充滿了決絕的堅毅——那一刻,他已決心以身掩護程勇,報的是勇哥的這份情義,哪怕豁出性命。

一聲巨響,戛然而止。

黃毛的遺物實在太簡單了,幾張錢幣,一張身份證,一張合影,幾粒染血的藥,和一張永遠不能抵達的車票。

這個傻孩子,得了白血病沒錢治療,他不想拖累家人,便流浪在外讓家人以為他已經死了。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剪了個正常的髮型想要回家,卻再也不能回到家鄉了。

“他只有20歲,他只想活著,他有什麼罪?!”——這是程勇對警察的拷問,亦是觀眾想發出的吶喊——這個年輕鮮活重情重義的生命,他只想活著,只想再見見父母……

但為什麼就那麼難?那麼難?!


良心

“領導,我求你個事兒。您能不再追查了嗎?……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還能沒個病人,您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繡春刀》裡的邪魅師哥週一圍,成了片中的王牌神探曹斌。面對這樣的請求,他雙目圓睜,無言以對,眉眼間的肌肉微微抖動——那是劇烈掙扎的表現。《我不是藥神》的成功,不是某個演員孤立地出彩,而是全員的演技在線。

毫無疑問,那個之前在張長林的假藥發佈會上當托兒的老太太,顯然是今年最棒的龍套,她的臺詞寥寥,但僅這一句,卻讓全場唏噓。

無他,感同身受而已。前一陣《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度刷屏,因病致貧的例子,恐怕每個人的身邊,都不少見。身患絕症的老人為了不拖累兒輩,從高樓跳下的慘痛早已見諸報端。

法大還是情大?對於警察來說,這似乎不應該是個問題。但曹警官把人都放了,他也告訴領導,自己能力不足,這個案子自己辦不了,哪怕案情其實並不複雜,所有證據也都確鑿,但哪怕背上處分,曹警官也不辦了。

法不容情,但作為一個人,曹警官還是過不了自己那一關。

這是“槍口抬高一寸”的良心,這個鐵血警官,其實並沒有那麼冷酷。


救贖

“告訴他,他爸爸不是一個壞人。”

最後,來說說程勇。

程勇的兒子叫小澍,“澍”這個字,是及時雨的意思——導演還真是在片中埋下了不少伏筆。

這是一個落魄的中年油膩男人的自我救贖。

在片子的前半部,程勇可謂地道的loser,中年已不是危機而是已經崩盤——生意失敗連房租都交不起,家中老人有病,前妻在爭奪兒子的撫養權。他自私、虛榮、貪財、敏感,甚至還有點好色。他倒賣印度藥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而在“同行”競爭者張長林的威脅下,對牢獄之災的恐懼,讓他決然地解散了他親手組建的五人組。

是啊,我不想當什麼救世主,我只是想掙錢而已,我又不是病人,為什麼要讓我冒這麼大的風險?

當他從呂受益的靈堂步出,門口是長長趕來弔唁的戴著口罩的病人,他像一艘孤獨的船從沉默的河中逆流而上——

《我不是藥神》的英文名叫“Dying to survive”向死而生,程勇腳步的方向是生命的鮮活,而那許多許多的口罩面孔所前往的方向,則是似乎已觸手可及的死亡,呂受益只是他們中的第一個而已。

呂受益的自殺喚醒了他,而黃毛的死則讓他下定了決心。

當憤怒的程勇撲向警察曹斌瘋狂質問的時候,他已經決定豁出去了。

“還是賣500,剩下的我來貼,就當還他們的。”

當程勇重新組建隊伍,並找出當年的病人名單時,我似乎看到了一箇中國的辛德勒名單。

資深假藥販子張長林對程勇說了一句片中最經典的臺詞:“我賣藥這麼多年發現了,這世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你救不了,救不過來,算了吧。”

可程勇還是救了。

被警察審問的“張院士”,向審訊者要了一根菸,那時我幾乎認為他馬上就要說出程勇的名字時,他卻又露出了那幾乎標準反派的邪笑,“不知道”。

張長林對程勇,應該是有敬佩之情的。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這兩句當初遊說神父入夥時的戲謔,都回應在了程勇身上。

二上印度之時,他在煙霧繚繞的大街上見到了兩尊神像——迦梨女神和溼婆神。傳說迦梨女神殺死惡魔自身卻陷入狂暴,為了不讓其損害蒼生,溼婆神甘願匍匐在其腳下,任其踐踏發洩。

這是一場救贖,並不只是對病人生命的拯救,亦是對自己失敗人生的拯救,而這場拯救,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是的,救無辜人的性命,給予他們希望,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沒有錯的。

誰是反派?

這是一部沒有反派的電影。

電影中衣冠楚楚的醫藥公司代表,和受傷的警官握手時,粘上了紅藥水,掏出手帕擦掉——資本的每一頁,似乎都粘著人的血。

但醫藥公司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並沒有錯,警察秉公執法更沒有錯,合理合法——如果沒有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任由仿製藥氾濫,那下次還有誰會花力氣去研製新藥?這樣的說法振振有詞,甚至不容辯駁。

生命生而平等,但有些生命顯然更為平等。對於把持著專利權的西方藥廠而言,他們設置的價格對於富裕的歐美人士顯然不是什麼障礙,而在不富裕的第三世界國家,西方國家對印度侵犯專利權仿製藥持半默許態度,卻對中國仿製藥窮追猛打……片中有一句臺詞:“Life is money”,若要細究起來,“窮病”顯然是一大根源,但背後的原因,卻沒有那麼簡單。

資本從來是逐利而無情的,當某個藥品成為壟斷,咋舌的高價就會成為現實,哪怕很多人還眼巴巴等著救命。

但是,人類的文明,不應該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否則那與畜生又有何區別?!程勇說:“他們根本吃不起正版藥,他們就等著我把藥帶回去救他們的命。”對生命的尊重,才是最寶貴的。不能因為醫療體制的不健全和藥品專利權的不完善,就成為漠視生命的理由。

難道,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只要平凡

劇終,直到字幕放完,和我一樣坐到最後的觀眾,很多很多。

片尾的主題曲是張傑和張碧晨唱的《只要平凡》,裡面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寫的:

“無論在人群在天邊

讓我再看清你的臉

任淚水鋪滿了雙眼

雖無言淚滿面

不要神的光環

只要你的平凡”

對於有的人來說,光是活著就已經需要拼盡全力了,但好在有沉默的勇士,在替天行道,哪怕需要為此經受質疑、責難甚至牢獄之災。

他們並不是神,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我們的社會才會一點點變好。

儘管有些人,譬如在十里長街送程勇的隊伍裡閃現的呂受益和黃毛,已經永遠永遠看不到了。

為眾人抱火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生而為人,向死而生。

願善良而正直的你,一生平安。


紫陌ZIMO

點映這幾天,我的朋友圈刷滿了對於《我不是藥神》的讚譽之詞,評價之高,被眾多明星和網友讚譽今年國產片前三之位。必須要看一看了。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性保健藥店老闆,靠走私印度白血病特效藥而發家致富後最終難逃法網的故事。以現實為原型,影片的故事結構與類型其實是很傳統的,稍有看片量的人看到一半就能猜出故事的走向,劇情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哀民生之多艱”。雖然在主流價值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下,犧牲了部分劇情,但依舊是中國電影當下最稀缺的極富現實意義的電影。

為一句“誰家還沒個病人”淚流滿面 ,感嘆生命在“窮病”面前無藥可救,為陸勇這樣因為普通的人性光輝綁架感動和揪心。

#週一圍#上了熱搜,不意外,在演員的誕生就感受了他帥氣的演技,可能是對他期望太高,警察角色充滿了愛憎分明的江湖氣息,沒有太多驚喜;劉牧師@楊新鳴 老師的部分我特別喜歡,信仰對現實的妥協,還精準地呈現瞭如今我國部分傳教人士的專有風格,演技一如既往的贊;黃毛的角色是個亮點,從默默出場到最後的慘烈死去,臺詞少,眼神裡帶著極其豐富的內心戲,充分演繹出一個底層年輕人的叛逆和倔強、隱忍和篤定,而且,章宇本人已經36歲,演20歲大男孩居然毫無違和感!

#王傳君#上了熱搜,有點兒意思,好奇這個沒繼續參演愛情公寓的“關穀神奇”會呈現出什麼?王傳君把一開始油膩卻瘦削弱不禁風的姿態,在賣藥的過程中唯唯諾諾卻不乏風骨的脾氣,到後來病重之時笑對死亡、淚流滿面的樣子完整的端了出來,將呂受益這樣一個邊緣群體人物每個階段的心理變化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配的上整容般的演技。

唯利是圖的假藥販子,最後審問那一段演的真的好。那一幕被演員的表情嚇到,大善大惡,有絕對的界限嗎?這場戲裡沒有黑臉白臉,只是無數種矛盾聚集糾纏在一起,奔湧而來。

#徐錚#山爭大哥,低調,深厚,水到渠成。甯浩徐崢招牌式的黑色幽默,在青年導演文牧野的加磅下,再度升級。藝術到了這種高度,展現的不僅僅是才華,而是良心和膽量。

電影明顯特意的象徵手法包括重複出現的橘子、下雨天、黃色頭髮、口罩等物件有一點點刻意。好電影,但也不至於讓人驚歎不已。一部好的電影不一定解決一個問題,也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這些問題。希望這是中國電影新階段的一個好預兆。


漫談北京

今年夏天,有一部電影已經燃爆這個七月,僅僅一天,票房就達到了三億,而截止到目前為止,票房已經突破五億,這無疑是跳水式的增長,而且這部電影票房與口碑雙飛,豆瓣評分高達9.0分,難得一見還有這樣清流的電影了。

這是一部現象級的電影,反映了很多現實,而且這部電影本就有原型,看了更讓人深受觸。電影中不少鏡頭都催人淚下。白血病人應該是什麼樣的?痛苦?頹廢?或是等死?出場的呂受益卻給了大家一個不同的答案。他笑嘻嘻地找到程勇,帶了三層口罩,神秘兮兮地說要做一筆交易,有點猥瑣非法人的意味,看到他彷彿給我們一種假象:這個人真的的病了嗎?

而當群眾抗議正版格列寧太貴時,負責人一副高高在上很不屑一顧的表情說明了高層唯資本是圖的冷酷,他談到自己的藥是正版的,價格也非常合理,呂受益啃著雞腿,做了個鬼臉,體面的人總愛說狗屁話,這種話他聽得太多,早已麻木了。但他依舊在用力地活著,他看到自己的兒子,悄悄對程勇說:我剛病的時候,老婆懷孕才6個月,每天特別想死。現在有藥有錢了,如果我兒子早點生孩子,我都可以當爺爺了。”這是一個病人最大的心聲,活下去是因為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就能活下去。但命運卻偏偏無情,他終究抵抗不了現實,昂貴的藥成為最奢侈的希望,他最後還是走了。越想要活下去,卻越被生活打擊,也許這是很多病人的心聲吧。

而電影中二十多歲的黃毛也是一顆強大的催淚彈。他為了不拖累家人就遠離了家鄉,爹媽早已以為他死了,初見他時,他強勢地搶了三盒藥,看上去很拽的樣子。但其實他很慫,正如程勇所說:“他才二十歲,他只是想要活著,犯了什麼罪“。這個少年最終也成為了犧牲品。他發現了警察的到來,又不想拖累程勇,就私自開車逃跑,結果遭到警車的追捕,但卻意外被車撞死。其實他已經買好了回鄉了車票,還特意剪了頭,就為了回去看看,同樣是用力地活著,卻怎樣也逃脫不了命運的追捕。

大家都在用力地活著,所以病人看起來反倒不像病人,還記得一位生病的婆婆說:”4萬塊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藥,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這句”我不想死,我想活著”真的觸痛了太多人的心,誰願意看著自己走向死亡呢?活著成為這部電影最大的痛點,也許正是因為涉及了這個主題,大家才會深受震撼。

這部電影勢不可擋,朋友圈幾乎都刷爆了,導演在鏡頭的運用上也有講究,當程勇被關在車裡時,隨著警車的移動,群眾都依次摘下了口罩,這不同於那種大喊大叫的群眾式撒野,大家都無聲無息地注視著他,但摘下口罩卻代表我對你的敬佩。

看了這個電影,真的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滿腦子都是天價藥和癌症病人,它讓我們去思考,這也許就是一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很多小夥伴預測這部電影票房會超過30億,甚至可能會超過吳京的《戰狼2》,你們覺得呢?


與影相隨

《我不是藥神》在點映期間就已大獲好評,被稱為2018年繼《紅海行動》後的又一良心國產電影。7月2日在清華大學舉行了“生如夏花”全球首映禮,眾主創紛紛到場,與清華大學的同學一起觀影並進行交流。活動現場還邀請了故事的原型人物陸勇,現場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並談了對影片及角色的感悟。

早前,在電影預告片出來時,陸勇坦言是不開心的,認為改編後的形象被“醜化”了,並且當時在微博還發了長文表示自己的觀點。

在7月2日的首映禮上,看完影片後,陸勇也表示能夠理解導演和主創們的藝術改編,也欣慰看到電影所記錄下的我國在醫藥監管領域取得的進步。

影片還未正式上映就有如此高的人氣與口碑,看過的人大半在電影散場時,都還紅著眼擦著鼻涕,催淚靠的不是空煽情,而是戳中的每個人的痛點——看病貴,看病難。試問,這輩子誰家沒有人生病呢?一旦患上了大病,一般的家庭,拖垮的是家裡所有人,房子治病治沒了,病好了不說,沒好的話,那時該怎麼辦?


電影裡一個場景,一個慢粒白血病奶奶對警察說:“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這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這些病人保的不是藥販子,保的是命。

此片初步看來是十分成功的,除了取材立意,各位演員也詮釋得十分到位。除了以上思維導圖中提到的程勇、呂受益,還有飾演警察的週一圍、飾演慢粒白血病人的章宇等演員都讓觀眾感到驚喜,優秀的劇本加優秀的演員,不火應該是不存在的吧~

最後借用程勇在法庭上說的那句:“今後會越來越好吧。”

無論是中國電影還是中國醫療狀況。


四方方的盒子

《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9.0分,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哦不對,《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已經上升到了9.1分。

國產電影豆瓣評分能達到9分以上的,寥寥無幾。最廣為人知的無非《霸王別姬》《大話西遊》《活著》這些影史經典。

我們來分析一下《我不是藥神》為何會取得如此高的評分。

先來看兩部韓國電影,《熔爐》和《素媛》,《熔爐》9.2分,《素媛》9.1分。



這是我們一直說的別人家的電影,改變一個國家的電影。

這兩部電影共同點是現實題材改編加煽情,再加上國內觀眾對國產電影的不滿意,自然獲得了高評分。

而《我不是藥神》也是改編自真實事件,也非常煽情,電影院裡都是哭成一片。

就這兩點來看,《我不是藥神》與《熔爐》《素媛》是同一類型的電影,獲得高分也不奇怪。

而且《我不是藥神》觸及的是前所未有的敏感題材,也沒有那種閹割式的妥協,還有徐崢、王傳君、週一圍等一眾主角、配角的演技加持,9.1的高評分,很符合迷影的期望。



有人可能會說等明天電影上映了評分會下降,迷影不這麼認為。

點映時看這部電影的,多是資深影迷,而且從事電影相關工作的人員也肯定都看完了成片,是這些人打出了9.1的高分。

這類人往往都是最苛刻的,竟然都打出瞭如此高的高分,有理由預測正式上映後評分還會繼續漲。

迷影預計《我不是藥神》最終的評分會在8.7到9.4之間,歡迎打臉。



迷影生活

我買過印度靶向藥,我是肺癌,食管癌專科醫生。

感謝各位對惡性腫瘤病人靶向用藥的關注。

看了《我不是藥神》,真的是讓人淚奔!!

其中幾句話特別容易戳中淚點!

“他才二十歲,他想活,有罪嗎?”這是黃毛被撞死後,徐崢對警察說的話!

“這藥每個月四萬,我吃了三年,房子賣了,家吃垮了,我不想死啊!誰都會有個有病的時候,你敢保證你不會嗎?”這是警察在追查假藥來源時,一個白髮蒼蒼的白血病老人對警察說的話!

作為肺癌的專科醫生。我提醒大家一些肺癌用藥的實際情況!

1.易瑞沙是英國阿斯利康製藥廠生產的針對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的靶向藥物。它的化學成份是吉非替尼,印度版的是叫印度版吉非替尼,也是治療晚期肺癌的。我們中國現在也有齊魯藥業生產的伊瑞可(中國版吉非替尼)。

2.特羅凱是瑞士羅氏公司生產的,針對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的靶向用藥,化學成份是厄洛替尼,目前印度沒有仿製藥。

3.阿法替尼是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產的第二代EGFR靶向藥,商品名叫做吉泰瑞。它除了能用於EGFR突變的晚期肺癌,也可以用於肺鱗癌。可以用於一些少見突變的肺癌。

4.Avastin(安維汀)是瑞士羅氏公司生產的抗血管VEGF靶向藥物,它的成分是貝伐珠單抗。它主要用於胃腺癌,結直腸癌,以及肺腺癌的治療。

5.大牌要出場了!泰瑞沙是英國阿斯利康公司生產的第三代EGFR靶向藥物,成份是奧希替尼,每個月要5.1萬。目前沒有進入國家醫保。此藥是目前EGFR突變的最終的藥物,針對一二代靶向藥,服用後耐藥的T790m突變,或者是原發的T790m突變。

6.還有一個是我們國產明星藥物的凱美鈉,成分是埃克替尼。

7.我們國產的抗血管生成藥物,恆瑞生產的阿帕替尼可以治療晚期肺癌和晚期胃結腸腺癌,

8.賽可瑞(成分是克唑替尼),是美國輝瑞公司生產的,治療ALK和ROS1突變的肺癌晚期患者。

9......

其實靶向藥的使用很複雜的,在這裡就不一一羅列了。

靶向藥副作用好,療效好,病人痛苦小,相比化療,延長了患者的生存率,通過合理的使用,可以使部分晚期肺癌的病人,生存期達到四年到五年以上。這些藥物的使用一定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來使用。

另外針對抽菸的人,這些藥多數都不敏感。所以抽菸的人得的肺癌,都是最難治療的肺癌!

我也有很多病人購買印度靶向藥,也有病人自己跑去印度購買印度制靶向藥。

正品靶向藥的費用確實令人壓力山大。

不要將遺憾留在得病之後!目前不論在全世界還是在中國,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惡性腫瘤首位!中老年人是肺癌的高發人群!據華西醫院及廣醫一院抽樣統計,在40歲以上人群中,不論男女,肺癌的發病率達到了驚人的1.5%!早期肺癌多數沒有任何症狀,只有胸部CT才能發現早期肺癌!

所以建議四十歲以上的人群,應該每年給肺部做腫瘤篩查——胸部CT。要想科學預防肺癌,除了要做到戒菸,拒絕被動吸菸、重視並積極治療肺部慢性疾病、減少室內外空氣汙染、家庭裝修後保持通風換氣之外,也應每年進行定期體檢篩查,爭取做到早期發現,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早期肺癌經過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十年生存率能達到90以上,而晚期肺癌經治療平均的生存期只有十個月左右!這是巨大的差異!

目前肺癌一發現70%以上都是晚期,凡是因為不舒服去照胸片發現的,基本上都不是早期肺癌!體檢胸透,胸片都發現不了早期肺癌,只有胸部ct才能發現早期肺癌。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瞭解更多疾病知識。歡迎評論,轉發[抱拳][抱拳][抱拳]



王繼勇醫生

最近朋友圈被《我不是藥神》刷屏,這個改編自“中國抗癌藥代購第一人”程勇的真實故事已經被扒得差不多了。

簡單點說,就是一個性保健藥店老闆,靠走私印度白血病特效藥而發家致富後最終難逃法網的故事。

片中幾個主角,都是草根小人物。

一個深受上帝影響,有堅定信仰的白血病牧師。

一個在酒吧跳鋼管舞孩子有白血病的舞娘。

一個剛剛20歲的不願拖累社會也不願拖累父母的叛逆性格的白血病小青年。

還有一個很懦弱的對生命和生活充滿嚮往的剛剛當上父親的白血病患者。

就是這麼幾個不太正常的人和一個脾氣暴躁的小混混一起冒著法律風險幹起了走私勾當,結果全世界不論好人壞人都在保護他們。

為什麼?難道窮人就沒有與死神搏鬥的資格,就要乖乖等死嗎?

不是。

生命之前人人平等,沒有人會因為窮,就被剝奪生存的權利。

窮病需要錢,人心需要善。我不是藥神,但我可以讓病遇見藥,讓藥遇見人,讓人遇見善,讓善遇見希望。

沒錢買高價進口藥,也不能活著等死。

房子吃沒了,家人吃垮了,還是想努力活著。

我們總在社會顛簸,在夾縫裡膽小的看著別人努力奮鬥掙扎,自己卻在物質肉慾中放縱。當命運決定不再寬容你,你即將面臨萬物盡頭,是繼續沉淪還是走出那個圍欄夾縫?

只要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就會有好事發生。就算在求生路上上會死會傷,但是堅持住,至少你堅持了。

微博大V前果殼網新媒體主編花落成蝕點評這部電影時提到,

“印度的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裡有一個死守教條的角色,叫毗溼摩。他是正邪兩方的老祖父,發誓要維持王座的統治。於是乎,當王座上的國王所行非法的時候,他也不得不幫助惡國王,打擊那幾個行善的子孫。

《摩訶婆羅多》和世尊黑天神都教導說,不要像毗溼摩那樣死守教條。行善不是教條,而應該以行善為最高目的,行事時要靈活一點。”

對呀,不吃藥就只能等死,不想死,想活著,就要想盡辦法。

死亡像摧毀一座城池般呼嘯而來時,總有一些人成為戰士,總有人以自我的毀滅,推動時輪的運轉。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2803862230541438668, "vid": "v03004f40000bcs42c9sm3iqim5ief70\

萬先生的信箱

我是懷著看一部喜劇片的心情走進電影院的,可當我出來時卻幾乎想不起這部電影的笑點何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思考。無論電影、文學、音樂、美術......任何藝術都源自於生活,當然藝術會對生活進行提煉昇華,但這種提煉昇華不是對生活的篡改,只有真正貼近生活的作品才最能打動人心。《我不是藥神》中那位患病大姐在面對週一圍扮演的曹警官時說的那句話拷問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三萬塊錢的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吃垮了。誰家還能沒個病人,您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

看病難、看病貴是一個困擾我國公眾多年的問題。甚至一度出現過這樣的段子“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小病拖著,大病等死”“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仔細想想這真的僅僅只是段子嗎?在這個世界上富人有富人的疾病,窮人有窮人的疾病。儘管人與人之間在社會地位上因為財富的多寡而不可能實現絕對意義上的平等,但在生命面前我們的社會有義務保證每一個病人作為公民的基本人權——這是人生而為人的天賦之權,而不是出自任何人的恩賜。然而現實中卻客觀存在著醫療資源分配的失衡——正如那位賣假藥的張長林所言“這世上有一種病沒法治——窮病”,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治理這種社會頑疾比治療個人身體的疾病更為困難。製片方將影片定名為《我不是藥神》,那麼問題來了:誰是藥神?藥在哪兒呢?或許這裡的藥不僅僅只是指的治療人們身體疾病的藥,也是指的如何使每一條生命都能平等接受醫療救治的藥。

除了發人深省的主題之外,電影的成功還離不開全體演職員工的共同努力:由徐崢扮演的男主角程勇一開始並沒那麼高尚的情懷,他只是為了治他父親的病,為了守住孩子的撫養權,所以他迫切需要錢,事實上他一開始決定鋌而走險去販藥時並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逐利。在這點上影片同樣是貼近生活貼近人性的——因為趨利避害本就是人的天性。王傳君推掉了《愛情公寓5》來參加《我不是藥神》的拍攝,正是這部影片使人們看到了一名專業演員的成長,今後人們記住的將是王傳君而不是關穀神奇。由譚卓飾演的劉思慧是一位為了給女兒治病不惜混跡於風塵場所的單身母親,正是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母親的堅毅果敢。由楊新鳴飾演的神父一開始是拒絕參與到程勇的販藥行動當中的,可為了救人他最終還是選擇加入其中,當程勇表示想洗手不幹時他也給予了充分的理解——病友固然可憐,但程勇也有自己的家人,沒任何人有義務為了別人而放棄自己的生活,所以無論程勇作何選擇他都選擇理解。章宇扮演的彭浩是以一個另類的殺馬特形象出現的,然而在這一另類形象下掩蓋的是一顆重情重義之心——為了不讓家人看到自己死亡的一幕他選擇孤身流浪;他搶了呂受益的藥既沒自己獨佔,也沒用來換錢,而是分給了病友;當神父為揭穿假藥騙局被對方抓住時他第一個衝上去飛身救人;當程勇提出散夥時感覺受到背叛的他砸碎了杯子;當他和程勇被警察圍堵時他什麼也沒告訴程勇,只是自己駕車引開警察的注意——他這是用自己在掩護程勇,最終只留下了一張永遠無法啟程的車票作為遺物。同樣扮演警察的週一圍也在整部電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面對法律和人情的衝突時或許身為執法者是最難的:如果他放任不管,那麼無疑是在放縱販賣假藥的行為,儘管這藥在程勇手中是治病救人的良藥,可只要放任這種行為不管,那麼如果將來湧現出一群張長林之流呢?這藥不就成立坑人害人的假藥了嗎?問題是如果他追查到底,那麼程勇被捕意味著的是病人們的藥源就斷了。儘管這案子本身並不難查,可在法與情的衝突下這位曹警官始終過不了自己心裡那一關。

綜上所述:《我不是藥神》的成功是鮮明的發人深省的主題和全體演職員工的共同努力相結合所造就的。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編按:《我不是藥神》今天正式公映。似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僅靠點映就吸引了大量“自來水”,原因很簡單:這部電影揭露了醫藥市場的實質矛盾——醫藥,究竟是給患者治病,還是為開發商賺錢,二者到底有沒有可能兼顧?電影深刻的批判力可謂近幾年來少有的,而此文為你揭示的,更是這一問題背後更值得深思的黑洞……

由新人導演文牧野執導、徐崢、王傳君、譚卓等主演的《我不是藥神》,在還未正式上映的時候,就大範圍引爆了口碑。

這部電影的標籤裡有“喜劇”,海報裡的幾個主演也是齜牙咧嘴的,單看海報劇照,你還以為又是一部《泰囧》或者《心花路放》。

但海報下方的影片英文譯名Dying to survive,可能讓你困惑。直到影片過半,你才會覺得,這個英文譯名,實在是戳痛點。

浮出水面的“醫藥專利”

徐崢飾演的“藥販子”程勇,出場就是一個油膩中年男人——賣的是“印度神油”,據說是走私的壯陽藥,但生意蕭條。事業一無所成,離婚了還能在律師面前打老婆。

但這種市井無賴的的生活,也有諸多無奈:父親血管瘤需要一大筆錢手術,前妻還要帶兒子移民。

就在程勇窮途末路時,嫌棄過他“印度神油”的鄰居,給他帶來的“生意”改變了他今後的人生。一個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的白血病病人呂受益(王傳君飾演),請程勇代購便宜的印度仿製藥——和正版藥效果差不多,價格相差十倍的 “格列寧”,於是引發了無數法律和倫理的掙扎。

電影中的呂受益(王傳君飾演),有網友評論:“《愛情公寓》對陳赫們來說是事業巔峰,對於王傳君,卻是黑歷史。”

電影裡,這是21世紀初的故事,靈感來自2010年曾經轟動一時的真實新聞、真實案件——陸勇案,“格列寧”指的就是慢粒白血病用藥“格列衛”。相關文章太多,這裡不贅述。重要的是,電影毫不避諱地指向了“中國人用不上平價救命藥”這一癥結,讓觀眾看到了國產電影的希望——像韓國電影憑藉《熔爐》那樣,改寫法律、改變歷史走向。

其實,天價藥的問題、醫藥商唯利是圖的問題、醫療系統和醫藥公司官商勾結的問題,我們的國產劇不是沒有拍過。這兩年最火的醫療劇《外科風雲》,劉奕君飾演的胸外科主任就和某醫藥公司代表勾結,給病人用昂貴的藥品和器械;白百何演的胸外科醫生陸晨曦,前男友因為當醫生錢少事多,轉而去了高收入的醫藥公司。

道貌岸然的醫藥代表 圖片來源:《我不是藥神》劇照

但是,電視劇裡,這些問題都是小打小鬧,甚至淪為感情戲的陪襯。只有《我不是藥神》,專注地、細膩地講述了天價藥帶給病人的是怎樣的死亡威脅。也大膽刻畫了完全淪為資本牟利工具的藥品專利方的醜陋嘴臉——衣冠楚楚的醫藥代表面對白血病人一臉冷漠,在電視節目中高呼保護藥品專利,卻對普通家庭難以承受天價藥的現實避而不談。

“醫藥專利”:要錢還是要命?

也正是這部電影,讓“藥品專利”得到了最為密集的一次科普和討論。這個詞並不經常出現在大眾視野,受關注程度遠不如經常打專利權官司的蘋果、三星的IT專利。這大概由於,需要救命藥的人或許只是十萬分之一,智能手機卻幾乎人手一個的關係。

當然,這種對比顯然過於粗暴。實際上,性質的懸殊,使得兩種專利權根本不該同日而語。但將二者放在同一商品邏輯下討論的卻不在少數。今天大多數人對於廉價仿製藥的攻擊,也不是出於對藥效的擔憂,而是對所謂“專利權”的迷信。

有人舉例:假設有一家生產商,可以無視專利法,完全仿製了iPhone,那麼它即使只以300美元來銷售,仍然能夠賺錢。而蘋果卻無法再賣出足夠多的iPhone,也就是它會賠錢,換句話說,它的研發就白做了。長此以往,就不會再有任何公司(或個人)願意投入資源去做研發,而相關的科技的進步速度就會大幅減慢,甚至停滯。藥品的研發也是同理。

然而,是否擁有智能手機,不會影響人的生命。但是藥品不一樣,我們真的可以把救命的藥物視為商品嗎?又有誰會願意成為抗癌藥的消費者呢?當我們把醫療用品放在商品經濟的邏輯下去考量時,會發現非常荒謬。藥品的研發、生產、銷售,都應該是一個良性發展的醫療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便不能完全公益化,也不應純粹以營利為驅動力。

瑞士格列衛在印度高等法院發起專利保護時

印度百姓在法庭外抗議

再往前說一步,醫藥的研發、專利權的購買,怎麼就不能完全公益化呢?造高鐵、造航母、造核武器的時候,聽說過費用不夠的問題嗎?國外的專家,不管身價幾個億,能挖過來從不手軟,怎麼到了救命的問題上,就不行了呢?

影片沒有明示的原因有二。

一來,我國對專利權的態度向來極其保守,導致我們不能強制開放仿製藥,這是“陸勇案”的根源。

二來,我們醫療體系的發展方向仍在向歐美看齊,把國家層面的研發力量資金、人才限制了,轉而將研發新藥的任務市場化,丟給醫藥公司,這也是我們不得不走上了和電影中“吃人血饅頭”的瑞士醫藥公司一樣的道路——高投入研發、申請專利、定高價藥品回本。另一方面,完全商品化之後的藥品必然需要營銷,又增加了一筆和藥效無關的成本。最終,高昂的廣告、宣傳費用最終還是病患去承擔。

這條路或許一開始就錯了。

重新審視醫藥行業的“專利權”

在醫療這個救人生命的領域,放縱市場化,帶來的不是效率和創新,而是混亂和階層分化。當下,“格列衛”有合法仿製藥了,但我們依然會不斷地在不同疾病的“救命藥”上遇到相似困境。

在這裡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專利權”,特別是醫藥行業的“專利權”。

有人說,救命藥定價高昂,想要賺錢只是原因之一,公司在前期的大規模研發投入成本需要回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仿製藥只看藥品本身的成本,忽視了科學家要研發過程中的投入,因此保護藥品專利權,就是捍衛科學的尊嚴。

那麼我們需要認清兩點:

一是,很多專利權保護措施最大獲利者並不是研發人員,而是控制整個生產的企業主。

公司掌握著技術研發的生產資料,就自然默認研發成果都是他們的。為研發做出貢獻的人往往只能得到資本分紅,這個過程中企業資本佔主導位置,科學家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前幾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藍光之父”中村修二就曾表示,即使取得了重大的科學成就,卻長期被公司看做工具式的科技人員,發明專利權為公司所有,自己只拿到兩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141元)的獎金。在這樣背景下的社會文化追尋的不會是科學精神而是商業精神,企業家精神;

二是,研發過程中對專利的搶注,容易導致科研團隊內部的不團結。

一項成果的問世需要數十甚至數百位技術工作者的努力,然而拿到專利的只有一個人或一個公司(而常常這個公司就是個人獨資的),其他所有人工作都被忽視了。這常常導致一些人隱藏最新成果,不與同事交流,自己鑽研想著投機搶注,相較於共同研究,這樣工作的效率極低。

因此,“專利權”壘起來的高牆,不僅將本該是技術受益者的社會平民攔截在外,只能用金錢搭建天梯才能翻越,也並不尊重技術研發人員,也不利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專利權”就是知識的私有化與資本化。

《我不是藥神》把問題尖銳地擺在了面前,怎麼去攻克?電影裡的出路是今天比較主流的聲音,將矛盾聚焦於“保護創新與貧窮者的生存”——一方面,對仿製藥還是持有模糊曖昧的態度,為的是堅持保護專利權;另一方面,用“納入醫保”的方式,國家為患者買單,用“二次分配”實現平衡。

但這是不夠的。

醫藥產業的私有化,將從研發到銷售的全過程外包給市場,就註定了醫藥的牟利性質,救命藥也成了搖錢樹;註定了在救死扶傷這個問題上不可能實現平等;註定了,正如電影所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既然保障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責任,那麼研發治病救人的藥物,並保證有需要的人都能使用,也應該是國家需要擔負的。打破“專利權”,並不是盜版合法化,而是研發普世化、社會化。

而這一點上,我們早就有成功的實踐:雖然諾貝爾獎只頒給了屠呦呦一人,但青蒿素的研發與推廣是舉國家之力,號召數百人的團隊研發出的成果,它沒有確定的專利權,因此免費向所有患者提供。廉價的青蒿素在非洲救了無數平民的命,在這個技術面前,人與人真正實現了平等;

屠呦呦和青蒿素

同一時期的成果還有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技術,當時國家決議開發這一技術主要就是為了降低藥品價格,讓老百姓看得起病。這個技術最終實現了其開發初衷,用廉價藥品救了無數人的性命,在醫藥學方面的推動力早已可取得諾獎,卻最終因為是集體智慧和奮鬥的成果,找不到一個合適領獎的人與諾獎失之交臂,更別提申請專利賺錢了——但在治病救人面前,那一點牟利,那一個諾獎又算得了什麼呢?

翻翻歷史才想起來,原來醫學發展是為了治病救人,不少人都快忘了吧……

“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圖片來源:《我不是藥神》劇照

Tips:我國的藥品專利權和“正版仿製藥”

我國在專利強制許可(簡單說就是在有需要的時候,不管正版藥品專利保護是否到期都開放仿製)的制度上,規定的適用條件甚至比歐盟的立法還要嚴苛。再加上藥品專利強制許可本身的雙刃劍的特性,使得《專利法》實施三十年來,我國從來沒有啟動過強制許可的機制。

不過今年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首次提出了“明確藥品專利實施強制許可路徑”,被視為可能激活藥品專利強制許可制度。或許今後只要是病人群體緊急需要的專利藥品,不用再像“格列衛”一樣,直到其在我國的專利保護期到期,才模仿原研藥生產出仿製藥。

作者;子團

美編:黃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